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7. 040. 99 H 24 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339—2013 连铸钢板坏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图 Standard diagrams for dendritic-macrostructure and defect in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2013-04-25发布 2013-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 4339—2013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缺陷分类及评定 .检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连铸钢板坏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图 附录B(规范性附录)连铸钢板坏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定细则 37 I YB/T 4339—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庆太、王文仲、隋晓红、章澎、代文科、袁艺魁。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YB/T4339-2013 连铸钢板坏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图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铸钢板坏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的取样和试样腐蚀方法、缺陷分类、评定及检验报 告。 本标准适用于连铸工艺生产的厚度不大于30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合金钢结构钢板坏低倍枝晶 组织缺陷评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4178一2009连铸钢坏凝固组织低倍评定方法 3取样和试样腐蚀方法 取样和试样腐蚀方法应符合GB/T226和GB/T24178-—2009中附录A的规定。 4缺陷分类及评定 4.1各类缺陷的形貌特征、产生原因及评定原则 4.1.1中心偏析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腐蚀面上,中心区域内呈现黑色条带或暗斑称为中心偏析。中心偏析分A、 B和C三类,A类为连续中心偏析,B类为断续中心偏析,C类为分散中心偏析。 b)产生原因: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选分结晶,纯净钢液先凝固,而含有硫、磷、碳及合金元素的 钢液后凝固,被推至连铸坏中心而形成。 c)评定原则:按偏析的类型,根据偏析带宽度或偏析斑点大小进行评定。 4.1.2中心疏松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腐蚀面上,中心区域内呈现较多的小暗点或空隙。 b)产生原因:由于浇铸钢液温度高,在凝固过程中产生体积收缩而没有足够的钢液补充,以及最后 凝固时气体析集和杂质聚集,造成中心区域组织不致密,而形成许多微孔。 c)评定原则:按小暗点或空隙的数量和密集程度进行评定。 4.1.3中心裂纹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腐蚀面上,中心线区域出现裂开的条纹称为中心裂纹。中心裂纹往往与中 心偏析、中心疏松和缩孔伴随发生。 b)产生原因:当连铸坏即将完全凝固时,最后阶段心部少量未凝固钢水被已凝固部分包围,热量散 发很快,凝固末期的收缩得不到钢液充分补充,在中心线处存在较高的张应力,产生中心裂纹。凝固末 期,二次冷却区辊缝偏大也能导致中心裂纹的产生。 c)评定原则:根据裂纹的长度和开口宽度评定。 4.1.4中间裂纹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腐蚀面上,柱状晶间呈现的线状、曲线状裂纹称为中间裂纹。 1 YB/T4339—2013 b)产生原因:由于二次冷却不均,表面回温产生热应力,或辊缝异常产生机械应力,在应力作用下, 沿柱状晶间产生裂纹。 c)评定原则:根据裂纹的长短、开口宽度和数量进行评定 4.1.5角部裂纹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横向腐蚀面的角部,垂直板坏宽面,呈弯曲状的裂纹。 b)产生原因:连铸坏凝壳冷却不均或受应力的作用,在板坏的宽面或窄面产生凹陷或凸起,沿柱状 晶间产生裂纹。 c)评定原则:根据裂纹的长短、开口宽度和数量进行评定。 4.1.6三角区裂纹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横向腐蚀面的三角区内,沿柱状晶间形成一条或数条垂直板坏窄面或呈一 定角度的放射状裂纹。 b)产生原因:由于二次冷却区冷却不均,连铸坏凝壳受应力的作用,板坏窄面或宽面产生凹陷或凸 起,使三角区内沿柱状晶间开裂,形成三角区裂纹。 c)评定原则:根据裂纹的长短、开口宽度和数量进行评定。 4.1.7氧化铝(Al203)夹杂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腐蚀面上,呈现颜色较深的聚集成群的短线状、浅麻坑状和不规则形状的缺 陷。弧形连铸机夹杂通常在连铸坏内弧侧厚度1/4~1/5处形成条带。 b)产生原因:在用较高的铝脱氧的钢液中,因铝被氧化或钢液二次氧化等原因而形成。 c)评定原则:根据夹杂物的大小、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评定。 4.1.8蜂窝气泡 a)形貌特征:在连铸坏腐蚀面上,呈现垂直于板坏表面的条状、椭圆状及圆形孔洞。 b)产生原因:由于钢液脱氧不良、浇铸系统潮湿及吹氩的氩气裹入等原因形成。 c)评定原则:根据气泡大小、多少和出现位置进行评定。 4.1.9针孔气泡 a)形貌特征:在试样检验面上,呈现针孔状圆形小孔,与金属基体有明显分界线。针孔气泡缺陷多 发生在低碳钢板坏内弧侧厚度1/4~1/5位置,沿拉坏方向呈条带分布,有时外弧侧也有。 b)产生原因:钢水过氧化或吹氩气体裹人等原因造成。 4.1.10缩孔 a)形貌特征:在试样检验面上,位于板坏厚度中心位置,呈现1mm~3mm左右的孔洞,在抛光面或 腐蚀面上明显可见。缩孔缺陷往往与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伴随发生。 b)产生原因:当连铸坏在二次冷却区发生冷却不均的现象时,柱状晶产生“搭桥”,阻止桥上面钢水 向桥下流动,致使桥下钢水最后凝固收缩时得不到补充形成孔洞。 4.1.11夹渣 a)形貌特征:在试样检验面上呈现不同颜色的块状物或不同形状的颗粒,与金属基体有明显分界 线。 b)产生原因:多发生在浇铸末期,中间包低液位产生漩涡,由于覆盖渣卷人结晶器造成。 4.1.12异金属夹杂 a)形貌特征:在试样检验面上,呈现与基体组织颜色有明显差别的块状物、条状物或不规则形状的 金属外物。 b)产生原因:因某种原因,金属外物掉入结晶器中造成。 4.2评级图片 评级图片中的缺陷取自规格为230mm×1650mm连铸板坏上的缺陷,放大倍数为1。各类评级缺陷 2 YB/T 4339—2013 均划分为0.5级~3.0级6个级别,起评级别为0.5级。 4.3评定方法及合格级别 4.3.1各类缺陷以目视可见为限,评定各类缺陷时,以附录A中所列图片为准,并按附录B进行评定。 在进行评定其他规格的连铸板坏缺陷级别时,根据各种缺陷评级图片按比例缩小或放大。 4.3.2对针孔气泡、缩孔、夹渣、异金属夹杂等缺陷不进行级别评定,只在报告中记录这种缺陷的大小、 数量和位置。 4.3.3本标准中各类缺陷的合格级别和不允许存在的缺陷类型,应在相应的技术条件或双方协议中规 定。 5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委托单位; b) 钢种、熔炼号、试样规格; 检验方法; c) 批准者、审核者和检验者; 根据委托人要求,随检验报告可附一份连铸板坏低倍枝晶组织缺陷图像。 e) 3

.pdf文档 YB-T 4339-2013 连铸钢板坯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图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B-T 4339-2013 连铸钢板坯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图 第 1 页 YB-T 4339-2013 连铸钢板坯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图 第 2 页 YB-T 4339-2013 连铸钢板坯低倍枝晶组织缺陷评级图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13 01:44: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