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770 —2025 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 Identification protocol for rhino horn and its derived products 2025 -07-25发布 2026 -02-01 实施ICS 11.220 CCS B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SN/T 5770—2025I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沙 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宁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智锋、史秀杰、于力、吴姗、禹思宇、陈立军、徐浩、凌杏园、郑晓聪、 张彩虹、张伟锋、刘新娇、刘荭、盘宝进、唐连飞。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1 SN/T 5770—2025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犀牛角及其制品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犀牛角及其制品的种属鉴定和真伪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LY/T 2501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物种鉴定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犀牛角 rhino horn 犀牛角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牛、爪哇犀牛、苏门答腊犀牛、黑犀牛和白犀牛长在头部的角,起源 于真皮,实心角质。 3.2 犀牛角制品 rhino horn derived products 由整根或部分犀角经雕刻、抛光、成型等工艺加工(全部和部分)而成的物件。 3.3 印度犀 Indian rhinoceros 独角犀属,学名 Rhinoceros unicornis ,独角,亚洲犀。 3.4 爪哇犀 Java rhinoceros 独角犀属,学名 Rhinoceros sondaicus ,独角,亚洲犀。 3.5 苏门答腊犀 Sumatran rhinoceros 双角犀属,学名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双角,亚洲犀。 3.6 非洲黑犀 Black rhinoceros 黑犀属,学名 Diceros bicornis ,双角,非洲犀。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2 SN/T 5770—20253.7 非洲白犀 White rhinoceros 白犀属,学名 Ceratotherium simum ,双角,非洲犀。 3.8 鱼籽纹 Circular pores with sub pore 犀牛角横断面上密布的“芝麻点” ,是犀牛角圆柱形丝状纤维的断面,中间有洼陷的芯孔,也称 为“鱼籽”或“粟米” , “鱼籽”连成的纹路称为“鱼籽纹” ,凹凸不平(参见附录 A) 。 3.9 竹丝纹 Tubular (filamentous) structure 犀牛角纵剖面上的近乎平行的细丝纹,由角蛋白构成的犀牛角圆柱形丝状纤维纵向排列形成, 也称为“竹丝纹” (参见附录 A) 。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Cyt b :Cytochrome b,线粒体细胞色素 b 基因片段。 5 试剂和材料 以下所用的试剂除特别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所用的水为双蒸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 GB/T 6682 所规定一级水的要求。所有涉及分子生物学操作的水均为无 DNA 酶、无 RNA 酶水。5.1 DNA 提取试剂盒。 5.2 PCR 扩增试剂盒。 5.3 TBE 电泳缓冲液(见附录 B) 。 5.4 琼脂糖(电泳级) 。 5.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 5.6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见附录 B) 。 5.7 DNA 分子量标准品(100 bp~2000 bp) 。 5.8 溴化乙锭(EB)或其替代核酸染液。 5.9 蛋白酶 K。 5.10 次氯酸钠。 5.11 无水乙醇。 5.12 三氯甲烷氯仿。 5.13 PCR 反应管:200 μL。 5.14 Eppendorf 离心管:1.5 mL。 5.15 带滤芯吸头(10 μL、20 μL、200 μL、1 000 μL )。 6 仪器和设备 6.1 PCR 仪。 6.2 电泳仪。 6.3 凝胶成像系统。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3 SN/T 5770—20256.4 遗传分析仪。 6.5 荧光核酸蛋白定量仪。 6.6 水浴锅。 