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内科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nal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 2.1.1鼻塞流沸,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证候分类 2.2.1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沸,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 数。 2.2.3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执湿、滞等兼证。 2.3疗效评定 2.3.1治愈:症状消失。 2.3.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 :支气管炎。 3.1诊断依据 3.1.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1.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1.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嘴。 3.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 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批准 1995-01-01实施 1 ZY/T001.1--94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 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2.4# 痰热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2.5 3.2.6 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胱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3.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徽,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 3.3疗效评定 3.3.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鎏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4.1诊断依据 4.1.1以身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主症。 4.1.2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谱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冬春两季较多。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 4.1.3 4.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属细菌性感染;正常或偏低者以病毒性感染为主。 4.1.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4.1.6 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4. 1. 7 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4.2证候分类 4.2.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4.2.2痰热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 数。 4.2.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侬,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 燥,脉滑数。 4.2.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谱语、或四肢厥冷。舌绛少津,苔黄, 脉弦数或沉数。 4.2.5气阴两虚: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4.2.6邪陷正脱:呼吸短促,鼻翼煸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冷,紫,烦躁 不安,身热骤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4.3疗效评定 4.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及X线等检查恢复正常。 4.3.2好转: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有所改善,X线检查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 4.3.3未愈:病情未见好转。 5肺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肺痫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血瘀,血腐化脓而成。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症 状的肺化脓症。 2 ZYT001194 5.1诊断依据 5.1.!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 5.1.2咯吐大量黄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痛脓、浮者是痰”,气味腥臭。 5.1.3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增强,语颤音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 5.1.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1.5痰培养有致病菌。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 5.2证候分类 5.2.1初期:恶寒发热,咳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重。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滑数。 5.2.2成痛期:高热寒战,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渴,咳呛气急,咯痰黄浊,胸满痛、转侧不利。舌质 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5.2.3溃脓期:咳吐脓血,状如米粥,量多腥臭,胸满,心烦噢侬。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5.2.4恢复期:热退咳减,脓血痰减少,胸胁隐痛,气短神疲,自汗盗汗,低热。舌质红或淡红,苔薄。 脉细或细数无力。 5.3疗效评定 5.3.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5.3.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或脓腔范围缩小, 5.3.3未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肺痨系由感染“察虫”所致的肺部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患。可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 主症。相当于肺结核。 6.1诊断依据 6.1.1初期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病重者可出现咳(咯)血,潮热,红, 盗汗,形体明显消瘦等症。 6.1.2常有与肺痨者密切接触史。 6.1.3病灶部位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罗音。 6.1.4痰液涂片、浓缩或培养,结核菌多呈阳性。 6.1.5 血沉增快。 6.1.6结核菌素皮试呈强阳性。 6.1.7X线摄片示肺部可见结核病灶。必要时可作X线断层摄片。 6.2证候分类 6.2.1肺阴亏虚:干咳,痰少粘白.或带血丝,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薄,脉细带数。 6.2.2阴虚火旺:咳呛气急,咯血,痰少粘白或黄,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骨蒸,盗汗。舌红或 绛,苔薄黄或剥,脉弦细数。 6.2.3,气阴两虚:咳嗽气短,咯痰清稀,偶有咯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或食少腹胀,便糖。舌质红 嫩,苔薄,脉弱而数。 6.2.4阴阳两虚: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血,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体消瘦。或伴有浮肿、腹泻 等症。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虚大无力。 6.3疗效评定 6.3.1治愈:症状消失,肺部病灶吸收钙化,痰菌检查转阴。 6.3.2好转:症状改善,肺部病灶部分吸收。 6.3.3未愈:症状及病灶无变化。 7咯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咯血是肺络受伤,血溢脉外,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等为主要表现。多见于支气管扩张 ZY/T001.1--94 7.1诊断依据 7.1.1咯(咳)鲜红血,常呈泡沫状或与痰液混杂。 7.1.2多数患者有反复咯(咳)血史。 7.1.3胸部X线摄片,可无特异性改变。病变明显时可见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 7.1.4必要时作支气管碘油造影或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柱状、囊状或混合型的扩张。 7.2证候分类 7.2.1肝火犯肺:咳呛气逆,咯(咳)血鲜红,胁痛善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7.2.2阴虚火旺: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7.2.3痰热鹽肺:咯(咳)血量多,血色鲜红或夹有黄痰,或脓痰腥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 7.2.4气虚血瘀:反复略(咳)血,血色淡红或夹紫黯血块,气短胸闷,易汗。舌淡或有紫色瘀斑,苔 薄白,脉细涩。 7.3疗效评定 7.3.1治愈:咯(咳)血控制,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7.3.2好转:咯(咳)·血减少,症状改善。 7.3.3未愈:咯(咳)血无变化。 8悬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悬饮是指肺气不足,外邪乘虚侵袭,肺失宣通,胸络郁滞,气不布津,以致饮停胸胁,出现咳唾胸 胁引痛,或见胁肋饱满。多见于渗出性胸膜炎。 8.1诊断依据 8.1.1初期以咳唾胸胁引痛,或伴有恶寒发热为主症。.发病缓急不一 8.1.2积饮形成后,胸痛减轻,胸闷逐渐明显。重者有呼吸困难。 8.1.3积饮消退,可后遗胸胁疼痛,咳声不扬,少痰,迁延不已。

.pdf文档 ZY-T 001.1-199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ZY-T 001.1-199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 1 页 ZY-T 001.1-199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 2 页 ZY-T 001.1-199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9 03:48: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