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1.080.10 SH G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17782014 化学级丙烯纯度与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Chemical gradepropylene -Determination of purity and hydrocarbon impurities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2014-10-01实施 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SH/T1778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TC63/SC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桃年、吴克勤、张隐峰。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1778—2014 化学级丙烯纯度与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化学级丙烯纯度和甲烷、乙烷、乙烯、丙烷、环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丙二烯、 乙炔、反-2-丁烯、1-丁烯、异丁烯、顺-2-丁烯、1,3-丁二烯、甲基乙炔等烃类杂质测定的气 相色谱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纯度不低于90%(体积分数)、杂质含量不低于0.001%(体积分数)的丙烯样品 的测定。 1.3由于本标准不能测定所有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齐聚物、 硫及含氧化合物等,所以要全面表征丙烯样品还需要应用其他的试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93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氢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3394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和乙炔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3396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电化学法 GB/T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GB/T3727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水的测定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1141 轻质烯烃中微量硫的测定 GB/T12701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含氧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13290 工业用丙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法 GB/T19186 工业用丙烯中齐聚物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3方法提要 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将适量试样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测量每个杂质和主组分的峰面积,以 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个组分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齐 聚物、硫及含氧化合物等杂质用相应的标准方法进行测定,并将所得结果与本标准测定结果进行归一 化处理。 1 SH/T1778-2014 4 试剂和材料 4.1 载气 氮气:气体纯度 本积分数)。 4.2 标准试剂 (体积分数)。 所述的各种类, 其纯度应不低于99% 所需标准试剂 供测定校正因子用 4.3 标准气体 以氮气为底气, 采用4.2所示的标准试剂通过重量法自行制备。标准气体中丙烯含量为4%(体积 他类杂质的含量应与待测试样相近。标准气体亦可由市场购得。 或质量分 数) 5 仪器 气相色谱仪 5. 1 仪器对本标准所规定最低测 升温功能且配备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D)的气相色谱仪。该 定浓度的杂质 所产生的峰高至少大于仪器噪音的两倍。而且,仪器的动态线性范围必须满足要求。 5.2 色谱柱 典型的色谱图见图1 杂质的出峰顺序及相对保留时 间取决于A PLOT柱的去活方法,使用时必须用标准样品加以验证。其代 他能达到同等分离效率的色 谱柱亦可使用 表1 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 ALO,PL OT(NaSO改生) 色谱 B 柱长 50 0.53 柱内径 气的平均线 22 山 80 初温 初温保持时间/min 10 段升温速率/(C/min) 5 段终温 120 柱温 终温保持时间/ 段升温速率/(℃/min) 10 二段终温/℃ 180 10 温保持时间/min 进样器温度 150 检测器温度/℃ 250 分流比 液态4:1;气态30:1 进样量 液态1μL;气态0.5mL 注:AI,O,PLOT柱加热不能超过200℃,以防止柱活性发生变化。 2 SH/T17782014 甲烧: 一异丁烷; 名烧 8—正丁烧;9- 一丙二烯:10一乙:11-反-2-丁烯:12一正丁烯; 13 导丁烯; 14-顺-2-丁烯:15-1,3-丁二烯,16甲基乙炔 图1典型的色谱图 5.3 进样装告 5.3.1 液体进样阀(定量管容积1uL)或其他合适的液体进样装置 凡能满足以 下要求的液体进样阀均可使用:在不低于 使用温度时的丙烯蒸气压下, 能将丙烯以液 体状态重复进栏 并满足色谱分离要求。 夜体进荐 装置的流程示意图见图2。要求金属过滤器中的不锈钢烧结有 沙芯的孔径为 (2~4) um, 以滤 可能存在的机械杂质,保护进样阀。进样阀出口安装适当长 细管(或藏压 度的不锈钢毛 阀) 羊品汽化,造成失真,影响进样重复性。进样时,将采样钢瓶出口阀开启, 用液态样品冲 洗定 少钟后,即可操作进样阀,将试样注人色谱仪,然后关闭钢瓶出口阀。 数秒 ETROCI 图2 液体进样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5.3.2 体进样阀 (定量管容积为0.5mL 气体进样时可采用闪蒸汽化、水浴汽化或其他合适的汽化方式,以使样品得到完全汽化。 6 采样 CHINA 按GB/T3723和G 0所规定的安全与技术要求采集样品 1 测定步骤 7.1 设定操作条件 根据仪器操作说明书,在色谱仪中安装并老化色谱柱。然后调节仪器至表1所示的操作条件,待 3 SH/T1778-2014 仪器稳定后即可开始测定。 7.2校正因子的测定 将标准气体连接到气相色谱仪,在本标准推荐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测量丙烯和所有杂质的峰面积, 并按式(1)计算各杂质组分相对于丙烯的质量校正因子或体积校正因子。重复测定二次,二次测定结 果之差不超过其算数平均值的5%。 Axm; (1) f A,xm 式中: 一杂质的质量校正因子或体积校正因子; 一丙烯的峰面积; A,——杂质i的峰面积; 一丙烯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m- m;——杂质i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7.3试样测定 在与校正因子测定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用符合5.3要求的进样装置,将适量试样注人色谱仪,并 测量所有杂质和丙烯的色谱峰面积。 8结果计算 8.1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的计算 按校正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每种杂质的含量和丙烯的纯度,并将用其他标准方法测定的氢气(GB/T 3393)、氧气(GB/T339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T3394)、水(GB/T3727)、齐聚物(GB/T 19186)、硫(GB/T11141)及含氧化合物(GB/T12701)等杂质的总量,对此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计算式如式(2)所示,测得结果以体积或质量分数表示。 A,Xf ×(100-X) (2) X= Z(A, xf) 式中: X,—一杂质i的体积或质量分数,%; A,—一杂质i的峰面积; f一一杂质i相对于丙烯的相对体积或质量校正因子; (A,×f)一一所有杂质校正峰面积的总和; X一一用其他方法测定的杂质总量的体积或质量分数,%。 对少数不能获得校正因子的杂质组分,可将其相对校正因子f设为1.00。 8.2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的换算 如需要进行样品各组分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的换算,可按附录A进行。 9分析结果的表述 9.1对于任一试样,分析结果的数值修约按GB/T8170规定进行,并以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 4 SH/T1778—2014 值表示其分析结果。 9.2报告每个烃类杂质含量,应精确至0.001%。报告丙烯纯度,应精确至0.01%。 10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 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下列重复性限(r),以超过重复性限 (r)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表2重复性限() 项目 重复性限(r) %0100X%1000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25% 烃类杂质含量 X>0.010% 两次测定结果平均值的10% 丙烯纯度/% 0.10 11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有关样品的全部资料,如样品名称、批号、采样地点、采样日期、采样时间等; b)本标准编号; c)分析结果; d)测定中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的细节及其说明; e)分析人员的姓名及分析日期等。

.pdf文档 SH-T 1778-2014 化学级丙烯纯度与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H-T 1778-2014 化学级丙烯纯度与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第 1 页 SH-T 1778-2014 化学级丙烯纯度与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第 2 页 SH-T 1778-2014 化学级丙烯纯度与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21:14:2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