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2121—2014 代替SN/T2121-2008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Quarantine protocol for 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2014-11-19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2121—2014 前 #創言 本标准根据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SN/T2121一2008《流行造血器官坏死病检疫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SN/T2121-2008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临床症状的描述; 增加了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 一修改了综合判定。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 共和国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贾鹏、郑晓聪、何俊强、马晓文、王津津、于力、史秀杰、兰文升、陈兵、 王红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N/T2121—2008。 I SN/T2121—2014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的临床症状、病原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 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的诊断检测和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8088出人境动物检疫采样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概述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Epizootichaematopoieticnecrosis.EHM是一种由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毒(Epizootic haematopoietic neg) rosis viru us,EHNV)引起有鳍鱼类以全身性临床或亚临床感染为特征 的病毒性传染病(参见附录A)。 4试剂和材料 4.1水:符合GB/T6682中一级水的规格 4.2EHNV参考株:由指定单位提供 4.3细胞系:选蓝鳃太阳鱼成纤维细胞系(Bluegillfry,BF-2)、胖头鳞细胞系(FatheadMinnow, FHM)、鲤鱼上皮瘤细胞系(EpitheliomaPapulosumCyprini,EPC)或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系 (Chinook SalmonEmbryo,CHSE-214)之- 4.4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 4.5兔免抗EHNV抗体或鼠抗EHNV抗体:由指定单位提供。 4.6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兔或抗鼠免疫球蛋白(IgG)。 TaqDNA酶:一20℃保存,避免温度剧烈变化。 4.8dNTPs:含dCTP、dGTP、dATP、dTTP各10mmol/L。 4.9引物:浓度为40μmol/L。其序列如下: M151:5'-AAC CCG GCT TTC GGG CAG CA-3' M152:5°-CGGGGCGGGGTTGATGAGAT-3" 扩增EHN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321bp片段。 M153:5'-ATG ACC GTC GCC CTC ATC AC-3 SN/T2121—2014 M154:5'-CCA TCG AGC CGT TCA TGA TG-3" 扩增EHNV主要衣壳蛋白基因625bp片段、 4.10 异丙醇:分析纯,一20℃预冷。 4.11矿物油:要求无DNA酶和RNA酶.用于无热盖的PCR扩增仪。 4.12 TritonX-100。 5 器材和设备 5.1 96孔细胞培养板、不同规格细胞培养瓶。 5.2 倒置显微镜。 5.3 恒温培养箱。 5.4 普通冰箱和一80℃超低温冰箱。 5.5 组织研磨器。 5.6 离心机和离心管。 5.7 PCR扩增仪。 5.8 水平电泳仪。 5.9 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5.10 紫外观察灯或凝胶成像仪。 5.11 制冰机。 5.12 高压灭菌器 5.13 酶标仪。 6 临床症状 病鱼表现为失去平衡、体表变黑,但鳍和鳃通常无肉眼可见病变。少部分病鱼的肾脏、肝脏或脾脏 肿大,肝脏有坏死灶,坏死灶可见白色病灶或黄色损伤。肾脏、肝脏和脾脏坏死表现为成片的、多点的或 大面积的凝结和液化。 7 取样和制样 7.1 待检鱼的采集和处理 按照GB/T18088要求取样。首选发病和死亡的鱼作为采样对象。体长大于10cm的鱼浸于70% 乙醇中30s,体长小于或等于20cm的鱼浸于70%乙醇中5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实验室检测条件应 符合GB19489的规定。 7.2 组织的采取和处理 每5~10尾鱼作为一个小样,每个小样至少取0.1g组织。体长超过6cm的鱼,取肝、肾和脾;体长 在3cm~6cm的鱼,取所有内脏;体长小于3cm的鱼,去头和尾后,取余下鱼体。用于细胞培养和酶联 溶液(见B.1)固定。 2 SN/T2121—2014 8病毒分离培养 8.1组织匀浆液的制备 对组织称量后,用无菌手术剪刀将其剪碎并研磨成糊状,用细胞培养液(含1000IU/mL青霉素和 800μg/mL链霉素)按照10mL/g比例将研磨后的组织重悬(将此组织液称为1:10稀释度)。15℃ 孵育2h~4h或4℃孵育6h~24h。12000r/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 8.2病毒分离 8.2.1单层细胞的制备 弃培养瓶内细胞培养液1(见B.2),用无菌PBS(见B.3)漂洗细胞2次,加入胰酶-EDTA消化液(见 B.4)消化细胞。消化完毕,吸出胰酶-EDTA消化液,加人细胞培养液2(见B.5),将细胞吹散成单个细 胞,加人细胞板,置于适当温度,使细胞生长至单层。 8.2.2接种细胞 将1:10组织匀浆上清液再作两次10倍稀释。将1:10、1:100和1:1000稀释度的组织上清 培养液体积的十分之一,每个稀释度至少接种3孔。阳性对照(接种EHNV参考株)和空白对照(细胞 培养液1)各3孔。 8.2.3培养和观察 22℃培养,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6d。空白对照细胞形态正常,阳性对照出现明显细胞病变 (CPE),表明分离体系正常。若接种待检样品的细胞出现CPE,应立即进行鉴定。若接种待检样品的 细胞未出现细胞病变,需进一步盲传。 8.2.4盲传 将8.2.3中的待检样品细胞培养物冻融三次,7000r/min、4℃离心15min,收集上清液。将上清 液接种至新鲜单层细胞,22℃培养,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6d。 8.2.5结果判定 8.2.5.1阳性对照细胞可见明显CPE,表现为局部区域细胞开始裂解,周围细胞收缩变圆,并最终全部 脱落。空白对照细胞生长正常。若阳性对照或空白对照不成立,则应换用敏感细胞和新的组织上清液 重新实验。 8.2.5.2当接种待检样品的细胞出现与阳性对照相似的CPE,则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9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9.1样品 待检样品组织上清液或待检样品细胞培养物 9.2设立对照 从样品处理起,每步均需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取EHNV参考株细胞培养物作为 3

.pdf文档 SN-T 2121-2014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2121-2014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第 1 页 SN-T 2121-2014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第 2 页 SN-T 2121-2014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检疫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23:12: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