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180.10 AS E 11 备案号:29775—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819—2010 代替SY/T5819—2002 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nd gravity survey 201008-27发布 2010一12一15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5819—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设计 仪器准备 4 5 资料采集 资料整理与检查验收 6 资料处理· 11 8 资料解释· 12 9 成果报告 13 10报告评审与资料归档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技术设计书编写提纲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三程循环独立增量的计算, 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重力基点网平差 17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重力观测值的内部校正 18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重力观测值的外部校正 19 附录F(规范性附录) 检查验收的内容 22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密度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24 附录H(资料性附录) 勘探成果报告编写提纲 25 SY/T5819—2010 前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SY/T5819—2002《地面重力勘探技术规程》,与SY/T58192002相比主要有以下 变化: 标准名称变更为《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增加了5.2.3和5.3.3水下重力资料采集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附录F野外资料检查验收的内容; 一增加了5.2.1c)地面自动重力仪的有关技术要求; 一完善了第4章~第6章中仪器试验和野外采集的技术要求及质量评价方法,统一了对精度的 表述; 充实了第7章和第8章中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的方法与技术。 本标准由石油物探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物化探事业部。 本标准起草人:杨战军、王春玉、齐保智。 本标准代替了SY/T5819—2002。 SY/T5819-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5819—1993。 IⅡI SY/T5819—2010 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重力勘探的技术设计、仪器准备、资料采集及验收、资料处理、资料解释以及 报告编写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陆上的地面重力测量方法、借助高脚架的水上重力测量方法和 水下重力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重力勘探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71石油物探测量规范 SY/T5939重力仪使用与维护 SY/T6055石油重力、磁力、电法、地球化学勘探图件编制规范 3技术设计 3.1# 技术设计的准备 技术设计前应做如下准备工作: a) 收集工区及邻区已有的地质、井筒、物化探、物性及测绘资料。 b) 根据工区地质情况拟定密度模型,进行正演分析,论证重力勘探方法在该区可能的地质 效果。 c) 了解工区地形、交通、气候、水系等自然地理条件。 3.2技术设计编写依据 以完成地质任务为目的,以技术规范为依据,结合工区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3.3技术设计的内容 3.3.1测线布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根据地质任务,结合地表条件进行测线布设。 b) 测线应垂直于构造走向。 c) 线距应不大于最小探测对象长度的1/3,点距应保证至少有3个连续测点反映异常。 勘探比例尺和线、点距按表1选择。 e) 因地表条件所限,可布设不规则测网。 f) 进行剖面重力测量时,测线宜同已有的物探测线重合或平行。 3.3.2 勘探精度的确定应遵循如下原则: a) 异常总精度应能分辨最小研究对象。 1 SY/T58192010 b) 平原、丘陵区和山区各项精度的分配见表2和表3,水下重力勘探的异常总精度见表3。 由于施工条件的差异,在满足异常总精度的前提下,各分项精度可视仪器性能、工作方法等 做适当调配。 3.3.3 精测测线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 测线根据定量解释需要布设,其点距及精度要求视解释的需要而定。 