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CCS E 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77662024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ubmarine pipeline and cable route design 2024—09—24发布 2025 —03- 24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7766202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3.2 缩略语 4. 路由设计通则 4.1 总体要求 4.2 一般规定 4.3 航道或水道影响 4.4 锚地影响 4.5 海洋结构物影响 4.6 复杂地质地貌影响 5 路由设计流程 6 路由设计方法 6.1 基础资料 6.2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初选及路由勘察 6.3 海底管道电缆平面路由设计 6.4 海底管道电缆三维路由设计 6.5 海底管道电缆不平整度分析 6.6 海底管道侧向屈曲分析 6.7 海床处理措施 7 路由勘察与调查要求 7.1 路由勘察内容 6 7.2 预调查 7.3 后调查 7.4 完工调查 参考文献· SY/T 776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PSC/TC17)提出并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中 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国民、马坤明、胡春红、何杨、贾鲁生、赵党、余志兵、胡江、熊海荣、 冯现洪、运涛、倪自强。 AS 1I SY/T 77662024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要求和路由勘察与调查要求,描述了路由设计流程,给出了 路由设计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海洋平台、水上/水下设施、陆地终端等之间的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海底脐带 缆的路由设计可参考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7502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 SY/T 7053 :海底管道总体屈曲 高温/高压下的结构设计 SY/T 7056 海底管道自由悬跨 SY/T 10037 海底管道系统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 submarine pipeline and cable route 海底管道和电缆在海底的具体走向及路径。 3.1.2 管缆跨越 pipeline and cable crossing 海底管道和电缆路由与已建管缆发生交叉的一种位置关系。 3.1.3 悬跨 span 海底管道电缆在海床上由于地形地貌、冲刷等原因导致管缆底部出现一定长度和高度的悬空。 3.1.4 单跨 single span 悬跨的行为和响应不受相邻悬跨影响的孤立悬跨。 3.1.5 侧向屈曲 lateral buckling 发生在水平面内的总体屈曲变形行为。 1 SY/T 77662024 3.1.6 登陆点 landing point 海底管缆与陆地管缆的分界点。 3.1.7 疲劳损伤 fatigue damage 循环荷载过程中的累积损伤。 3.1.8 锚地 anchorage area 专供船舶或船队在水上进行停泊、避风、应急、编解队等作业的水域。 3.1.9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 marine eco-environment sensitive area 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且遭受损害后很难恢复其功能的海域。 注: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珍惜濒危、海洋生物天然集中分布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特殊生态环境(红树 林、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渔业水域(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以及 鱼、虾、蟹、贝、藻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增养殖水域),重要鸟类迁徙通道、繁殖、栖息地,海洋自然历史 遗迹和自然景观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LET:管道终端单元 (Pipeline End Termination) PLEM :管道终端管汇 (Pipeline End Manifold) ROV :水下机器人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4路由设计通则 4.1 1总体要求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选择应满足技术可行、安全可靠、路程短、拐点少、经济合理、避免破坏海洋 环境、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符合当地海洋功能区划的总体要求。 4.2一般规定 4.21选择海底管道电缆路由时,应与其他用海需求相协调。宜避开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矿产 资源区、捕捞作业区、海洋倾倒区、航道、水道、锚地、码头、船舶回转区、养殖区和军事用海 区等。 4.2.2路由宜避开不良地质区域,如断层、浅层气、软弱土层滑动区、沉积层的严重冲淤区、礁石海 床、陡崖、大型沙波沙脊区等。 4.2.3管缆登陆点宜避开易被冲刷的岸滩等不稳定区域。 4.3航道或水道影响 4.3.1海底管道电缆穿越航道和水道时,应根据通航和规划要求确定埋深和保护方案。 4.3.2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平行航道和水道时,至航道和水道边线的净距不宜小于500m。 2 SY/T 77662024 4.4锚地影响 4.4.1海底管缆路由宜避开锚地不小于1.852km(1n mile)的安全距离。若受客观条件无法避开时, 宜采取深埋或非开挖穿越(如水平定向钻)的方式进行保护,并宜开展专题论证。 4.4.2海底管道电缆路由确需穿越锚地时,可采取深埋或非开挖穿越等保护措施,应就相关措施开展 专题论证。 4.5海洋结构物影响 4.5.1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宜平行布置,间距不宜小于20m。 4.5.2近岸登陆区同沟敷设的海底管道,相邻并行间距不宜小于3.0m。 4.5.3 登陆段和靠近固定平台段间距可适当缩小。在靠近固定平台布置时,间距可逐渐缩小至平台立 管间或与护管间布置的距离。 4.5.4海底管道电缆与海上架空输电线路平行敷设时,安全距离不应小于最高杆塔至海底的高度 4.5.5海底管道电缆穿越海上风电场时,距离风机基础最外边缘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且不应小于 风机叶片顶端距离海床的最大高度。 4.5.6海底管道电缆路由经过已建海底结构物和水面结构物时,净距不宜小于500m。受条件限制时, 根据施工船舶布锚、避让、转向,以及管缆埋深、管缆和结构物权属等综合论证后净距可适当缩小, 但不宜小于100m。管缆起始或终止段途经已建水面结构物时,可根据实际设施位置情况开展布置设 计,临近已建水面结构物的管缆应覆盖保护。 4.5.7海底钢质管道与110kV及以上等级海底电缆平行布置时,宜开展交流干扰专题论证,评估间 距是否满足交流干扰接受标准,不满足时应增加间距或采取缓解措施。 4.5.8路由布置时,应在最小安全距离基础上考虑敷设偏差影响。 4.5.9宜减少管缆跨越。当跨越不可避免时, 跨越角度不宜小于30°。如跨越角度小于30°,应增加 被跨越管缆的隔离层覆盖面积,使得上部管缆跨越段光顺过渡。 管缆跨越可在跨越处采用支撑压块或 其他经济高效的隔离方法。管缆跨越时,管缆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3m。 4.5.10海底管道电缆路由不应穿越平台钻井避让区。 4.5.11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应考虑两端设施(包括平台、PLET、I PLEM等)的位置和朝向、立管和电 缆护管位置、膨胀弯走向等。 4.5.12海底管道电缆路由,除上述要求外还应结合施工资源、起始终止铺设方向、路由弯曲、跨越 方案等方面综合确定。 4.6复杂地质地貌影响 4.6.1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宜避开基岩,如无法避开,可采用开挖或炸礁等方式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应 满足当地的环保要求。 4.6.2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宜避开沙波区,如无法避开,应开展沙波沙脊对管缆完整性影响专题研究。 4.6.3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宜避开海床冲刷区,如无法避开,应开展冲淤及保护措施专题研究。 4.6.4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宜避开土壤液化区、海床深坑、海床凸起、陡坡、断层、浅层气、桩腿坑等 复杂地貌,如无法避开,应开展地质灾害对管缆完整性影响的专题研究。 5路由设计流程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宜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设计。 3

.pdf文档 SY-T 7766-2024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7766-2024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规范 第 1 页 SY-T 7766-2024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规范 第 2 页 SY-T 7766-2024 海底管道电缆路由设计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9:13: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