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L ICS 65.020.01 B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2872014 替代SL287—2003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 Code of planting shrubs on the Loess Plateau 2014-10-30发布 2015-01-3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 2014年第6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SL287一2014)为水利行业标 准,现予以公布。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替代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I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 SL 2872014 SL287—2003 2014.10.30 2015.1.30 水利部 2014年10月30日 I SL2872014 目 次 前言 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调查与设计 4.1 调套 4.2 5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5.1 黄土高原植被划分 5.2 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分区 5.3 黄土高原灌木种植立地类型划分 6 树种选择 种子和苗木 7.1 种子 7.2 苗木 种植 8. 1 苗木处理 8.2 混交方式 8. 3 种植密度 8. 4 种植方法 8.5 整地方式 8. 6 配套材料 8.7 种植时间 9 抚育管理 9.1 幼龄林抚育管理 9.2 灌木林后期抚育管理 9.3档案管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黄土高原植被地貌类型划分及适生灌木树种分布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黄土高原主要适生灌木性状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黄土高原主要灌木种子成熟指标 22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黄土高原主要灌木种植技术 24 SL287—2014 前言 灌木种植是黄土高原主要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之一,对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 重要作用。为规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灌木种植技术,提高植被建设成效,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 会效益,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对SL 287一2003《黄土高原适生灌木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标准名称改为《黄土高原适生灌 木种植技术规程》。 本标准与SL287一2003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重新厘定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分区、植被带划分、立地类型划分及其范围和主要适生灌木; 增加了调查与设计中设计的内容; 增加了灌木栽培混交方式; 增加了灌木种植配套材料:GGR应用、吸水保水剂及生根粉的应用、覆膜种植、干水的 应用; 保留了原有灌木树种26个(其中修订24个),新增加17个,修订后共有43个树种。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的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的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的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山合林(北京)水土 保持技术有限公司、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广全、蔡建勤、张文聪、土小宁、潘庆宾、梁月、李蓉、殷丽强、高媛、 王丹、杨松、徐楠。 本标准技术审查负责人:朱金兆。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郑寓。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L287—2003。 IV SL287—2014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灌木调查设计、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树种选择、种子和苗木及其处理、种 植、抚育管理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黄土高原相关水土保持灌木种植。 本标准所指黄土高原,范围包括秦岭山脉以北、阴山山脉以南、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 区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GB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5162 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1645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 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1557 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 3.1 水土保持灌木shrubsorbushsfor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水土流失治理植物措施中,成熟植株在3m以下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 多个枝干,有“丛生之木”之称。茎在草质与木质之间,上部为草质,下部为木质的植物称半灌木 (subshrub)或亚灌木(suffrutex)。 3. 2 适生灌木 suitableshrubsorbushs 在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因素下,或通过一定的人工技术措施,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并形成一定规模的 灌木植被或灌丛。 3.3 立地条件siteconditions 影响灌木形成与生长发育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各种自然环境因子以及人类活动的综合。 3.4 sitetypes 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地条件的各个地段的综合。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种植地归并为类 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3.5 图斑 fsub-compartment 以1:10000或1:5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将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相同,水土流失类型 1 SL287—2014 基本一致的土地单元(地块)划分为一类,以其为基础调查单元,然后将单元勾绘到地形图上成为图 斑。通常图上最小图斑面积不小于0.5cm,实地面积0.5hm;最大不超过50cm,实地面积 50hm。图斑是进行植被经营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 3.6 干水solidwater 也称固体水,是由小水滴、外层包裹沙质硅组成,无毒、无污染、非化学成分的保水产品。将干 水埋在植物根部的土壤周围,可以缓慢释放水分,为植物成活、生长提供至少一定时间的有效水分补 给,使树木(或农作物)在极为严酷的干旱条件下,摆脱枯萎的威胁,保障树木成活。 4调查与设计 灌木种植前,应根据不同立地类型水土流失特点,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宜林地进 行调查和设计,编制科学、实用的种植方案,进行优化配置、科学种植、精细管理和合理利用。 4.1调查 4.1.1资料收集 应全面收集所在地区有关气象、地形、地质、水文、土壤、植被、土地利用、水土流失以及社会 经济等方面资料及图件。 4.1.2现场调查 为确定适宜的灌木树种、种植技术及其实施方案,应对种植地现场开展深入调查。调查下列基本 内容: a)地形。包括海拔、坡形、坡向、坡位、坡度等。 b)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及肥力、质地、结构 及石砾含量、酸碱度、盐碱含量,土壤侵蚀或沙化程度,基岩和成土母质的种类与性质等。 c)水文。包括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矿化程度及其盐分组成,种植地被水淹没的可 能性等。 d)土壤侵蚀。包括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和侵蚀沟发育状况等。在风沙地区,还应调查风蚀、风 积现象,沙丘的固定程度、移动速度和方向等。 e)植被。包括植物群落,尤其是灌木名称、组成、盖度、年龄、高度、分布及其生长情况,植 物的病虫害情况等。 f)立地类型。在综合上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初步划定立地类型或立地类型组,并进行初步的 立地质量评价。 4.1.3图斑调绘 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10000或1:5000地形图进行图斑调绘,绘制植被图、土壤图和立地 类型图等。 4.1.4统计分析 调查结束后,对所获取的资料应及时进行整理、量算、汇总、统计和分析。 4.2设计 4.2.1灌木种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 2

.pdf文档 SL-T 287-2014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L-T 287-2014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范 第 1 页 SL-T 287-2014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范 第 2 页 SL-T 287-2014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22:28: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