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E 14 备案号:2977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889-2010 代替SY/T5889—1993 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 Oxygen scaveng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2010-08-27发布 2010-12-15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 5889-2010 自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4 试剂及其制备 5 仪器 试验介质 6 除氧剂性能评价 7 8 评价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水中溶解氧饱和量对照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除氧剂性能评价报告 SY/T 5889—2010 前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SY/T5889—1993《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与SY/T5889—1993相比,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目次;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3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3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无溶解氧水的制备(见4.2); 修改了脱氧率检测中“所有样品的转移、操作应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将其改为“以下样品 的转移均在氮气保护下进行。”(见7.2,1993年版的7.2); 删除了配伍性检测项目膜滤系数法(1993年版的7.3.4); 删除了除氧剂水溶液浓度稳定性检测项目(1993年版的7.4); 修改了除氧剂脱氧率评价记录(见7.2.6表2,1993年版的7.2.7表2); 增加了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水中溶解氧饱和量对照表(见附录A); 增加了除氧剂性能评价报告表(见附录B)。 本标准由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如、底国彬、鞠士义、朱倩。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SY/T5889—1993。 II SY/T58892010 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除氧剂性能的实验室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注水及热水管线系统使用的除氧剂性能评价,其他循环冷却水、各种锅炉补给 水系统使用的除氧剂性能评价也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2002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7489—1987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T11913—1989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脱氧率oxygenscavengingrate 水样经除氧剂处理后,其溶解氧浓度降低的百分率。 试剂及其制备 4.1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除非另有规定,应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 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的规定。 4.2无溶解氧水制备:将符合GB/T6682—2008中三级水,按GB/T603—2002中4.1.1.2规定的方 法进行。 4.3 碱性碘化钾溶液制备:按GB7489—1987中3.3规定配制。 4.4 磷酸溶液制备:缓慢地将500mL磷酸(p=1.70g/mL)在不停搅动下加人到500mL水中。 4.5 硫酸锰溶液制备:按GB7489—1987中3.4规定配制。 淀粉指示液(10g/L溶液)制备:按GB/T603-2002中4.1.4.20规定配制。 4.7 碘酸钾标准溶液制备:配制0.0100mol/L标准溶液,按GB/T601—2002中4.10规定配制。 4.8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制备:配制0.0100mol/L标准溶液,按GB/T601一2002中4.6规定配制。 4.9 除氧剂溶液制备:以减量法快速准确地称取除氧剂样品2.5g,精确至0.01g,放人烧杯中,用无 1 SY/T5889—2010 溶解氧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该溶液应在试验当天或前一天配制。 5 仪器 5.1 装有氮气的钢瓶(纯度为体积分数不低于99.99%)。 5.2 电磁搅拌器:无级调速。 溶解氧测定仪:精度为α.Q1mg/L。 5.3 5.4 恒温水浴:控制精度±1℃ 5.5 测试瓶:具塞温克勒瓶或其他细口瓶,容量250mL~300mL。 5000mL细口瓶,如图1所示。 5.6 试样瓶:2500mL (出 1一进 水口阀;2出(进) 气口阀。 图1 试样瓶示意图 试验介质 6 6.1 油田现场水样的采集 6.1.1 取样前,准备好接头和硅橡胶皮管,同时准备干净的取样桶(10L),如图2所示。 6.1.2取样时,打开取样阀门-以.5L/min.~_6L/min的流速畅流-3min-后,将取样桶进水胶管与取样 阀门连接,打开阀1和阀2,开始取样,待出气口溢流3min~5min后,迅速关闭阀1和阀2。 6.1.3 3取样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取样日期、取样地点、取样温度和取样人。, 6.2 实验室模拟水样的配制 按油田现场水样中总矿化度所含离子的浓度配制,搅拌0.5h~1.0h,静置24h备用。 2 SY/T5889—2010 1一进(出)水口阀;2一出(进)气口阀。 图2取样桶示意图 7 除氧剂性能评价 7.1溶解性 7.1.1 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水样(水样应经定性滤纸过滤),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加人10g除 氧剂(商品),精确至0.1g, 搅拌10min,静置2h观察外观现象。 7.1.2 按表1规定评价除氧剂的溶解性。 表.1/ 除氧剂溶解性评价 外观现象 溶 解 均匀透明的溶液 易 溶 有相分离戴沉淀 难 溶 7.2 脱氧率 7.2.1 以下样品的转移均在氮气保护下进行。 7.2.2 将确定体积的水样转入试样瓶(见5.6),置于恒水浴中,温度控制与取样温度(或室温) 致恒温15min。 7.2.3 自试样瓶移取100mL~300mL.水样于测试瓶/(见5.5)中,按GB7489—1987或GB/T11913 1989规定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浓度一(C)。标准天气压卡不同温度时水中溶解氧饱和量对照表参见附 7.2.4 按试验设计的质量浓度将除氧剂溶液(见4.9)加人到试样瓶中,混合均匀。 7.2.5 每间隔5min~10min,按7.2.3操作测定水样中剩余溶解氧浓度(C),至60min,将其数据填 写在表2中。 7.2.6 脱氧率的计算见公式(1): × 100% (1) C. 3 SY/T5889-2010 式中: E—脱氧率,用百分数表示; C 一未加除氧剂时水样中溶解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一加除氧剂后水样中剩余溶解氧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表2除氧剂脱氧率评价记录 除氧剂名称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试验时间 试验温度 加药浓度 ℃ mg/L 取样测试时间 加除氧剂前氧浓度 加除氧剂后氧浓度 脱氧率 序号 min mg/L mg/L % 1 2 7.3 配伍性 7.3.1 在经定性滤纸过滤的水样中(水样A),按现场使用浓度加入其他水处理药剂,混合均匀(水 样B)。 7.3.2 取一份水样B,按设计的质量浓度加入除氧剂,混合均匀(水样C)。 7.3.3 取水样B、水样C各100mL于两支比色管中,在室温下静置24h,观察外观现象进行比较。 取水样A、水样B,按7.2操作测定除氧剂的脱氧率,分别记作E和Eg。 7.3.4 7.3.5 按表3规定评价除氧剂的配伍性。 表3除氧剂配伍性评价 外观现象及测试结果 配伍性 B,C样外观一致,无变化;且E≥E 好 外观改变或E<EA 不好 8 评价报告 除氧剂性能评价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样品名称及样品编号; b)取样地点及检测地点; c)取样日期及检测日期; d)试验方法、试验介质及试验温度; e)溶解性、脱氧率及配伍性; f)需要注明试验情况的备注; g)试验及校核人的签名; h)报告日期。 评价报告参见附录B。

.pdf文档 SY-T 5889-2010 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5889-2010 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 1 页 SY-T 5889-2010 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 2 页 SY-T 5889-2010 除氧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1:26: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