6.7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6.8 体视显微镜。 6.9 电子天平:精度 1 mg。 6.10 涡旋振荡器。 6.11 打磨和粉碎工具(电钻、电锯、钢锉、铁砂轮和粉碎机等) 。 7 鉴定一般原则 7.1 鉴定工作应符合标准 LY/T 2501 中的野生动物产品鉴定规范。 7.2 犀牛角典型形态特征完整、明确的,直接采用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 7.3 形态学方法无法确定的,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合鉴定。 8 鉴定方法 8.1 物理学鉴定方法 8.1.1 取适量检材或其粉末,在酒精灯火焰上焙烤或燃烧,或浸泡于沸水中,或置于掌心,双手用 力磨搓,闻其气味。 8.1.2 焙烤或燃烧产生麻油香味,手搓以及沸水浸泡产生淡淡的清香气。 8.2 形态学鉴定方法 8.2.1 观察检材颜色、形状、弯曲方向、有无凹沟、凸起、小孔(沙眼)及刚毛等外形特征。将检 材的横截面仔细磨平,清洗干净,置于放大镜或者体视显微镜下,用反射光观察磨平横截面和纵剖面的结构特征。8.2.2 犀牛角角质、实心,角后弯,色乌,横截面内部色浅,但中心色深。角正前面下 1/3~1/2处 有一纵向凹沟(天沟) ,对应天沟一侧具一纵向凸起岗棱(地岗) ;角体表面上部光滑,下 1/3处有扎 手的刚毛(非洲犀) 。犀角底盘基部周边具矩形块状突起(亚洲犀) ,底面有凹入,密布“沙眼” (亚洲犀) 。犀牛角横断面上分布密集的“鱼籽纹” ,放大观察“鱼籽”中间有洼陷的芯孔;纵剖面可见纵向紧密排列的“竹丝纹” (参见附录 A)。 8.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8.3.1 检材处理和核酸提取 8.3.1.1 检材前处理 先 10 % 次氯酸钠(5.10)擦拭检材表面,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再用无水乙醇(5.11)冲洗后室 温干燥,最后紫外灯照射样本表面 30 min。 8.3.1.2 核酸提取样品制备 根据检材实际情况,尽量选取带有“鱼籽纹”或“竹丝纹”的部位,用电钻、电锯、钢锉、铁砂 轮或粉碎机等工具磨 / 钻取或粉碎制取检材粉末 50 mg ~ 200 mg,作为核酸提取样品。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4 SN/T 5770—20258.3.1.3 样品核酸提取 采用 CTAB 法提取样品核酸,设提取对照。加入 0.75 mL CTAB(5.6)提取缓冲液、20 μL 蛋白酶 K(5.9) ,65 ºC 温浴消化 2 h ~ 3 h,期间不时将样品取出振荡。12 000 g 离心 15 min,上清液转移至一 新的离心管(5.14)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5.12) ,充分混匀,12 000 g 离心 15 min,上清液转移至一新 的离心管。加入 0.6 体积的异丙醇、0.1 体积乙酸钾溶液,轻柔颠倒混合,室温放置 20 min。12 000 g 离心 15 min,弃上清液,加入 500 μL 70% 乙醇溶液,颠倒混合数次。12 000 g 离心 10 min,弃上清液, 加入 50 μL~100 μL TE 缓冲液溶解核酸。提取的核酸样品可直接用于 PCR 扩增或 -20 ºC 保存备用。 也可采用等效的 DNA 提取试剂盒(5.1)提取样品 DNA,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8.3.1.4 DNA 纯度浓度测定 用荧光核酸蛋白定量仪对核酸样品中的 DNA 进行准确定量,DNA 浓度应不低于 10 pg/ μL。 8.3.2 PCR 扩增检测 8.3.2.1 PCR 检测方法 8.3.2.1.1 PCR 扩增引物 用常规 PCR 方法对核酸样品中的线粒体 Cyt b 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直接送测序。PCR 扩增引物序列见表 1。 表 1 PCR 扩增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5’-3’ ) 靶标 扩增片段长度 Rhinocero-F AACATCCGTAAATCYCACCCA Cyt b 274 bp Rhinocero-R GGCAGATRAARAATATGGATGCT 8.3.2.1.2 PCR 扩增反应体系 PCR 扩增反应体系见表 2。 表 2 PCR 扩增反应体系 PCR 扩增反应体系 反应成份用量 μL Rhinocero-F(10 µM) 2.5 Rhinocero-R(10 µM) 2.5 2 × Mas

.pdf文档 SN-T 5770-2025 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5770-2025 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 第 1 页 SN-T 5770-2025 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 第 2 页 SN-T 5770-2025 犀牛角及其制品鉴定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06 22:22:5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