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47.020.50
CCSU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728—2025
代替GB/T17728—1999
浮油回收装置
Oilspillskimmer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7728—1999《浮油回收装置》,与GB/T17728—199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
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更改了产品分类和标记(见第4章,1999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外观质量和材料要求(见5.1、5.2);
———更改了结构要求(见5.3,1999年版的4.4);
———删除了排出油中游离水含量、适用性和转盘(转鼓)的调速等要求(见1999年版的4.3.1、4.3.2、
4.3.3);
———更改了回收性能参数(见5.4.1,1999年版的3.2);
———增加了运转稳定性和垃圾适应性要求(见5.4.4和5.4.5);
———更改了安全性要求(见5.5,1999年版的4.3.4);
———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1999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1999年版的第6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船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TC13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扬州三江环安设备有限公司、中国船舶
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方斌、魏同、张怀念、马维良、段玉龙、姚克林、谭志文、王雨楠、李彤、何锐。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9年首次发布为GB/T17728—1999;
———本次为第一修订。
ⅠGB/T17728—2025
浮油回收装置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浮油回收装置(以下简称“回收装置”)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回收浮油油品运动黏度为1.0×105mm2/s~3.0×105mm2/s的回收装置的设计、制
造、试验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712—2022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GB/T3280—2015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312 船舶用碳钢和碳锰钢无缝钢管
GB/T10544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
规范
GB/T13306 标牌
GB/T16693 软管快速接头
GB/T22641—2020 船用铝合金板材
GB/T37446—2019 船用刷式收油机
GB/T37447—2019 船用带式收油机
3 术语和定义
GB/T37446—2019、GB/T37447—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油回收装置 oilspillskimmer
用于回收水面溢油或油水混合物,而不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的机械装置。
3.2
浮体 floatbody
为收油头、液压管和输油管等设备提供浮力的装置。
3.3
回收速率 recoveryrate
单位时间内回收油水混合物的总量。
3.4
回收效率 recoveryefficiency
单位时间内回收的纯油量与油水混合物总量的百分比。
1GB/T17728—2025
3.5
转动式回收装置 rotatingskimmer
通过亲油疏水材料制成的物体(形状如盘、带、毂、刷、绳等)的连续运动,将具有一定黏度的浮油带
离水面,再通过刮擦或挤压等手段将油分离并回收的装置。
3.6
分离式回收装置 separateskimmer
利用水、油的重力和流动性,通过特殊结构(如堰式、斜面式、真空式)将浮油汇集、抽吸、进一步分离
并回收的装置。
4 分类和标记
4.1 分类
按浮油的回收原理,回收装置分为:
a) 转动式回收装置,见图1,包括转盘式、转鼓式、上行带式、绳式、刷式等回收装置;
b) 分离式回收装置,见图2,包括堰式、斜面式(下行带式)、真空式等回收装置。
标引序号说明:
1———刮油器;
2———收油头;
3———浮油层;
4———水层;
5———传输系统;
6———回收油;
7———控制台。
图1 转动式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2GB/T17728—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浮体;
2———收油头;
3———传输系统;
4———控制台。
图2 分离式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4.2 标记
回收装置的产品标记见图3。
图3 产品标记
示例:最大回收速率为5m3/h转动式浮油回收装置标记为:转动式浮油回收装置GB/T17728—2025FYS-Z-5。
5 要求
5.1 外观质量
5.1.1 回收装置表面涂层应均匀完整,无划痕、锈斑、焊渣、漏涂等缺陷。
5.1.2 回收装置铭牌应清晰完整,不应出现折痕、皱纹、自卷撕裂和粘贴剂渗出等现象。
5.2 材料
5.2.1 回收装置选用的材料、油漆等应有耐腐蚀性、耐油性。
5.2.2 回收装置主要零部件材料见表1。
3GB/T17728—2025
表1 回收装置主要零部件材料
序号 名称 材料 牌号 标准号
1
2
3
4收油头主体结构件
收油头内传动轴和销轴不锈钢 0Cr18Ni19 GB/T3280—2015
铝合金 5A02 GB/T22641—2020
结构钢 B级 GB/T712—2022
不锈钢 0Cr18Ni19 GB/T3280—2015
5.2.3 允许使用性能不低于表1的其他材料。
5.2.4 转动式回收装置用于黏附油品的亲油性材料应具备防静电性能。
5.2.5 填充式浮体材料应自重轻、不易破碎、耐油、耐老化、不溶于水、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充气式浮体
应采用气密材料。
5.3 设计与结构
5.3.1 结构
5.3.1.1 回收装置应设置便于吊装、应急使用的构件。
5.3.1.2 回收装置各零部件应具有可承受风浪等工作条件下的振动与冲击产生的强度。
5.3.1.3 回收装置的传输泵宜采用容积式泵,应能使收油头回收的浮油输送到废油柜,且可无级调节。
5.3.1.4 转动式回收装置的旋转机构应能无级调速。
5.3.1.5 回收装置选用的动力站应符合GB/T37447—2019中5.1.3的要求。
5.3.2 收油头
5.3.2.1 若回收装置不设置专门的垃圾清除装置,收油头进水口应设置满足传输泵要求的垃圾格栅。
5.3.2.2 收油头的转动部件应与刮油器配合工作,能将转动部件黏附的油刮入集油槽中;围堰应与调节
装置配合工作,能将浮油被回收到传输系统中。
5.3.2.3 收油头宜设有吊装结构。
5.3.3 传输系统
5.3.3.1 输油系统的管径应满足最大输油量的要求。
5.3.3.2 输油钢管应符合GB/T5312的要求,连接软管和输油软管宜符合GB/T10544的要求。
5.3.3.3 回收装置的输油软管与收油头应采用快速接头连接,快速接头应符合GB/T16693的要求。
5.3.3.4 液压系统的连接液压管道宜采用不锈钢钢管。
5.3.3.5 液压管、输油管在接近收油头部位应设有辅助浮体。
5.3.4 控制台
5.3.4.1 操作台应布置于易于操作和观察回收装置作业状态的位置,且易于拆装。
5.3.4.2 操作手柄或按钮应清晰,布置合理,便于人工操作。
5.3.4.3 对于在危险区域作业的操作台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危险区域相应防爆等级的要求。
5.3.4.4 操纵台的电气系统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4208—2017规定的IP56。
5.3.5 环境要求
回收装置的设计应确保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能正常工作:
4GB/T17728—2025
GB-T 17728-2025 浮油回收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7:49: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