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31.260 L 52 SJ 备案号:50615-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11466—2014 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Infraredremotecontrolreceivingamplifier 2014-05-06发布 2014-10-01实施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SJ/T11466—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厦门市光莆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单位:苏州市惠利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爱华、 立康、林瑞梅、刘凤胜、李玉江、王珍。 SJ N D SJ/T11466——2014 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氧实体封装系列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氧实体封装系列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以下简称“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具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1- 2008 GB/T2423 第2部分: 交变湿热(12h十12h 循环)(IEC60 2-30:2005DT GB/T28284 样检验程月 第1部分:按按收质 量限 限(AQI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2003 计划 GB/T2829 周期 表(适用于对程稳定性的检 2002 验计数抽样程 INO GB/T4589 半导体器件第10 器件和集成 电路总规 方法 GB/T4987 半导体立器件机械 995 GB/T176262 2006 电磁莱容武验利测 静电放电 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IDT) SJ/T1052 电视 收放大器技术要求和武验力法 播接收机用红外 3术语和定义 3. 1 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infraredremotecontr eivingamplifier 在一定距离内,能够接收红外遥控发射器发出的对应波长脉冲编码信号调制的红外光,并将该光信 号转变成电信号,进行放大、解调的装置,称为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3. 2 环氧实体封装系列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epoxy entity series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receiveing amplifier 采用环氧实体封装技术,将红外光探测器、前置放大器封装在一起,实现红外光信号接收、解码和 放大的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称为环氧实体封装系列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1 SJ/T11466—2014 4产品分类 4.1 按产品外形尺寸和引出端排列分类 按产品外形尺寸和引出端排列分类如下: A型(见图A.1); a) b) B型(见图A.2); c) C型(见图A.3); d) D型(见图A.4)。 4.2按产品工作电压分类 按产品工作电压分类如下: 1(代码):3V~5V; a) b) 3(代码):3V; c) 5(代码):5V。 4.3 按产品调制频率分类 按产品调制频率分类如下: 32(代码):31.3kHz; b) 33(代码):32.7kHz; c) 36(代码):36.0kHz; d) 37(代码):36.7kHz; (a 38(代码):37.9kHz; f) 40(代码):40.0kHz; g) 57(代码):56.7kHz。 5要求 5.1外观 按GB/T4589.1一2006中4.3.1.1的规定,目检产品外部不应有影响使用的机械缺陷,且目测产品表 面光洁、无明显发花、划伤、气泡,光接收面无气泡和划痕,外引线平整牢固、无脱落、无断裂和松动, 无明显锈蚀、变色及镀层脱落现象。 5.2标志 5.2.1 通则 产品上应有如下标志: a) 产品型号; b)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生产批代码; c) d) 其它标志(适用时)。 2 SJ/T11466—2014 5.2.2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应包括但不限于有外形、工作电压、调制频率等分类信息。 5.3 外形尺寸及引出端排列 外形尺寸及引出端排列见附录A。 