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100.01;87.060.10
CCSG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78—2025
代替GB/T2378—2012,GB/T33421—2016
酸性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Aciddyes—Determinationofshadeandrelativestrength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378—2012《酸性染料 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和GB/T33421—2016《液体
酸性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本文件以GB/T2378—2012为主,整合了GB/T33421—2016的内
容。与GB/T2378—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2年版的第1章);
b)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c) 增加了溶液比色法的原理和试验方法(见4.2和7.2);
d) 更改了锦纶染色染浴配方(见7.1.2.3,2012年版的6.2.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华双宏化工有限公司、沈阳沈化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
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沈化测试技术(南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伟良、杨振梅、李婧伊、许靓、赵婷、陶帅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0年首次发布为GB/T2378—1980,2003年第一次修订,2012年第二次修订;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并入了GB/T33421—2016《液体酸性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的内容。
ⅠGB/T2378—2025
酸性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染色法和溶液比色法测定酸性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酸性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染色法适用于对纺织品进行染色的酸性染料,溶液比
色法适用于纯度较高或者用于日化等方面的酸性染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374—2017 染料 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6687 染料名词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668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原理
4.1 染色法
用酸性染料试样与同品种的标准样品于同一条件下,在适当的纤维(羊毛、锦纶)上进行染色。然后
以标准样品的染色强度为100分,色光为标准,进行目测比较,评定试样的色光和强度。或用测色仪进
行测色,然后计算出试样的色光和强度。
4.2 溶液比色法
当染料溶液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时,将酸性染料试样和标准样品用水定容后,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
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染料试样的强度。在吸光度值基本相同时,于比色管中目
视对比标准样品和试样的颜色差异即可评定样品的色光。
5 试剂和材料
试剂和材料应符合GB/T2374—2017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6 仪器和设备
仪器和设备应符合GB/T2374—2017中第4章的有关规定。
1GB/T2378—2025
7 试验方法
7.1 染色法
7.1.1 羊毛染色方法
7.1.1.1 通用要求
染色应符合GB/T2374—2017的有关规定。染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品种、性能,以给色力最
高为原则。染色深度应根据具体品种选定,并符合GB/T2374—2017中5.1的规定。
7.1.1.2 染色条件
染色条件见表1。
表1 酸性染料染羊毛染色条件
纤维、助剂方 法 和 用 量
强酸性染色法 弱酸性染色法 中性染色法
纤维(羊毛凡立丁或毛线)/g 4 4 4
染色深度/%(owf) 0.5~3 0.5~3 0.5~3
染色浴比a1∶50 1∶50 1∶50
无水硫酸钠/%(owf) 5~10 10 10
硫酸/%(owf) 2~4 — —
30%乙酸/%(owf) — 1~2 —
乙酸铵/%(owf) — — 5~8
染色温度/℃ 100 90~95 100
保温染色时间/min 45 30 45
a在染色均匀的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浴比。
7.1.1.3 染浴配方
根据染料的性质,选定染色方法,按表1配制染浴。以染色深度为1%(owf)的强酸性染色法为例,
染浴配方见表2。
表2 染浴配方
单位为毫升
染浴组分染浴中各组分的体积
1 2 3 4 5
1g/L标样溶液 38 40 42 — —
1g/L试样溶液 — — — 38 40
10g/L硫酸溶液 8 8 8 8 8
100g/L硫酸钠溶液 4 4 4 4 4
水 150 148 146 150 148
2GB/T2378—2025
7.1.1.4 染色过程
按表2配制染浴,在室温下,把已编号并经煮沸的纤维顺序投入到各染浴中进行染色,染色过程中
不断翻动。染浴于30min~60min内升温到表1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染色规定的时间,把
染缸从加热浴中取出,冷却到50℃~60℃后,把纤维从染浴中取出,用流水洗净,晾干或于60℃以下
烘干。
7.1.2 锦纶染色方法
7.1.2.1 通用要求
染色应符合GB/T2374—2017的有关规定。染色深度应根据具体品种选定,并符合GB/T2374—
2017中5.1的规定。
7.1.2.2 染色条件
酸性染料在锦纶织物上染色,一般条件如下:
———纤维:锦纶织物,4g;
———染色深度:0.5%(owf)~3%(owf);
———染色浴比:1∶50,在染色均匀的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浴比;
———乙酸铵:0%(owf)~5%(owf);
———乙酸:0%(owf)~5%(owf);
———染色温度:70℃~95℃;
———保温染色时间:30min。
7.1.2.3 染浴配方
以染色深度为1%(owf),染色浴比1∶50为例,染浴配方见表3。
表3 染浴配方
单位为毫升
染浴组分染浴中各组分的体积
1 2 3 4 5
1g/L标样溶液 38 40 42 — —
1g/L试样溶液 — — — 38 40
50g/L乙酸铵溶液 4 4 4 4 4
10g/L乙酸溶液 2 2 2 2 2
水 156 154 152 156 154
7.1.2.4 染色过程
按表3配制染浴,在室温下,把已编号并经煮沸的纤维顺序投入到各染浴中进行染色,染色过程中
不断翻动。染浴于30min~60min内升温到染色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染色30min,把染缸从加热
浴中取出,冷却到50℃~60℃后,把纤维从染浴中取出,用流水洗净,晾干或于60℃以下烘干。
3GB/T2378—2025
7.1.3 色光和强度的评定
7.1.3.1 目测评定
按GB/T2374—2017中7.1.1的有关规定对各染样进行评定。
7.1.3.2 仪器测定
按GB/T2374—2017中7.1.2的有关规定对各染样进行评定。
7.2 溶液比色法
7.2.1 溶液配制
准确称取染料标准样品和试样各0.5g~1g(精确至0.0001g),加入适量水,搅拌混匀后,转移到
500mL~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从中分别吸取2mL~10mL溶液于100mL~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待用。
注:配制溶液在10mm光程下测定的吸光度值在0.3~0.7范围内时利于色光的评定。
7.2.2 测定
把配制好的溶液,置于光程10mm的比色皿中,以水作为参比溶液,测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
吸光度值(A)。
7.2.3 强度的计算
强度以(F)计,数值以分表示,按公式(1)计算:
F=A1m0
A0m1×100 …………………………(1)
式中:
F———强度,以分表示;
A1———试样的吸光度值;
m0———标准样品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A0———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
m1———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
两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2分,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7.2.4 色光的评定
按测定的吸光度值,适当调整标准样品和试样溶液的浓度,使其吸光度值基本一致。把溶液倒入比
色管中,以白纸为背景,采用目视比色法按GB/T2374—2017中第7章规定的方法确定色光。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被测染料的名称;
b) 本文件编号;
c) 采用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d) 使用的仪器名称、型号规格;
4GB/T2378—2025
GB-T 2378-2025 酸性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31: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