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22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918.1—2022 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 第 1 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 Diseas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rice varieties— Part 1: Identification of rice kernel smut resistance 2022 - 08 - 31 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10 - 31 实施 发 布 DB42/T 1918.1—2022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鉴定方法的原理 ..................................................................... 1 5 仪器设备 ........................................................................... 1 6 试剂和培养基 ....................................................................... 2 7 稻粒黑粉病菌采样时间和地点 ......................................................... 2 8 感病谷粒选择 ....................................................................... 2 9 冬孢子的培养 ....................................................................... 2 10 接种菌液的制备 .................................................................... 2 11 稻粒黑粉病菌的人工接种 ............................................................ 2 12 病情测定 .......................................................................... 3 13 稻粒黑粉病抗性评价分级 ............................................................ 4 14 鉴定结果与记录档案的保存 .......................................................... 4 15 接种和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 4 附录 A(资料性)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的配制方法 ................................ 5 I DB42/T 1918.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42/T 1918《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的第1部分。DB42/T 191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襄阳市 农业科学院、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殷得所、徐得泽、袁斌、李力、赵开荣、查中萍、董华林、郑兴飞、胡建林、 王红波。 本 文 件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问 , 可 咨 询 湖 北 省 农 业农 村 厅 , 联 系 电 话 : 027-87665821 , 邮 箱: [email protected];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系电话: 027-8738999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III DB42/T 1918.1—2022 引 言 水稻品种在全生育期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类病害的侵袭,包括各种病毒病、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 病害,给粮食生产带来产量和品质的多重威胁。使用抗性品种是防控水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但水 稻品种大田病害发生受环境因素较大,抗病性的鉴定较为困难。编制科学、合理的水稻品种病害鉴定技 术规程,对合理使用抗性品种,减少病害发生,保障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件拟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目的在于规范稻粒黑粉病菌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提供 科学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操作规程,促进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 ——第2部分: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目的在于规范稻瘟病菌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提供科学准确 的抗病性鉴定操作规程,促进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 ——第3部分: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目的在于规范稻曲病菌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提供科学准确 的抗病性鉴定操作规程,促进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 ——第4部分:水稻细条病抗性鉴定方法。目的在于规范水稻细条病菌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提供 科学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操作规程,促进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 V DB42/T 1918.1—2022 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 第 1 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的原理、仪器设备、试剂和培养基,并规定了稻粒黑粉病菌 采样时间和地点、感病谷粒选择、冬孢子的培养、接种菌液的制备、稻粒黑粉病菌的人工接种、病情测 定、稻粒黑粉病抗性评价分级、鉴定结果与记录档案的保存、接种和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对水稻品种和育种中间材料进行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7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其他项目检验 GB/T 5519-2018 谷物与豆类 千粒重的测定 GB/T 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314 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17316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28079 水稻稻粒黑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稻粒黑粉菌冬孢子 teliospores of rice kernel smut 稻粒黑粉病菌侵染水稻谷粒后,最后生成黑色的粉末状厚垣孢子菌粒,即为冬孢子,可以在病谷粒、 畜禽粪便或散落到土壤中越冬,来年遇到20℃~34℃气温,萌发产生担孢子或次生担孢子,随气流传至 花器、子房或幼嫩谷粒上,萌发侵染。 4 鉴定方法的原理 根据稻粒黑粉病菌在自然条件下侵染水稻谷粒的过程,人工模拟病菌侵染和发病的温、湿度及光照 条件,让接种的菌孢子在穗部充分发病。 5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应包括: a) 光学显微镜:40~200 倍放大倍数; b) 恒温培养箱:温度范围 0℃~37℃; 1 DB42/T 1918.1—2022 c) d) e) 超净工作台:洁净等级 100 级; 天平:分度值 0.001 g; 高压灭菌锅:10 L 以上。 6 试剂和培养基 试剂 75%医用酒精。 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的配制方法参见附录A。 7 稻粒黑粉病菌采样时间和地点 从稻粒黑粉病自然发病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品,采样时间范围,自当年8月下旬开始田间发病至第 二年春耕季节,都可采样。在发病田块的稻穗上,采集感病谷粒。 8 感病谷粒选择 选择闭合完整、黑色粉状物没有散出的黑粉病稻粒6粒~8粒,应符合GB/T 3543.7和GB/T 28079 的 要求。非闭合完好的谷粒容易受其他真菌混杂,导致后续病菌分离失败。 9 冬孢子的培养 病粒种子的处理 经过75%酒精溶液表面清洗消毒30 s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制备冬孢子悬浮液 冲洗干净的病粒种子,用无菌解剖针挑开谷壳,挑出黑色冬孢子,悬浮在装有无菌水的培养皿或烧 杯中,封口,置于28℃、12 h光照与12 h黑暗间隔的恒温箱中,静置培养24 h。 10 接种菌液的制备 吸取冬孢子悬浮液 100 ul,均匀涂布于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PSA )上,用光学显微镜每隔24 h观察冬孢子形态及萌发情况,长出菌丝后,挑取单菌落接种至新的PSA培养基上。32℃培养24 h后,挑 6 取菌落于装有10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制成含量为10 个孢子/毫升的孢子悬浮液。 所有的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制备好的接种菌液应在48 h内使用完,逾期要接种应重新制备 新的接种菌悬浮液。 11 稻粒黑粉病菌的人工接种 水稻接种材料和品种的选择 2 DB42/T 1918.1—2022 对于可育水稻材料或品种,可以直接进行孢子接种。不育材料要保证有充分的授粉条件,应安排花 期相遇的父本材料,保证有充足的花粉,再安排接种,应按照GB/T 17316的规定执行。两系不育系繁殖 期间,因温度较低(22℃以下),无法满足病菌生长要求,不宜进行接种鉴定。抗病对照品种为江城3A, 感病品种为培矮64S。 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准备进行接种鉴定的水稻品种,要确

pdf文档 DB42-T 1918.1-2022 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 第1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918.1-2022 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 第1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918.1-2022 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 第1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918.1-2022 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 第1部分:稻粒黑粉病抗性鉴定方法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08:41: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