5.4 极限值(绝对最大额定值) 极限值(绝对最大额定值)见表1。 表1极限值(绝对最大额定值) 参数名称 单位 最小 最大 A 工作电压) Vee 电源电压 V 60 电压) 输出电压 V 输出电 5.0 mA 贮存环均 25 5 TO 工作环 -10 耗散 50 mW 焊按 270 5.5 光电特 光电特性 表2光电特性 数值 序号 参数名称 符号 测试条件 单位 最少 典型 最大 1 电源电流 K按规定、Ev=0 5.0 mA 2 输出低电平 NDI VoL 0.5 v ARD 3 输出高电平 VOH - V 4 高电平输出脉冲宽度 TwH Pw-600js 400 600 800 us 5 低电平输出脉冲宽度 Tw. 占空比:50% 400 600 800 μs Ve按规定 6 最大接收距离 7 E=0.5mW/m² 10 - m Ev=(200± 50)Lx Vee按规定 E=0.5mW/m² 土45(水平) 受控角 度 Ev=(200±50) Lx ±30(垂直) L=6.5 m Vee=按规定 最小接收距离 Li E.=0.5mW/m² 8 0.3 m Ev=(200±50) Lx 注: “按规定”指按照具体型号产品相关文件的规定。 3 SJ/T11466—2014 5.6 引出端强度 按6.5进行试验后,引出端应牢固、无脱落、无断裂和松动等现象,引出端和管体之间不会相对移 动。 5.7 7可焊性 按6.6进行试验后,浸润面积应大于或等于浸渍面积的95%。 5.8 3耐焊接热 按6.7进行试验后,光电性能应符合5.5要求,产品外观应符合5.1要求。 5.9 9快速温度变化及交变湿热 按6.8进行试验后,光电性能应符合5.5要求。 5.10 电耐久性 按6.9进行试验后,光电性能应符合5.5要求。 5.11 高温购存 按6.10进行试验后,光电性能应符合5.5要求。 5.12 防静电抗扰度 按6.11试验后,光电性能应符合5.5要求。 试验方法 6 6.1外观 目测,外观应符合5.1要求。 6.2标志 目测或放大镜下镜检,标志应符合5.2要求。 6.3 3外形尺寸及引出端排列 用符合规定精度要求的测量工具及目测,按设计要求进行测量,外形尺寸及引出端排列符合5.3要 求。 6.4光电性能 按SJ/T10523一1994规定测试,测试参数符合5.5要求。 6.5 引出端强度 6.5.1拉力 按GB/T4937一1995第II篇1.1试验Ual的规定,外加力:5N。试验后样品应符合5.6要求。 4 SJ/T11466—2014 6.5.2弯曲 按GB/T4937一1995第Ⅱ篇1.2试验Ub第3.4.2.1方法2的规定,外加力:2.5N,弯曲两次。试验 后样品应符合5.6要求。 6.6 可焊性 按GB/T4937一1995第ⅡI篇2.1试验Ta方法1的规定以及下列条件: 焊锡温度:245℃±5℃; a) 浸渍时间:2.0s土0.5s; b) 浸渍入离产品本体距离:1.5mm土0.5mm; c) d) 焊料:无铅锡; 助焊剂:松香25%, e) 试验后,样品应符合 6.7 耐焊接热 按GB/T493 方法1A的规定以及下列条 焊锡温 a) b) 浸渍 103±】 浸渍 品本体 ( 焊剂 d) 25%, 内降或光水5%: 试验样品 在标准大气条件 下恢复1h,然后在 4h内测试电光特性,样品应 符台5 58要求。 NO 6.8 快速温 交变湿热 6.8.1 快速 化按GB 49371995311 的 见定以及 列条件 a) 低温 ℃± b) 暴露时 in; 转移时间 3min; c) mn d) 循环次数 6.8.2 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绳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 湿热试验,按GB/T2423.4 2008的规定以及下列条 CA环D RD a) 严酷度:温度55℃ b) 恢复:试验样品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4 然后在4h内测试电光特性,应符合5.9要求。 6.9 电耐久性 按GB/T4589.1—2006第3.9.4的规定以及下列条件: 试验条件:Vc按规定,E=0.5mW/m。 a) b) 试验时间:1000h。 对于自1000h耐久性试验之后不超过120d所进行的新的试验,可开始不少于340h的耐久性试验。 试验完成后,试验样品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4h后,在4h内测试电光特性,应符合5.10的要求。 注:“按规定”指按照具体型号产品相关文件的规定。 6.10 高温购存 按GB/T4937一1995第IⅢI篇2章规定以及下列条件: 5

.pdf文档 SJ-T 11466-2014 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J-T 11466-2014 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第 1 页 SJ-T 11466-2014 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第 2 页 SJ-T 11466-2014 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21:44: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