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10 E 11 SY 备案号:29777—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912—2010 代替SY/T5912—1994 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 Analysis and authenticates method for conodonts 2010一08一27发布 2010—12—15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5912—201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原理 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和材料 取样 5.1 取样准备 5. 2 取样间距 5. 3 样品质量计算 5. 4 取样要求 5. 5 填写样品记录和样品清单 样品分析 6 6. 1 分析准备 6. 2 样品分析编号 6.3 碎样 6. 4 泡样 6. 5 筛样 6.6 重液分选 6.7 挑样 化石鉴定 7 7. 1 鉴定分类 7. 2 鉴定要求 7.3 鉴定的方法步骤 7. 4 鉴定报告 7. 5 报告发出 7. 6 资料归档 质量和安全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漏斗架和洗样瓶 10 A.1漏斗架 10 A.2洗样瓶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牙形石样品清单 12 B. 1 样品清单首页 12 B.2样品清单次页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重液(三溴甲烷)制备和回收 13 C. 1 重液制备 13 SY/T5912—2010 C.2重液回收 13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阿伦尼厄斯坐标· 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 牙形石鉴定报告· 15 E.1 鉴定报告封面 15 E.2 鉴定报告内封面 15 E.3 鉴定报告 16 E.4鉴定记录 E.51 化石图版说明 7 E.6 化石图版格式 17 参考文献 18 SY/T59122010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是在SY/T5912—1994《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与SY/T5912一1994 相比主要差异是: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 变更“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和材料”等条款格式和内容; 款和内容也随之取消和增加; 在“取样”、“样品分析”、“化石鉴定”和“质量和安全”等条款中,对一些具体词条和内容 进行了适当变更、删减和增加;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 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张放、熊志东、马冬晨、蒋飞虎、杨静。 SY/T5912—2010 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牙形石(全称牙形类化石,又称牙形刺)分析鉴定的方法步骤及质量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相寒武纪至三叠纪地层中牙形石的取样、分析和鉴定等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6014石油地质实验室安全规程 3原理 野外或井下的岩石样品,经过物理和化学等分析方法,将牙形石从岩石中分解和挑选出来,再经 过化石属种和颜色指数的鉴定,达到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演化阶段划分等目的。工作流程如下: 取样→碎样→泡样→筛样→重液分选→挑样→化石鉴定→化石照相和图版制作(据用户需求提 供)→鉴定报告→发出报告。 4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和材料 4.1主要仪器设备名称、用途和使用规格见表1。 表1主要仪器设备名称、用途和使用规格表 名 用 途 使用规格 碎样机 碎样 粒径10mm~20mm 样品热处理 口径50mm~140mm,温度<95℃ 水浴锅 可调式电炉 样品热处理 根据样品调节温度 烘箱 样品烘干 温度<90℃ 天平 计量重液密度 精度1/1000g 实体显微镜 挑样、化石鉴定 放大10倍~150倍 4. 