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耳鼻喉科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6—94 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of ear, nose and throa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耳鼻喉科21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胀、耳闭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内胀闷闭塞感为特征的耳病。相当于急、慢性卡他 性中耳炎。 2.1诊断依据 2.1.1以耳内胀闷不适,或闭气阻塞感为主要症状。伴有听力下降,或有低音调耳鸣,部分患者有耳痛 2.1.2耳胀起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耳闭多由耳胀迁延不愈而成,亦有缓慢起病者,病程在2个月以 上。 2.1.3耳部检查:鼓膜有内陷,或有混浊、增厚、粘连,或有充血及鼓室积液表现。咽鼓管不通畅。 2.1.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有条件做声阻抗检查,有鼓室负压等表现。 2.1.5应与鼻咽肿瘤相鉴别。 2.2证候分类 2.2.1风邪犯耳:耳中胀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沸,或有咳嗽咯痰、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 2.2.2痰浊积聚:耳胀不适,听力不聪,头晕头重,或有咳嗽略痰,胸皖痞闷。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 难消。舌苔白腻,脉或滑。 2.2.3气滞血瘀:耳胀、耳中闭气,或有刺痛感,耳鸣不聪。检查见鼓膜混浊、内陷,或增厚、粘连 或有鼓室积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2.4脾气虚弱:耳闭时轻时重,面色无华,食少腹胀,或有便糖。检查见鼓膜内陷,或有鼓室积液 舌淡,苔白,脉弱。 2.2.5肝肾阴虚:耳闭、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3疗效评定 2.3.1治愈:耳内胀闷、闭塞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 2.3.2好转:耳内胀闷、闭塞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 2.3.3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化脓性中耳 炎。 3.1诊断依据 3.1.1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3.1.2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慢性脓耳,病程长。慢性脓耳在感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批准 1995-01-01实施 120 ZY/T001.6—94 疲劳、耳内进水时常有急性发作。 3.1.3耳部检查:急性期初见鼓膜充血,色深红。继则穿孔,耳内流脓。慢性期鼓膜穿孔不愈合,长期 或间歇性流脓。 3.1.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慢性脓耳乳突X线摄片有阳性表现。若听力检查呈混合性耳聋,X线摄 片见有骨质破坏腔,提示属重症,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可能。 3.1.5小儿脓耳应与旋耳疮相鉴别。 3.2证候分类 3.2.1肝胆火热:急性发作,耳深部痛,头痛,听力下降。发热,面红目赤,小便黄赤。检查见鼓膜充 、穿孔,流脓较多。舌红,苔黄,脉弦数。 3.2.2脾虚湿困:耳内流脓,量较多,日久不愈。倦怠乏力,食少,便糖。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无 力。 3.2.3肾阴亏虚:耳内流脓,时多时少,混有豆渣样物,带移臭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 聋。头晕头痛,腰酸乏力。X线乳突摄片见骨质破坏。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耳内流脓停止,鼓膜穿孔愈合,听力明显改善。 3.3.2好转:耳内流脓减少,听力改善。 3.3.3未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4暴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 4.1诊断依据 4.1.1听力突然下降,1~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蜂,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 4.1.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4.1.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 4.1.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4.1.5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2证候分类 4.2.1风邪外犯: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疼。舌苔薄白, 脉浮。 42.2肝火上炎: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舌红,苔黄, 脉弦数。 4.2.3肝阳上亢:突聋发于恼怒之后,头晕、头痛、口苦,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4.2.4.气滞血瘀:耳聋伴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聋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舌质暗红,脉涩。 4.2.5气血亏虚:素体虚弱,面色无华,突发耳聋;或暴聋数日后头痛、耳胀闷等症消除,而面色无华、 头晕眼花、语声无力、四肢倦怠等症仍在。舌淡,苔薄,脉细弱。 4.3疗效评定 4.3.1,治愈:听力恢复正常。 4.3.2好转: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耳中不适感减轻。 4.3.3未愈:听力提高不足10分贝。 5久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久聋是因脏腑亏虚,耳窍失养,或经脉气滞血瘀所致,以长期听力下降为特征的感音神经性聋。包 括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等。 