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Test method of microplate gene chip at frontier port- Part 6:Twelve food 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05-26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4283.6—2015 前 言 SN/T4283《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为系列标准,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程; 第2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及katG和rpoB耐药变异基因; 第3部分:7种呼吸道病毒; 一第4部分:肠道病毒及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 第5部分: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本部分为SN/T4283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 共和国河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珠海精标仪器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芳、张勤、张树平、顾大勇、刘春晓、赵纯中、何建安、史蕾、徐云庆、李永进。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 SN/T 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1范围 SN/T4283的本部分规定了国境口岸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氏 菌属、单增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弧菌属、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梭菌属 及弯曲杆菌属共12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在国境口岸实验室采用微孔板基因芯片技术对上述12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SN/T1543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方法 SN/T2752.4一2011卫生检疫人员的自我防护规范第4部分:实验室人员 SN/T4283.1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程 WS233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SN/T4283.1和SN/T154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源性致病菌food bornepathogenicbacteria 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后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的一类细菌。 本部分主要涉及了12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沙门氏 菌属(Salmonellaspp.)、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coliO157:H7)、志贺氏菌属(Shigella spp.)、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弧菌属(Vibrio spp.)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霍乱弧菌 (Vibriocholera)、梭菌属(Clostridiumspp.)及弯曲杆菌属(Campylobucterspp.)。 3.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也称“金葡菌”,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无芽孢、鞭毛,大多数无荚膜。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大约 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三分之一。 1 SN/T 4283.6—2015 3.3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spp. 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属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菌体大小约(0.7μm~1.5μm)×(2.0μm~5.0μm), 周生鞭毛,兼性厌氧。 3.4 大肠杆菌0157:H7Escherichia coli0157:H7 一种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无 芽孢,有鞭毛。可产生大量的Vero毒素(VT),也称作大肠埃希菌志贺样毒素(Shigatoxin),按免疫原 性的不同可分为StxI,StxI,是其主要致病因子。 3.5 志贺氏菌属Shigellaspp. 类革兰氏阴性直杆菌,菌体大小约为(0.5μm~0.7μm)×(2.0um~3.0μm),无芽孢,无荚膜,无 鞭毛,有的菌株有菌毛。是人和灵长类的肠道致病菌,引起细菌性痫疾。 3.6 单增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 革兰氏阳性短杆菌,大小约为0.5μmX(1.0μm~2.0μm),直或稍弯,两端钝圆,常呈V字型排列, 偶有球状、双球状,兼性厌氧、无芽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引起严重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败血症、 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3.7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 又称仙人掌杆菌,革兰氏阳性、β溶血性的杆状细菌。菌体细胞杆状,未端方,成短或长链,大小纳 为(1.0μm~1.2μm)×(3.0μm5.0μm),产芽孢。广泛存在于自然与食物中,在夏秋季极易引发食物 中毒,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 3.8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enterocolitica 属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卵圆形粗短杆菌,可产生耐热肠毒素。冬春发病较多见,主要是通过污染 的饮水和食品经消化道传播,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等类型为主。 3.9 弧菌属Vibrio spp. 革兰氏阴性菌,形状短小,约0.5μm×(1.0μm~5.0μm),因弯曲如弧而得名。普遍存在于海洋、 河口与水生生物体,人常因进食未煮熟的污染本菌的海产品或盐渍食物(蔬菜、肉类、蛋等)而受感染。 3.10 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 又称嗜盐菌,属于弧菌属。该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 对人和动物均有较强的毒力,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3.11 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 属于弧菌属,为需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pH8.8~pH9.0的碱性蛋白陈水或平板中生长良好。共 分为139个血清群,其中0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 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为我国的甲类法定传染病。 3.12 梭菌属Clostridiumspp 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又称梭状芽孢杆菌属或厌氧芽孢杆菌属。菌体呈梭状,常排列成对或短链,圆 2

pdf文档 SN-T 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第 1 页 SN-T 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第 2 页 SN-T 4283.6-2015 国境口岸微孔板基因芯片检测方法 第6部分:12种食源性致病菌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路人甲 于 2022-09-04 00:28: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