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1.220
CCSB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200—2025
代替GB/T19200—2003,GB/T22917—2008
猪水疱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swinevesiculardisease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Ⅳ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缩略语 1 ……………………………………………………………………………………………………
5 临床诊断 2 …………………………………………………………………………………………………
6 生物安全措施 2 ……………………………………………………………………………………………
7 样品采集与处理 2 …………………………………………………………………………………………
8 病毒分离 3 …………………………………………………………………………………………………
9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5 ……………………………………………………………………
10 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RT-PCR) 6 …………………………………………………………
11 病毒中和试验(VNT) 8 …………………………………………………………………………………
12 单抗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抗竞争ELISA) 10 ……………………………………………………
13 综合判定 11 ………………………………………………………………………………………………
附录A(规范性) 试剂、溶液配制方法 12 …………………………………………………………………
附录B(资料性) RT-PCR检测的阳性对照质粒制备及检测结果参照图 13 ……………………………
附录C(资料性) 荧光RT-PCR检测的阳性对照质粒制备及检测结果参照图 14 ………………………
附录D(资料性) 标准阳性血清及标准阴性血清制备 15 …………………………………………………
附录E(规范性) Karber法计算方法 16 ……………………………………………………………………
附录F(规范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溶液配制方法 17 ……………………………………………………
ⅠGB/T19200—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9200—2003《猪水泡病诊断技术》和GB/T22917—2008《猪水泡病病毒荧光
RT-PCR检测方法》。本文件以GB/T19200—2003为主,整合了GB/T22917—2008的内容,与
GB/T19200—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缩略语(见第4章);
———增加了临床诊断(见第5章);
———增加了生物安全措施(见第6章);
———增加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见第9章);
———增加了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RT-PCR)(见第10章);
———增加了单抗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抗竞争ELISA)(见第12章);
———增加了综合判定(见第13章);
———删除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见2003年版的2.5);
———删除了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见2003年版的第3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海学、杨帆、何继军、马维民、申超超、曹伟军、阮周曦、朱紫祥、杨亚民、吕律、
刘永杰、林彦星、花群义、郭建宏、刘湘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年首次发布为GB/T19200—200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并入了GB/T22917—2008的技术内容。
ⅢGB/T19200—2025
引 言
猪水疱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是由猪水疱病病毒(Swinevesiculardiseasevirus,SVDV)
引起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口部、鼻吻部和乳头周围发生水疱为特征,内脏无明显特征
性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与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极为相似。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
生,无明显季节性。SVDV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只有1个
血清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将其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ⅣGB/T19200—2025
猪水疱病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猪水疱病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样品采集与处理,以及病毒分离、反转录-聚合酶链
式反应、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病毒中和试验、单抗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猪水疱病的诊断、检疫、检测、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EI:二乙烯亚胺(Binaryethylenimine)
CPE: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
DEPC:焦碳酸二乙酯(Diethylpyrocarbonate)
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MEM:最低必需培养基(Minimumessentialmedium)
OD:光密度(Opticaldensity)
PB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
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acid)
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VD:猪水疱病(Swinevesiculardisease)
SVDV:猪水疱病病毒(Swinevesiculardiseasevirus)
TCID50:半数细胞感染量(Median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
VNT:病毒中和试验(Virusneutralisationtest)
1GB/T19200—2025
5 临床诊断
5.1 流行特点
5.1.1 易感动物
猪,不同品种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
5.1.2 传染源
病猪、潜伏期的猪和病愈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48h通过鼻腔、口
腔及粪便排毒,鼻腔、口腔排毒可持续2周,粪便排毒可持续1月~3月。
5.1.3 传播途径
SVDV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和呼吸道传播,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5.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2d~7d,甚至更长。猪感染后跛行或卧地不起,蹄踵、蹄叉、口唇、舌面、鼻吻部和乳头等
部位出现水疱,偶有食欲废绝、发热症状。流产是非典型症状,神经症状较为少见。发病后期水疱破溃、
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
5.3 临床判定
5.3.1 易感动物出现5.2所述临床症状,可判定为疑似SVDV感染病例。
5.3.2 确诊应进行实验室诊断。有临床症状动物,可采集水疱皮、水疱液、病灶周围破溃组织,或排泄
物粪便进行诊断;未见明显临床症状的动物,可采集血清,或在屠宰、解剖时采集淋巴结、扁桃体、骨骼肌
等组织样品进行诊断。
6 生物安全措施
疑似SVD样品采集、处理、病毒分离等按照GB19489的规定进行。
7 样品采集与处理
7.1 仪器设备
手术剪刀和镊子、样品保存管、灭菌注射器、无菌棉签、一次性采血管、离心管(2mL、10mL)。
7.2 试剂材料
7.2.1 0.04mol/LPBS(pH7.4),按照附录A中A.1配制。
7.2.2 50%甘油-PBS保存液,按照A.2配制。
7.3 采集与保存
7.3.1 水疱液
临床症状典型的发病动物水疱液用灭菌注射器吸出后,直接注入样品保存管中;或用无菌棉签蘸取
2GB/T19200—2025
GB-T 19200-2025 猪水疱病诊断技术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26: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