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DB 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920.1—2022 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稻-鸭-蛙"模式 Code of practice on coculture technology in paddy fields— Part 1: Rice-duck-frog mode 2022 - 08 - 31 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10 - 31 实施 发 布 DB42/T 1920.1—2022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Ⅴ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水稻生产 ........................................................................... 1 6 鸭养殖 ............................................................................. 3 7 蛙放养 ............................................................................. 3 8 水稻病虫害防控 ..................................................................... 4 附录 A(资料性) 生物农药推荐表 ....................................................... 6 I DB42/T 1920.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42/T 1920《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DB42/T 192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第1部分:“稻-鸭-蛙”模式。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首市农业技术 推广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荆州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舒、曹鹏、吕亮、付维新、程建平、谢磊、薛莲、常向前、杨小林、王佐乾、 马玉洁、彭应宝、张安明、程国俊。 本 文 件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问 , 可 咨 询 湖 北 省 农 业农 村 厅 , 联 系 电 话 : 027-87665821 , 邮 箱: [email protected];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联系电 话:027-8430557,邮箱:[email protected]。 III DB42/T 1920.1—2022 引 言 稻田综合种养是实现水稻和养殖产品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殖模式,主要有稻-甲壳类(小龙虾、 青虾、河蟹)、稻-鱼类(泥鳅、黄鳝、黄颡、鲴类、鲫鱼、草鱼、鮊鱼、鳜鱼)、稻-鳖、稻-蛙、稻鸭-鱼等,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稻-鸭-蛙”生态协同种养技术是以稻田为基础, 以水稻生产为核心,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和青蛙养殖有机结合的“一地多用、一季多收”的环保高效模式。 该模式采用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减少了农用化学品的投入,保护了生态环境,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减量、增效、高质量”为 目标,以“科学、绿色、环保”为理念,特制定了DB42/T 1920《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稻-鸭-蛙”模式。目的在于确定适用于湖北省稻作区及相似生态稻作区的稻田生 态协同种养技术。 ——第 2 部分: “稻-虾”模式。目的在于确定适用于湖北省稻作区及其相似生态稻作区的“稻-虾” 模式生态协同种养技术。 V DB42/T 1920.1—2022 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稻-鸭-蛙"模式 1 范围 本文件规范了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稻-鸭-蛙”模式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及水稻生产、 鸭养殖、蛙放养、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稻作区及相似生态稻作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 NY/T 3542.1 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技术规程 第1部分:水稻田 NY/T 3686 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技术规程 水稻鳞翅目害虫 NY/T 3697 农用诱虫灯应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稻-鸭-蛙”生态协同种养 rice-duck-frog coculture in farming system 指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前期稻鸭共生、后期稻蛙共生,全程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实现种养复合的 立体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模式。 4 产地环境 “稻-鸭-蛙”生态协同种养包括再生稻和单季稻两种模式,两种模式田块的土壤环境质量均应符合 GB 15618的规定,灌溉水质均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均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 5 水稻生产 水稻品种选择 1 DB42/T 1920.1—2022 5.1.1 再生稻模式 选择生育期130 d~135 d,丰产性好、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再生能力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 合GB 4404.1的规定。 5.1.2 单季稻模式 选择生育期135 d~140 d,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也应符 合GB 4404.1的规定。 播种及育秧 5.2.1 播期 “稻-鸭-蛙”生态协同种养的再生稻播期为3月中下旬,江汉平原和鄂中北地区最迟不迟于3月25日, 鄂东南不迟于3月底;单季稻播期中稻和晚稻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 5.2.2 播量及秧龄 5.2.2.1 杂交稻机插秧集中育苗,每 667 m²播种量 1.5 kg~2.0 kg,秧龄 15 d~20 d。 5.2.2.2 常规稻机插秧集中育苗,每 667 m²播种量 2.5 kg~3.5 kg,秧龄 15 d~20 d。 5.2.3 育秧 工厂化育秧应按NY/T 1534的规定执行。 合理密植 机插秧行距25.0 cm~30.0 cm,株距14.0 cm~16.0 cm, 杂交稻每穴2株~3株, 常规稻每穴3株~5株, 2 每667 m 栽插1.4万穴~1.6万穴。 施肥 5.4.1 绿肥翻压 紫云英盛花期翻耕,干晒10 d,沤泡5 d,放水后再翻耕,干晒10 d,沤泡5 d。 5.4.2 施底肥 2 结合整地,每667 m 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和沼渣等有机肥500.0 kg~1000.0 kg或腐熟的饼肥50.0 kg。 5.4.3 追肥 2 分蘖期、孕穗期每667 m 各追施用腐熟饼肥或有机肥100.0 kg~200.0 kg。 水分管理 移栽至返青期间保持田面水层,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分蘖盛期及时晒田7 d~10 d,之后采取干湿 交替管理至收获前7 d~10 d控水晒田。 收获 2 DB42/T 1920.1—2022 再生稻头季和一季中稻或一季晚稻一般95%黄熟抢晴机械收获。再生稻再生季收获时间根据再生季 生长状况、天气情况和后茬作物接茬情况确定后,待大部分再生穗成熟度达90%时,抢晴收获。 6 鸭养殖 鸭品种选择 宜选择抗病、抗逆性均较强的中小型优良鸭品种。 鸭围建设 2 每3335.0 m 为一个单元,用聚乙烯网片加金属边框建设鸭围,围网孔径3.0 cm~5.0 cm,高60.0 cm。 鸭舍建设 2 搭建鸭舍,建设规格应满足每m 20只~30只鸭的占地要求。 鸭沟建设 在鸭舍周边或田角田边建鸭沟(淘洗池)10.0 m²,深度50.0 cm。 鸭苗投放 2 插秧后7 d~14 d,将孵化14 d~21 d的雏鸭放入稻田,水深3.0 cm~4.0 cm,每667 m 放鸭密度12只~ 15只。 鸭管理 鸭投放前应进行疫苗接种。放养初期,早、晚适量集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 的混合饲料,饲料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3078要求。放养15 d之后,补喂饲料50.0 g~70.0 g,每1000.0 kg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0.5 kg~0.1 kg。 收鸭 水稻齐穗后将鸭子赶出田间,收鸭上岸。 7 蛙放养 蛙品种选择 宜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活动能力强的蛙品种。 助养基地建设 每66.7 ha配套建设1个青蛙集中助养基地。 养殖池建设 2 养殖池大小200.0 m 。池塘高40.0 cm~50.0 cm,池塘中间设宽60.0 cm、深40.0 cm环沟,中间留出 3.0 m~5.0 m宽的滩涂。 蛙投放 3 DB42/T 1920.1—2022 将鸭子赶出田间以后,投放青蛙。投

pdf文档 DB42-T 1920.1-2022 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 第1部分:“稻—鸭—蛙”模式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920.1-2022 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 第1部分:“稻—鸭—蛙”模式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920.1-2022 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 第1部分:“稻—鸭—蛙”模式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920.1-2022 稻田生态协同种养技术规程 第1部分:“稻—鸭—蛙”模式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08:41: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