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传播、发售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3175—2012 有害生物监测通用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pests surveillance 2012-11-16实施 2012-05-0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传播、发售 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传播、发售 SN/T 317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第6号标准《监测准则》(1998版)中的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 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先锋、闻伟刚、陈枝楠、范晓虹、崔俊霞、徐瑛、梁帆、郑万里、唐巅 I 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传播、发售 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传播、发售 SN/T3175—2012 有害生物监测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害生物监测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出于多种目的的有害生物监测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包括为明确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建立非疫区、编制有害生物名录等提供依据。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地区 area 官方划定的一个国家的全部或一部分、或若干国家的全部或部分。 2. 2 商品 commodity 被调运的贸易性或其他用途的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限定物。 2. 3 商品有害生物名录 commoditypest list 一个地区与某种商品有关的有害生物名录。 2. 4 定界调查 delimitingsurvey 为确定被某种有害生物侵染或有无此有害生物的地区界限而进行的调查。 2. 5 寄主有害生物名录 hostpestlist 侵染某类植物的有害生物名单。 2.6 发生 occurrence 官方报道在一个地区存在着土生的或传入的有害生物,或官方未报道的在一个地区存在的有害生 物已经被根除。 2. 7 官方的 official 由国家植物检疫机构建立、授权或执行的。 2. 8 途径 pathway 任何能使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的方式。 2. 9 有害生物 pest 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品种、品系或生物型。 2. 10 非疫区 pest free area 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1 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传播、发售 SN/T3175—2012 2. 1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riskanalysis 以生物学、经济学或其他学科的证据为基础的评估过程,以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被管控以及 管控所采取各种植物检疫措施的强度 2. 12 监测surveillance 在某一规定时期内,通过调查、监控和其他程序收集和记录有关有害生物信息的官方过程。可以是 特定有害生物的发生调查、定界调查、监控调查,也可以是特定商品或寄主的有害生物调查。 3监测计划的制定 3.1组建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机构。 3.2确定监测目的(了解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建立非疫区、编制有害生物名录等), 同时明确要达到的植物检疫要求 3.3确定目标有害生物或目标商品、寄主。 3.4确定范围(如:地区、地点、寄主及其具体部位、样点数量、生产系统、季节等)。 3.5确定时间(如:日期、频率、持续时间等)。 3.6明确统计依据(如:可靠程度、地点的选择和数量、抽样频率和次数、样本数量、假定条件、统计途径 和方法等)。 3.7监测方法由监测目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症状、发现有害生物所用技术的准确性或敏 感性决定。监测方法包括:抽样方法和程序(如:诱捕、植物全株抽样、踏查、样本采集及实验室分析等)、 分析程序、报告程序。 3.8考虑到调查一个地区某有害生物的数量时,针对性抽样会出现偏见,而出现偏差,在制定监测计划 时,在针对性抽样的同时,还应进行一些随机抽样以发现未预料到的情况。 4监测地点的确定 4.1有害生物监测地点的确定依据 4.1.1过去报告过有害生物发生和分布情况。 4.1.2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4.1.3有害生物寄主植物的分布,尤其是它们的商业生产区。 4.1.4当地气候适合有害生物的情况。 4.1.5对于可能在最近传入的有害生物,还需考虑:可能的进入点,可能扩散途径,进口商品的存放、销 售、加工、使用地点,进口商品作种植材料的地点等。 4.2特定商品或寄主监测地点的确定依据 4.2.1产区的地理分布和(或)其面积。 4.2.2有害生物防治计划(商业和非商业地点)。 4.2.3现有栽培品种。 4.2.4收获后商品集中点。 5监测时间的确定依据 5.1有害生物的生活周期。 2 版权所有·禁止翻制、电子传播、发售 SN/T3175—2012 5.2 2有害生物及其寄主的生物气候学。 5.3有害生物防治计划的时间。 5.4该有害生物最容易在苗壮生长的作物中还是在收获后的作物中发现。 5.5 特定商品或寄主的有害生物的监测时间与作物收获时间相关,并取决于收获后的抽样方法。 6 监测人员、设备及技术的要求 6. 1 监测人员在抽样方法、样品储运、样本记录保存等方面应经过充分的培训或考核。 6.2监测应保证充足的适宜设备和用品。 6.3 监测的技术方法应合理有效 7 有害生物鉴定的基本条件 7. 1 鉴定有害生物(和寄主)的专业技术人员。 7. 2 2足够的设施和设备 7.3必要时能够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鉴定或复核。 7. 4 记录保存的设施。 7. 5 处理和保存标本的设施。 7. 6 尽量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7.7其他权威机构的复核可增加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8记录和标本 8.1记录和标本保存要求 8.1.1监测组织应当保存监测的有关记录和标本。 8. 1.2 2保存的资料应当适合预定目的,如协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建立非疫区和编制有害生物名录等, 8.2 记录信息 8.2.1 有害生物的学名。 8.2.2 有害生物的分类地位(目/科)。 8.2.3 寄主的学名,植物受影响的部分或收集方法(如:诱捕、土壤标本、捕虫网等)。 8.2.4 监测地点,如地区编号、地址和坐标等。 8.2.5 5采集日期及采集者姓名 8.2.6 鉴定日期及鉴定者姓名(包括复核)。 8.2.7 所用的参考资料。 8.2.8 其他信息,如寄生关系、为害情况、受影响植物的生长阶段、仅在温室中发现等 6 报告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应及时形成报告并立即上报,报告应包括足够的证明材料。新发生有害生物时的上报报 告中应包括所采取的任何措施。

.pdf文档 SN-T 3175-2012 有害生物监测通用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3175-2012 有害生物监测通用要求 第 1 页 SN-T 3175-2012 有害生物监测通用要求 第 2 页 SN-T 3175-2012 有害生物监测通用要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22 09:18: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