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020 E 14 备案号:37511—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847—2012 代替SY/T5847—1993 抽油机并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 The drawing and application method of dynamic control chart for rod-pumping well 2012一08一23发布 2012—1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5847—2012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 编制的理论依据 4 区域界限的确定和区域的划分 5 编制方法 6 使用方法和要求 7 I SY/T5847—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847--1993《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与SY/T5847-1993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目次; 增加了前言; 一增加了英文翻译(见封面的英文标准名称);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1993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图形(见图1、图2、图3和图4;1993年版的图1、图2、图3和图9); 一删除了部分图形(1993年版的图4和图5); 修改了部分内容(见第1章,4.1.3,4.2,6.4,7.1;1993年版的第1章,3.1.3,3.2、 5.4,6.1); 删除了部分内容(见第1章,5.1,5.7.2;1993年版的第1章,4.1,4.7.2)。 本标准由采油采气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克岩、任成锋、郑焕军、任立新、魏苏义、张杰环。 SY/T5847--2012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的理论依据、区域划分和区域界限的确定、制作和使用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抽油机并动态控制图的编制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745一2008采油采气工程词汇 3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由7条线及框图线将图幅划分为5个区域,即工况合理区、参数偏大区、参 数偏小区、资料核实区、断脱漏失区(见图1)。 日常生产中,根据油井位于图中的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供采协调。 4编制的理论依据 4.1抽油机井的供采协调关系 4.1.1油井的流入动态 油井的流入动态用IPR曲线来描述,典型的气、液两相流IPR曲线见图2。 4.1.2油井的采出动态 井下抽油泵的采出动态用泵的排量与沉没压力的关系曲线来表示,见图3。 4.1.3供采协调关系 把IPR曲线、泵的采出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其交点M即为供采协调点(见图4)。当流入 曲线A或采出曲线B改变时,协调点M也随之改变。 4.2流压与泵效的关系 流压反映油井的供液状态,泵效反映泵的排液状态。游离气、溶解气、余隙损失、冲程损失、各 种漏失等是影响泵效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沉没压力的函数,即n=f(p),根据沉没压力与流压的关 系,p=pr-Ap,△p=(H-L),因此泵效也是流压的函数。当沉没压力p≤时,泵效=0; 当沉没压力p,>0时,泵效与流压的数学关系见公式(1): 1 SY/T5847—2012 =f()=f(△) (1) 式中: -下泵深度,m; L H—油层中部深度,m; 一流动压力(流压),MPa; pr- 泵吸入口到油层中部深度液柱压力,MPa; △p -压力梯度,MPa/m。 泵效,%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 资料核实区 参数偏大区 3 MPa 说合理区 流压P, 5 6 断脱漏失区 8 参数偏小区 说明: 平均理论泵效线; b-—理论泵效上限; 一理论泵效下限; d-—最低自喷流压线; 合理区泵效下限; 供液能力界线; 一断脱漏失界线。 图1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 MPa 流压, 0 排量,Vd 图2 IPR曲线 2 SY/T5847—2012 沉没压力,MPa 0 排量,d 图3 泵的采出曲线 MPa 流压, M B 0 排量,d 图4 抽油机井供采协调关系曲线 针对下泵深度的不同,共有如下三种曲线类型: 当L<H时,见图5。 a) 泵效, 0 4p 流压p,MPa 图5 泵效与流压关系曲线 b) 当L>H时,见图6。 % 泵效n, 1 Ap 0 流压p,MPa 图6 泵效与流压关系曲线 3 SY/T5847—2012 c) 当L=H时,见图7。 泵效n,% 0 流压p,MPa 图7 泵效与流压关系曲线 5 区域界限的确定和区域的划分 5.1理论泵效的计算 抽油泵泵效的理论计算公式见公式(2): =· (2) 式中: 理论泵效; 7 游离气影响时的泵效; 余隙中气体膨胀减小柱塞有效行程时的泵效; 72 油管及抽油杆弹性伸缩产生冲程损失时的泵效; 73 溶解气影响时的泵效; 74 一泵筒及阀漏失影响时的泵效。 ns 上述各影响因索都是沉没压力的函数,当沉没压力一定时,可分别计算,见公式(3)至公式 (12): n=1/[1+(1-f)(R-R,)·BJ (3) B=0.000386(ZT/ph) (4) n=[S-S,(1-fw)(R-R,)·B.J/S (5) n=(S-^)/S (6) 其中: /('/I+'f/1)("d-9-01×T.3.d)"f.T=Y (7) f.=L/(2) (8) (9) 4

.pdf文档 SY-T 5847-2012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5847-2012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 第 1 页 SY-T 5847-2012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 第 2 页 SY-T 5847-2012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编制和使用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1:22: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