5.1诊断依据 121 ZY/T 001.6—94 以持续日久的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或伴耳鸣及轻度眩晕。 5.1.1 起病缓慢,耳聋程度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因暴聋后长期不恢复而成久聋。 5.1.2 5.1.3 常因使用耳毒性药物、年老体衰、营养不良等因素致病。 耳部检查:鼓膜少光泽,或有内陷、增厚、粘连、钙质沉着等表现: 5.1.4 5.1.5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5.1.6应与耳胀耳闭、听神经瘤相鉴别。 5.2证候分类 5.2.1肾精亏损:耳聋日久,耳鸣如闻蝉声,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5. 2. 2 气血亏虚:耳聋耳鸣,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细弱。 5.2.3 痰火郁结:耳聋,头重而晕,耳中胀闷,皖腹痞满。舌苔黄腻,脉滑数。 5.2.4 气滞血瘀:耳聋或重或轻,或伴耳鸣,鼓膜增厚,或有粘连、钙质沉着。舌质紫暗,脉涩。 5.3疗效评定 5.3.1治愈:听力恢复正常。 5.3.2好转:听力提高10分贝以上。 5.3.3未愈:听力无明显好转。 6耳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眩晕是因邪犯内耳,或脏腑虚弱,内耳失养所致,以发作性、旋转性眩晕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 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 6.1诊断依据 6.1.1以旋转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目闭难伴有耳鸣及轻度耳聋,恶心呕吐,神志清楚。 6.1.2发病突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为数日至数月或更久。 6.1.3发病诱因常有疲劳、思虑过度、情绪波动等。 6.1.4鼓膜检查多无异常表现。发作期有自发性水平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或有偏倒及错指物位等表现。 :6.1.5听力检查在发作期有轻度感音神经性聋。有条件时做甘油试验及重振试验,常呈阳性表现。 6.1.6应与暴聋、听神经瘤、贫血、高血压、颈性眩晕等鉴别。 6.2证候分类 6.2.1肝阳上亢:眩晕因情绪波动而发作或加重。平时性情急躁,胸胁胀闷。舌红,苔黄,脉弦。 6.2.2痰浊中阻:眩晕而胸瘩闷,泛泛欲吐,咽喉痰多而粘。舌苔白腻,脉滑。 6.2.3脾气虚弱:眩晕因疲劳而发,或发作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糖薄。舌淡,苔白,脉弱。 6.2.4肾阴亏虚:眩晕、耳鸣常有发作,腰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6. 2.5 肾阳亏虚: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精神菱靡,腰痛背冷,面色晓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6.3疗效评定 6.3.1治愈:眩晕症状消失,听力及其他有关检查正常。 6.3.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 6.3.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 7伤风鼻塞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伤风鼻塞是指风邪犯及鼻窍所致,以鼻塞、流沸为特征的急性鼻病。相当于急性鼻炎。 7.1诊断依据 7.1.1以鼻塞、喷嚏、流清水样或粘液性鼻沸为主要症状。伴有恶寒、发热、头痛。 7.1.2鼻腔检查: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鼻腔内分泌物增多。 7.1.3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易并发耳胀耳闭、脓耳、鼻渊等病。 7.1.4应与鼻航、鼻渊相鉴别。 122 ZY/T 001.6—94 7.2证候分类 7.2.1风寒外袭:鼻塞遇寒加重,鼻涕清稀、量多。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粘膜充血轻,但肿 胀较甚。舌苔薄白,脉浮紧。 7.2.2风热外犯:鼻塞,流沸粘稠,色白或黄,发热,微恶寒,口微渴。鼻粘膜充血。舌质偏红,脉浮 数。 7.3疗效评定 7.3.1治愈: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消失。 7.3.2好转: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7.3.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8鼻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鼻室是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主要指慢性鼻炎。 8.1诊断依据 8.1.1以长期持续鼻塞,或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量多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头香、记忆力下降、失 眠、耳鸣、耳内闭塞感等症。 8.1.2病程较长,疲劳、感寒后症状加重。易并发耳胀、耳闭。 8.1.3鼻腔检查粘膜充血,呈红色或暗红色,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为主。 8.1.4应与鼻就、鼻渊相鉴别。 8.2证候分类 8.2.1肺虚邪滞:鼻塞多为间歇性,时轻时重,鼻沸白粘、量多,遇寒加重。或伴气短乏力、大便糖薄 等症。鼻粘膜肿胀,色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 8.2.2气滞血瘀: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粘稠,不易出,嗅觉迟钝。伴头

.pdf文档 ZY-T 001.6-1994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ZY-T 001.6-1994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 1 页 ZY-T 001.6-1994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 2 页 ZY-T 001.6-1994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9 03:51: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