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2206.8—201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8部分:白色念珠菌 Determin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in cosmetics- Part 8:Candidaalbicans 2013-11-06发布 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2206.8—2013 前 言 SN/T2206《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共分为13部分: 第1部分:沙门氏菌; 第2部分:需氧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 -第3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 第4部分:链球菌; 第5部分:肠球菌; —第6部分:破伤风梭菌; 一第7部分: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疯牛病病原; 一第8部分:白色念珠菌; -第9部分:胆汁酸耐受革兰氏阴性菌; 第10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法; 第11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 南多重实时荧光PCR法; 第12部分:绿脓杆菌PCR法; 一第13部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本部分为SN/T2206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吕敬章、万志刚、张恒、汤慕瑾、黄李华、刘慧玲、赵芳、洪小柳、范放、丁晶。 I SN/T2206.8—201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8部分:白色念珠菌 1范围 SN/T2206的本部分规定了化妆品中白色念珠菌的检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化妆品中白色念珠菌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18.1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总则 SN/T1538.1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 SN/T1538.2 2培养基制备指南第2部分:培养基性能测试实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 又称白假丝酵母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也可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 肠道及阴道,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正常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可致念珠菌 病。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时,白色念珠菌在选择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表面形成白色至浅 褐色、光滑、凸起菌落;白色念珠菌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可形成芽管、能产生假菌丝和厚膜抱子。 3.2 厚膜孢子clamydospore 孢子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进人休眠期,菌丝内胞浆浓缩、胞壁增厚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显微镜下 表现为菌丝的顶端或短侧枝上抱壁厚、折光性强的大型球形孢子。厚膜孢子仍具有繁殖能力。 3.3 芽管Germtube 白色念珠菌从酵母相向菌丝相转换中的假菌丝体的早期形态,是白色念珠菌的鉴定依据之一。芽 管的形成与白色念珠菌毒力的增强密切相关。 4仪器、器具及标准菌株 4.1水浴箱:45℃±1℃。 4.2 2温度计:1℃~55℃,分刻度0.1℃。 4.3培养箱:36℃±1℃、30℃±1℃。 4.4接种环:直径3mm。 SN/T2206.8—2013 4.5天平:感量0.1g。 4.6锥形瓶:100mL、250mL、500mL。 4.7试管。 4.8培养血:直径60mm、90mm。 4.9过滤器:配0.45μm的滤膜。 4.10显微镜。 4.11 高压灭菌器。 4.12 标准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热带念珠菌(ATCC750)或等效菌株。 5培养基和试剂 5.1一般要求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应符合SN/T1538.1和SN/T1538.2的要求,也可使用符合SN/T1538要求的 商品化培养基。如果待测样品有抗菌特性,增菌肉汤中应含有中和剂,还应对其中和作用进行验证。 5.23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5.2.1大豆酪蛋白卵磷脂吐温80液体培养基,也称SCDLP液体培养基(SCDLP):见A.1.1。 5.2.2 沙氏葡萄糖氯霉素琼脂:见A.1.2。 5.2.3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见A.13。 5.2.41%吐温80的玉米粉琼脂培养基:见A.1.4。 5.2.5 胎牛血清或者马血清。 5.2.6 革兰氏染液。 5.3 其他培养基 见A.2。 6样品处理 待测的样品应在室温下保存在检测之前和检测完成以后,不要温育、冷藏和冷冻样品。水溶性样 品可直接加人增菌液中,非水溶性样品先加人装有一定量助溶剂(如吐温80)的适当容器中,乳化分散 样品后,再加人适当体积的增菌液。对可过滤的样品,应使用孔径不大于0.45um的滤膜,将已准确称 量的样品置于带滤膜的过滤器里,过滤后用一定体积的水或稀释液冲洗滤膜,将滤膜浸入盛有适当体积 的增菌液、大小适当的锥形瓶中。样品处理过程详见GB/T7918.1。 7检测步骤 7.1概述 应使用无菌器具、设备并采用无菌操作。除有特别说明外,从样品制备到接种于增菌肉汤中的相隔 时间不应超过45min。检测流程图见图1。 7.2增菌 准确取10g或10mL(不应少于1g或1mL)充分混匀的待测样品,按1:9的比例加入90mL增 2 SN/T2206.8—2013 菌肉汤SCDLP液体培养基。置于30℃士1℃培养,时间不少于20h,但不超过72h。 10g样品+90mLSCDLP 沙氏葡萄糖氯霉素琼脂或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30℃±1℃ 20 h~72 h 挑取可疑菌落 30 ℃±1℃ 24 h~48 h 苹兰氏染色 芽管形成试验 36℃±1℃ 3h 未观察到芽管 1%吐温80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有芽管形成 盖上盖玻片 30℃±1℃ P 观察厚膜孢子、菌丝和假菌丝 结果报告 图1化妆品中白色念珠菌检测流程图 7.3分离 用无菌接种环挑一环已增菌的肉汤,划线接种到沙氏葡萄糖氯霉素琼脂或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表面, 翻转平Ⅲ,置30℃土1℃培养24h~48h。白色念珠菌在沙氏葡萄糖氯霉素琼脂上呈现白色到浅褐 色、光滑、凸起的菌落。白色念珠菌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判断见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的说 明书。 7.4鉴定 7.4.1概述 白色念珠菌呈现双相型,它可产生假菌丝、一些菌丝和圆形芽生孢子簇以及大型厚膜孢子。低温情 况下,可呈现假菌丝体(菌丝相);然而在较高温度下,它又可转变为单细胞体(醇酵母相)。据此可对分离 琼脂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3

.pdf文档 SN-T 2206.8-201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8部分 白色念珠菌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2206.8-201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8部分 白色念珠菌 第 1 页 SN-T 2206.8-201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8部分 白色念珠菌 第 2 页 SN-T 2206.8-201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8部分 白色念珠菌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23:15: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