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3362-—2012 汽油中烃类、含氧化合物及苯含量的 试验方法多维气相色谱法 Method for hydrocarbon types,oxygenated compounds and benzene in gasoline- Multi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2013-07-01实施 2012-12-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336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所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技术内容采用ASTMD6839-02(2007)《火花引燃式发动机燃料的烃类组成、含氧化合物和 苯的标准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对ASTMD6839-02(2007)作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为使现有的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汽油中烃类,含氧化合物及苯含量的试验方法 多维气相色谱法》; 删除了在原有标准名称下面对标准号和出版年号的说明; 删除了原有标准名称后上标的“1”对标准隶属的说明; “3"; 删除了原有标准中4.1条中对此套气相色谱系统的说明“4”; 删除了原有标准中7.7.2条中对PFA和Vesple两个商标的说明“5”; 删除了原有标准中关键词及最后三段ASTM国际对标准的所有权、使用风险、修订的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人境检验检疫 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佰华、王军华、吴建国、王群威、张怡、赵亚娟、黄宏星。 I SN/T3362-2012 汽油中烃类、含氧化合物及苯含量的 试验方法多维气相色谱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运用多维色谱法测定汽油中的饱和烃、烯烃、芳烃和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各烃类的含 量可以按碳原子个数或总量报告。 注:C。和Cio芳烃峰可能会有重叠,但其总量是准确的。异丙苯可以从Cs芳烃中分离出来,并计人到其他Cg芳 烃中。 1.2本标准适用于总芳烃含量不大于50%(体积分数),总烯烃含量不大于30%(体积分数)和含氧化 合物含量不大于15%(体积分数)的汽油的测定。 1.3本标准不适用于测定除苯以外的单个烃类组分。 1.4在ASTMD4815标准中所列举的含氧化合物不会干扰本方法对烃类组分的测定。在该系列样品 内,本标准已对下列含氧化合物进行了测定: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醇,乙基叔丁基醚(ETBE)和叔 戊基甲醚(TAME)。其他含氧化合物可以用ASTMD4815或ASTMD5599标准进行定量测定。 1.5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有85%的甲醇和乙醇的M85和E85燃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STMD4307液态混合标样的制备规程 ASTMD4815汽油中MTBE,ETBE,TAME,二异丙基醚,叔戊醇和C,~C.醇类的标准试验方 法气相色谱法 3定义和术语 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 1 含氧化合物 oxygenate 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燃料或燃料添加剂,例如,不同的醇类和醚类。 3. 2 加氢hydrogenation 催化反应中烯烃分子加氢的过程。 注:在温度为180℃、有氢存在的条件下,当样品中的烯烃与铂接触的时候,发生加氢反应。烯烃就变成了具有相 同碳数和结构的饱和烃。单烯烃和二烯烃就变成烷烃,环烯烃和环二烯烃就变成了环烷烃。 3. 3 吸附阱trap 一种装置,用于选择性的保留测试样品中的某些组分(单个或同系列烃类或含氧化合物),可通过改 变吸附阱温度来释放被保留化合物的装置。 1 SN/T3362—2012 4方法概述 4.1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注入到由切换阀、色谱柱和烯烃催化加氢装置组成的并由计算机控制的 能在不同温度下完成所有操作的气相色谱系统中。阀的动作是基于样品在色谱柱和吸附阱中的保留时 间预先设定的。分析时,色谱柱将样品分离成不同种类的烃类组分后,进入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4.2每种检测到的化合物或烃类组分的含量通过响应因子乘以峰面积,再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若样 品中含有甲醇或不能用本方法测定的其他含氧化合物,烃类组分的结果应先进行归一化计算后再用 100%减去用ASTMD4815或ASTMD5599等其他方法测得的含氧化合物含量。 4.3被测得的化合物或烃类组分的体积浓度是质量浓度经密度因子校正、并归一化到100%后得到。 