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05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4182—2025 谷物类种子 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in microbial coating for wheat seeds 2025-09-15发布 2025-10-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4182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19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鄂尔多斯市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通辽市科尔沁区畜牧水产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蘅、孟建宇、唐凯、冯福应、赵秀娟、刘扬、王雅兰、杨丽华、郭慧玲、张 永平、王小兵、梁允刚、许芳芳、姚婷、于超峰、赵艳英、王伟妮、刘俊梅、张迪。 DB15/T 4182 —2025 1 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包衣复合菌群菌株要求、制备方法、谷物类种子包衣处理、包衣种子发芽率检验及包 衣种子的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包衣复合菌群构建和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技术的使用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第4部分:播种质量 发芽试验 GB/T 3543.9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第9部分:播种质量 生活力测定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 GB/T 41728 微生物肥料质量安全评价通用准则 NY/T 883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NY/T 1109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NY/T 1847 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质量评价通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 2028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种子包衣 seeds coating 利用杀菌剂、杀虫剂、激素、肥料或有益微生物等有效成分包裹在种子表面,使种子外形成具有抑 制病虫害、促进发芽和生长等功能的包覆层,是现代农业保护种子或幼苗初始发育阶段的常见策略。 植物根际促生菌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能够通过竞争性定殖植物根系,通过不同模式作用对植物生理功能如生长、产量和抗病性产生积极 影响的微生物。 PGPR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土壤肥力的恢复,增强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受力, 并能够减少农用化学品的投入 。文中简称 PGPR。 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 microbial coating for cereal seeds DB15/T 4182 —2025 2 液体或固体培养扩繁目标微生物(有效菌)后制成的活菌种衣剂。它具有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提 高幼苗迪克森质量指数( Dickson quality index,DQI ),调控作物根际和根内生微生物群落和功能, 直接或间接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促进养分循环和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改良根际微土壤环境, 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载体 carrier 用于吸附目的微生物,并且适宜其存活,对人、动植物和环境安全的固体物料。 4 包衣复合菌群 按功能将微生物菌种分为固氮、解磷、产植物激素 、产ACC脱氨酶菌等 PGPR,将含一种、两种或多 种功能的多株微生物混合构成复合菌群 (也称合成菌群) , 这些菌株之间存在协同促进植物生长的效应。 5 要求 菌种 包衣剂所用微生物菌种及其组合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应符合 GB/T 41728 、NY/T 1847 的要求,且其功 能明确、遗传性能相对稳定;各功能菌株间不存在拮抗,具有协同增效效应。其功能和发酵性能可长期 保持,存活能力强。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菌种应通过农业农村部 NY/T 1109 的鉴定,并提供非病原性、非生态入侵性证明。 包衣剂中复合菌的检测指标 制备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剂中复合菌的技术指标见表 1。 表1 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剂中复合菌的检测指标 项目 剂型 液体 粉剂 有效活菌数( 108 CFU/g或/mL)A ≥ 3.0 3.0 杂菌数( 106 CFU/g或/mL) ≤ 1.0 1.0 杂菌率( %) ≤ 10.0 20.0 水分(%) ≤ — 25.0 pH 5.0~8.0 5.5~8.5 保质期(月) ≥ 3 6 A为复合菌时,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不少于 108 CFU/g或CFU/mL。 6 制备方法 仪器和设备 DB15/T 4182 —2025 3 生物显微镜、恒温培养箱、恒温干燥箱、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室、电子天平(或精密天平)、摇床、 高压蒸汽灭菌锅、实验筛和发酵罐。 试剂和培养基 去离子水、无菌水、生理盐水、蒸馏水。检测用培养基:按附录 A的规定执行。 菌株配比 不同菌株配比按相同活菌数等比例配置。 菌种和包衣材料的保藏和管理 液体型采用 20%甘油(v/v)终浓度,超低温( -80 ℃)下保存。粉剂密封干燥避光常温或 4 ℃下保 存。 菌株的扩大培养及杂菌率检测 6.5.1 扩大培养 原菌种应连续转接活化至生长旺盛后方可应用。 种子扩培过程包括试管斜面菌种、 摇瓶、 种子罐发酵培养三个阶段。 操作过程要保证菌种不被污染, 生长旺盛。按照 NY/T 883 的规定执行。 6.5.2 杂菌率检测 除样品有效菌外其他的菌均为杂菌。样品中杂菌率按公式( 1)计算,数值以 %表示: 𝑚=𝑛1 𝑛1+𝑛×100 ································ ································ ······ (1) 式中: m ——样品杂菌率, %; n1 ——杂菌数,单位为亿每克(亿 /g)或亿每毫升(亿 /mL); n ——有效活菌数,单位为亿每克(亿 /g)或亿每毫升(亿 /mL)。 7 谷物类种子包衣处理 谷物类 谷物类包括小麦、燕麦、玉米和谷子等,主要以小麦为例,是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包衣 用无菌0.05%K 2SiO3溶液将菌液或菌粉制备成 107 CFU/mL(g)~108 CFU/mL(g)的菌剂,将菌剂、 生物炭(颗粒大小 200目,作为载体)和谷物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包衣剂、生物炭和种子体积重量比 为1/0.2/20 (L/kg/kg)。搅拌均匀后迅速晾干或烘干(温度不宜超过 40 ℃)。 包衣种子存储 装袋密封,于阴凉干燥通风环境中保存。 8 包衣种子发芽率检验 DB15/T 4182 —2025 4 应按照GB/T 3543.4 和GB/T 3543.9 的规定进行发芽率检验。发芽试验时,包衣谷物类种子粒与粒之 间应至少保持与包衣种子同样大小的两倍距离,调查时间应在 GB/T 3543.4 规定的基础上适当延长。 9 包衣种子的包装 、运输和贮存 包装 根据不同种子类型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形式和方法,以满足贮藏的基本要求。 运输 运输过程中有遮盖物,防止雨淋、日晒及高温,避免包衣种子霉变。轻装轻卸,避免包装破损。严 禁与有毒、有害的其它物品混装、混运。 贮存 包衣种子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内,不应露天堆放,以防日晒雨淋,避免不良条件的影 响。

.pdf文档 DB15-T 4182-2025 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4182-2025 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4182-2025 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4182-2025 谷物类种子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06 18:24: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