b) 测线宜垂直于异常走向,穿过重点探测目标中部,两端延伸至背景场。 测线宜穿过已知钻孔并与已有物探测线重合。 c) 表1常用勘探比例尺与线、点距对照表 单位为千米 比例尺 线 距 距 1: 500000 8 2 1:200000 4 1 1: 100000 2.0~1.0 1.0~0.5 1 : 50000 1.00~0.50 0.50~0.25 1: 25000 0. 25 0. 10 1 : 10000 0. 10 0. 05 表 2 异常总精度及分项精度调配表 (适用于平原、 丘陵) 单位为毫伽 异常 异常 测点重力值 布格校正 地形校正 正常场校正 比例尺 等值线距 总精度 精度 精度 精度 精度 2. 000 0. 800 0.300 0.600 0. 400 0. 100 1: 500000 1 : 200000 1. 000 0. 400 0. 220 0. 250 0.220 0.050 0.500 0.200 0. 120 0.100 0. 120 0. 030 1:100000 1 : 50000 0. 250 0.100 0.050 0.050 0. 070 0.020 0.200 0. 080 0. 040 0.040 0. 050 0. 010 1 : 25000 0.100 0. 040 0. 030 0.020 0.010 0. 010 1: 10000 表3 异常总精度及分项精度调配表(适用于山区) 单位为毫伽 异常 异常 测点重力值 布格校正 地形校正 正常场校正 比例尺 等值线距 总精度 精度 精度 精度 精度 1 : 500000 5. 000 2. 000 0.500 1. 400 1.200 0.160 1 : 200000 2. 000 0. 800 0.300 0.500 0. 500 0.120 1 : 100000 1. 000 0. 400 0.160 0.140 0. 330 0. 060 1 : 50000 0.500 0. 200 0.120 0.080 0. 130 0. 040 1 : 25000 0. 400 0. 130 0. 050 0.050 0. 100 0. 020 3.3.4 测地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执行SY/T5171的规定。 2 SY/T5819—2010 3.4.技术设计结构 技术设计书结构参照附录A。 3.5技术设计附图 技术设计附图编制执行SY/T6055的规定。 3.6技术设计审批 3.6.1技术设计应呈报审批后方可实施。 3.6.2技术设计一经批准,不应随意更改。 3.6.3 因客观条件所限或地质任务所需必须变更设计时,变更内容应报批。 仪器准备 4.1 重力仪检查与调节 在性能试验和格值测定前,应进行仪器检查与调节。相关要求执行SY/T5939的规定。 4.2静态试验 4.2.1 应在温度变化较小的环境下进行,并确保工作期间地面无震动、附近无震动于扰。 4.2.2 仪器零点漂移趋于稳定后才能开始正式试验。 4.2.3试验过程中,重力仪应保持开摆状态。 4.2.4连续观测24h以上,每30min读一次数。 4.2.5经固体潮校正后,做出仪器静态零点漂移曲线。其最大非线性偏差应不大于设计测点重力值 精度。 4.3动态试验 4.3.1观测点8个~10个为宜,相邻试验点间的重力段差应在2×10~5m·s-2以上,观测时间不少 于8h,用双程往返观测法进行观测。 4.3.2零点漂移校正系数用式(1)计算。 (1) 式中: -零点漂移校正系数,单位为毫伽每分(10-5m·s-2/min); Agi-—第i点前、后观测值差(i=1,2,,t),单位为毫伽(10-5m·s*2); At;- 一第i点前、后观测时间差,单位为分(min); 一重复观测的点数。 仪器动态观测精度用式(2)计算。 ET=: /(m=n) (2) 式中: SY/T5819-2010 ET 仪器动态观测精度,单位为毫伽(10"5m·s-2); 0)() s-2); m 增量总数; n—观测的边数。 4.3.3仪器动态观测精度不低于设计测点重力值精度。 4.3.4开工前每台仪器的试验次数不少于两次,收工后或仪器受震、检修后也应进行动态试验。如 果野外工作时间超过6个月时,期间应增加一次试验。 4.4一致性对比试验 4.4.1同一工区内使用两台以上仪器工作时,应进行一致性对比试验。 4.4.2试验点数8个~10个,相邻点间重力差2×10-5m·s2以上,所有仪器按相同的测点次序通 过往返重复观测法观测。 4.4.3仪器一致性精度用式(3)计算。 入2 /(m - n) (3) 式中: 仪器一致性精度,单位为毫伽(10-5m·s-2); 入—某仪器在某相邻点之增量与各台仪器平均增量差(i=1,2,,m),单位为毫伽(10-5m . s-2)。 4.4.4仪器一致性精度应不低于设计测点重力值精度。 4.4.5如果动态试验的条件满足一致性对比试验的条件,且每台仪器的动态观测精度均合格,可用 动态试验数据计算仪器的一致性精度。 4.5格值标定与校验 4.5.1不带格值表的重力仪应在开工前在国家级格值标定场(标准点)上标定格值;自带格值表的 仪器,应每年进行格值校验(年检)。 4.5.2石英弹簧重力仪

.pdf文档 SY-T 5819-2010 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5819-2010 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第 1 页 SY-T 5819-2010 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第 2 页 SY-T 5819-2010 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11:18: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