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3599—2013 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和苯含量的测定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oxygenate compounds and benzene content in gasoline-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using a heart-cutting system 2013-08-30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359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EN13132:2000《无铅液体石油产品 无铅汽油 有机氧化物和总有机化合物的测 定 柱切换气相色谱法》和EN12177:2000《液体石油产品 无铅汽油 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人境检验检 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继东、邱丰、邵敏、张凯、费旭东、孙延伟、魏宇锋、王文青。 I SN/T3599—2013 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和苯含量的测定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铅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总有机键合氧含量和苯含量的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 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终馏点不超过220 0℃的无铅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总有机键合氧含量和苯含量的 测定,单一有机含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0.17%~15%(质量分数),总有机键合氧含量的最大测定范围 为3.7%(质量分数),苯含量的测定范围为0.05%~6%(体积分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 么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 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SH/T0604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 SN/T2383液体化工品 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数字式密度计法 3方法提要 汽油中的苯和含氧化合物首先第一根 毛细管柱上分离, ,然后经中心切割系统逐一切换至第二根色 谱柱进一步分离,分离后的组分进人火焰离 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 注: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技术指南参见附 4试剂 4.1气体:氢气、氨气或氮气,含量大于99.999 0,不含碳氢化合物 4.2有机含氧化合物:包括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异丁醇、仲戊醇、甲基 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乙基叔戊基醚、丙酮、丁酮、乙基叔丁基醚等,所有用于配制校准样品的有机含 氧化合物的纯度不能低于99.0%(质量分数)。 4.3苯:纯度不能小于99.0%(质量分数)。 4.4溶剂:推荐使用正庚烷或不含苯和有机含氧化合物的汽油,溶剂中不得含有待测组分或内标物。 4.5内标:内标推荐使用甲基异丁基酮。当样品本身含有甲基异丁基酮时,可以采用其他挥发性相近 且含量不小于99.0%(质量分数)的有机含氧化合物(如1,2-二甲氧基乙烷)作为内标。 5仪器 5.1气相色谱 5.1.1 气相色谱:配有柱切换阀(中心切割系统,即DeansSwitching系统)、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程 SN/T3599—2013 序升温控制器或双柱温箱控制器。 5.1.2双毛细管柱:两根色谱柱应具有不同的极性,以保证待测组分从第二根色谱柱流出时,待测组分 之间以及待测组分与基质之间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其分离度R不能小于1。推荐使用附录A中的毛 细管柱。 5.2 容量瓶 玻璃容量瓶,容量为25mL。 5.3天平 感量为0.1mg。 5.4冰箱 温度能够控制在5℃~10℃之间。 6 分析步骤 6.1 试样的制备 冷却样品至5℃~10℃。称量容量瓶(5.2),精确至0.1mg。 在样品瓶中人一定量的内标(4.5),称量容量瓶(5.2),精确至0.1mg。内标的质量ms(以g表示) 应为样品质量m,的2%~5%,但不能少于0.050g。 再在容量瓶中加人一定量的经冷却的样品,定容至25mL。称量容量瓶质量,精确至0.1mg。记 录加入的试样的质量m(单位为g),精确至0.1mg。 摇动容量瓶,至瓶内溶液混匀。 6.2 密度的测定 根据GB/T1884、SH/T0604或SN/T2383测定样品15℃时的密度ps,精确至0.1kg/m。 6.3校正 配制校准样品:在容量瓶中(5.2)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中可能含有的有机含氧化合物(4.2)和内标 (4.5),用汽油或正庚烷(4.4)定容至25mL。校准样品中的含氧化合物应与样品中相应的含氧化合物 含量相近。 将配制好的校准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第一次进样时,样品只在第一根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根据 校准样品各组分在第一根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依次设定每一组分的柱切换时间。第二次进样时,将待 测组分逐一切换至第二根色谱柱进一步进行分离,根据待测组分在第二根色谱柱的积分结果计算校正 因子。 记录苯、含氧化合物和内标在两根柱上的保留时间。 根据式(1)计算苯和各含氧化合物的校正因子f:: fi=m,XA. mst XA, 式中: f. 苯以及各含氧化合物的校正因子; 2 SN/T3599—2013 m; 校准样品中组分i的质量,单位为克(g); Ast 内标的峰面积; A, - 组分i的峰面积; mst 校准样品中内标的质量,单位为克(g)。 6.4定性与定量分析 注射一定量的试样(6.1),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第一次进样时,样品只在第一根色谱柱上进行分离, 根据样品在第一根色谱柱上的色谱图确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待测组分,依次设定每一待测组分的柱切 换时间。第二次进样时,将待测组分逐一切换至第二根色谱柱进一步进行分离。与7.3中校准样品的 气相色谱图进行比较,根据保留时间确认试样中的待测组分和内标。 根据试样在第二根色谱柱上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注:有些情况下,某些待测组分在第一根色谱柱上可以分开,而在流经第二根色谱柱时色谱峰发生重合,在定量分 析时,需要多次进样,分别将会发生重合的峰从第一根色谱柱上至第二根色谱柱进一步分离。 7结果计算 7.1计算试样中每一待测组分的质量 根据式(2)计算试样中的每一待测组分i的质量m;: A,XfXmst m;= ·(2 ) Ast 式中: m; 试样中每一待测组分i的质量,单位为克(g); A; 组分i的峰面积; fi 组分i的校正因子(6.3); 试样中内标(6.1)的质量,单位为克(g); mst Ast 内标的峰面积。 7.2计算样品中每一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根据式(3)计算样品中组分i的质量分数w: 100m; ·(3) w; ms 式中: w; 样品中组分i的质量分数,%; m; 试样中组分i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样的质量(6.1),单位为克(g)。 ms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7.3计算样品中每一待测组分的体积分数 根据式(4)计算样品中组分i的体积分数: 100V (4) Pi V. 式中: 样品中组分i的体积分数,%; pi 3 SN/T3599—2013 表 1 有机含氧化合物测定的重复性限与再现性限 有机含氧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或体积分数/% 0.1~1.0 0. 05 0. 1 >1.0~3.0 0. 1 0. 3 >3.0~5.0 0. 1 0. 4 >5.0~7.0 0. 2 0. 5 >7.0~9. 0 0. 6 >9.0~11.0 0.2 0. 8 >11.0~13.0 0.3 0. 9 >13.0~15.0 1. 0 表2 总有机键合氧含量的重复性限与再现性限 总有机键合氧的质量分数/%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1.5~3.0 0. 3 0.08 表3 苯含量的重复性限与再现性限 苯含量的体积分数/%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 0.05~0.15 0. 01 0.00 >0.15~1.50 0. 10 0. 25 >1.50~6.00

.pdf文档 SN-T 3599-2013 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和苯含量的测定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3599-2013 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和苯含量的测定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 第 1 页 SN-T 3599-2013 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和苯含量的测定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 第 2 页 SN-T 3599-2013 汽油中有机含氧化合物和苯含量的测定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23:37: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