5干扰 5.1有些含硫化合物会不可逆的吸附在烯烃吸附内,降低其对烯烃的吸附能力。含硫化合物也同样 会吸附在乙醇和醚-醇-芳烃(EAA)吸附阱内。然而,经过对多种火花引燃发动机燃料的分析,含硫化合 物并不会对这些吸附阱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5.2用于区分火花引燃发动机燃料的级别和类型的商业染料不会干扰本测试方法。 5.3用于火花引燃发动机燃料的商业除垢添加剂,不会干扰本测试方法。 5.4溶解在火花引燃发动机燃料中的水,不会干扰本测试方法。 6试剂和材料 6.1压缩空气:总烃含量和水分含量均小手10g/kg。 警告:处于高压下的助燃压缩气体。 6.2氢气:纯度为99.999%,水分含量小于0.↓mg/kg 警告:处于高压下的压缩气体。 6.3氢气:纯度为99.999%,水分含量小于0/1mg/kg。 警告:处于高压下的极易燃气体。 6.4包谱柱:吸附阱和催化加氢装置(系统组件)。系统中各组件的位置可参见附录A典型的仪器配 置所述。每个系统组件都需要独立的温度控制,如7.6(或参见附录B)所述。以下列出了具有指导性 的系统组件所要包含的内容,包括系统组件在使用时的温度和时间。如果使用能够达到同样分离要求 且不受限制的其他系统也可采用。 注:附录A图中显示的附加分子筛5A吸附和旋转阀V4并不为本方法所要求的。它们包含在附录A图中是因 为它们能做诸如异构烷烃、异构烯烃等更精细的分析,但本方法没有统计与之相关的数据。 本试验方法需要的四根色谱柱,三个吸附阱和一个催化加氢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醇吸附阱:在140℃到160℃的温度范围内,该吸附阱应在进样后最初的2min内解吸苯、甲 苯、所有烷烃、烯烃、环烷烃和醚类,并保留C以上芳烃、所有醇类和其他样品组分。在280℃ 温度下,当吸附阱反吹时,所有被保留的组分在2min内都应解吸出来。 b)极性柱:在130℃的温度下,进样后最初的5min内,该色谱柱对所有芳烃组分的保留时间要 大于沸点低于185℃的所有非芳烃的流出时间。化合物进人该色谱柱后10min内,苯、甲苯 和所有沸点低于215℃的非芳烃应流出。当该色谱柱反吹时,能够在10min内将所有被保留 的芳烃组分流出。 c)非极性色谱柱:在130℃的温度下,该色谱柱将按碳原子数分离和流出沸点低于200℃的芳 2 SN/T3362—2012 烃。更高沸点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通过反吹的方式流出。 烯烃吸附阱:在90℃~150℃温度范围内,该吸附阱能保留样品内所有的烯烃至少达 d) 6.5min,并且能在进样后6.5min内让C以下的非烯烃组分流出,C,和C,以上的非烯烃在 这段时间内将被保留。在140℃~150℃范围内,Cs及以上烯烃会保留在吸附阱内,所有非 烯烃组分会在3min内流出,低于C的烯烃在此时间内可以不流出。在280℃时,该吸附阱 将定量解吸所有保留的烯烃。 e)13X分子筛柱:当温度以10℃/min的速率从90℃升至430℃的时候,色谱柱将按碳原子个 数多少分离烷烃和环烷烃。 f) Porapak柱:在130℃~140℃温度范围内,可以分离出单个的氧化物、苯和甲苯。 醚-醇-芳烃(EAA)吸附阱:在-105℃130℃-的范围内~吸附阱将在进样后的最初6min内,保 g) 留样品中所有的醚类,并且释放出所有沸点低于175℃的非芳烃类物质。在280℃时,醚-醇- 芳烃(EAA)吸附阱将解吸所有保留组分。 h)加氢催化剂,铂。温度在186-℃时,通大-14-mb/min.士2mLtin的辅助氢气,催化剂能将所 有烯烃定量转化成同结构的烷烃组分,且不发生裂解。 6.5测试混合物,由一定数量纯烃类混合组成的是用于验证仪器所有的组件、温度和切阀时间是否满 足测试精度要求,并有助于对色谱柱和吸附阱老化进行调整的混合物。本混合物可以购买也可以根据 ASTMD4307方法进行配制。所有用于该混合物配制的组分纯度应在_99%以上,混合物组分的实际浓 度范围没有严格要求,但应精确已知 6.6验证测试系统混合物,用于监控和对系统的所有操作进行调整,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及其近似浓度 参见附录C。 6.7质量控制样品,用于日常色谱操作系统的监控及验证所出具的结果报告是否处于方法的精度范围 内。根据待测试样的组成和浓度范围,可能需要多个质量控制样品。任何与待测试样的组成相类似的 样品都可以作为质量控制(QC)样品/质量控制样品应在一定的使用期限内有充足的供应,并在现有储 存条件下均一、稳定。质量控制样品和常规分析中烯烃含量最高的样品应具有相似组成和烃类分布。 质量控制样品应包含常规分析样品中的含氧化合物组分,不同的含氧化合物组分分析应用不同质控 样。如果要分析包含TAME或乙醇的样品,最好采用不向的质控样,因为这些组分的最佳分离条件需 要不同的醇吸附阱温度。 7仪器 7.1系统包括由计算机控制的气相色谱仪,自动进样器和特殊改造后的硬件。这些改造后的硬件

.pdf文档 SN-T 3362-2012 汽油中烃类 含氧化合物及苯含量的试验方法 多维气相色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3362-2012 汽油中烃类 含氧化合物及苯含量的试验方法 多维气相色谱法 第 1 页 SN-T 3362-2012 汽油中烃类 含氧化合物及苯含量的试验方法 多维气相色谱法 第 2 页 SN-T 3362-2012 汽油中烃类 含氧化合物及苯含量的试验方法 多维气相色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09:36: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