2 主要化学试剂名称、用途和使用规格见表2。 4.3 主要材料名称、用途和使用规格见表3。 SY/T5912-—2010 表 2 主要化学试剂名称、用途和使用规格表 名称 分子式 等 级 用 途 使用规格 醋酸(乙酸) CH,COOH 工业用 碳酸盐岩样品处理 浓度10%~15%水溶液 过氧化氢 (双氧水) H, O2 30%,化学纯 泥质岩样品处理 浓度5%~10%水溶液 亚氯酸纳 NaCIO2 化学纯 页岩样品处理 浓度10%~15%水溶液 氢氟酸 HF 38%,化学纯 砂岩、硅质岩样品处理 浓度5%~8%水溶液 三溴甲烷 CHBr3 分析纯 分选样品 密度2.75g/mL~2.86g/mL 无水乙醇 CH,CH,OH 分析纯 调配重液 酒精浓度99% 酒精 CH,CH2OH 工业用 冲洗和清洗样品 酒精浓度90%~95% 表3 主要材料名称、用途和使用规格表 名 称 用 途 使用规格 样品袋 装样品 布袋、纸袋和厚塑料袋,200mm×250mm,80mm×60mm 医用胶布 样品标签 小卷,宽20mm 塑料水桶 泡样 10L~20L 塑料烧杯 氢氟酸泡样 1000mL 玻璃烧杯 洗样、烘样、热处理样 200mL,500mL,1000mL 筛孔:2mm,1.19mm~1.00mm,0.125mm~0.100mm,0.09mm 标准分样筛 筛样 ~0.08mm 分析漏斗架 摆放三角漏斗 自制,参见A.1 洗样瓶 冲洗、回收样品 自制,参见A.2 密度(比重)瓶 计量重液密度 10mL或25mL 量杯 计量无水乙醇,调配重液 20mL或30mL 棕色广口瓶 盛放重液 1000mL~2000mL,3000mL~4000mL 玻璃三角漏斗 重液分选和回收 直径:90mm,120mm,200mm 医用乳胶管 冲洗样品,连接三角漏斗 外口缘直径9mm 软胶管弹簧夹 夹乳胶管 中号~大号 滤纸 过滤回收重液 400mm×400mm 刷样笔 刷样 油画笔,8号~10号 挑样笔 挑样和化石鉴定 0号毛笔或修像笔(笔杆一头插竹签) 挑样板 挑样 玻璃板,180mm×80mm 标本盒 放置化石标本 微古化石标本专用盒 5取样 5.1 取样准备 5.1.1 明确取样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 SY/T5912—2010 5.1.2收集取样地点(野外露头或钻井)和地区的相关地质资料。 5.2取样间距 5.2.1常规取样(确定地层层位和色变指数)时,应根据需要决定取几个样,或取大样,或混合 取样。 5.2.2系统取样(地层划分对比和油气演化阶段划分研究)时,应根据a)~d)给出的样品类型和 地层厚度等情况决定: a)野外露头样品间距为每隔5m~10m取样一个; b) 岩心样品间距为每隔1m~5m取样一个,岩屑样品间距为每隔10m~20m取样一个; c) 单层岩性厚度小于5m,样品间距可缩小为每隔0.2m~5m取样一个,甚至连续取样; T(P 单层岩性厚度大于10m,样品间距可拉大为每隔10m~20m取样-个,甚至更大一些。 5.3样品质量计算 样品标准质量单位以1kg为一个。质量小于或等于1kg按一个样品计算,质量小于或等于2kg 按两个样品计算,以此类推。 5.3.1常规取样 每个样品0.5kg~1kg(岩屑样品加倍),大样3kg~5kg或更多。 5.3.2系统取样 每个样品1kg~2kg,其中野外露头和岩心1kg,岩屑2kg,也可根据岩性、含化石情况和研究需 求减少或增加。 5.4取样要求 5.4.1米 岩性优选顺序:灰岩(暗色为主)→白云岩(次生为主)→页岩(黑色为主)→硅质岩→ 砂岩。 5.4.2 应选取生物碎屑多、缝洞少、未风化的新鲜岩石。 5.4.3米 岩心应选取半圆柱形。 5.4.4岩屑宜选择较大的颗粒,或用筛孔2mm的筛子筛选后取样。 5.4.5砂页岩等牙形石纵向分布不均的岩类,宜在岩层的上下面取样。 5.4.6就目前分析水平,硅质岩或砂页岩可不取样,若必须取样的话,取样量不宜超过0.5kg。 5.5填写样品记录和样品清单 5.5.1 样品记录 在样品、样品标签或样品袋上编号和说明。内容包括:样品编号、剖面或井号、样品位置或井深 和岩性描述等。 5.5.2样品清单 牙形石样品清单参见附录B。

.pdf文档 SY-T 5912-2010 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5912-2010 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 第 1 页 SY-T 5912-2010 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 第 2 页 SY-T 5912-2010 牙形石分析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1:32: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