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QB ICS 87.080 分类号:A17 备案号:42307-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2025-2013 代替QB/T2025-1994 平版印铁油墨 Offset tin-printing ink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2025-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是对QB/T2025-1994《平版印铁油墨》的修订,与QB/T20251994相比,主要技术内容 变化如下: 修改了颜色指标表示方法(见表1,1994版的表1); 修改了着色力范围(见表1,1994版的表1); 修改了黏性指标范围(见表1,1994版的表1); 修改了冲击功的指标(见表1,1994版的表1); 修改了干性指标的表示方法(见表1,1994版的表1); 调整耐蒸煮性的指标及适用范围(见表1,1994版的表1); 删除了流动度指标,增加流动值(扩展直径)指标(见表1,1994版的表1); 增加了附着力的指标(见表1); 增加了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见表2); 增加了附录A“平版印铁油墨制样方法”(见附录A); 增加了附录B“干性检验方法”(见附录B); 增加了附录C“耐热性检验方法”(见附录C); 增加了附录D“耐蒸、煮性检验方法”(见附录D); 修改了贮存期限,2年修改为3年(见7.4.2,1994版的7.6)。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军、袁卫、陈芳。 本标准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1次修订。 QB/T2025-2013 平版印铁油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铁油墨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单、双或多色印铁胶印机上使用的,在平版印刷的镀锡(铬)薄钢板包装装潢印刷 品或平版印刷的铝材包装装潢印刷品上印刷的平版印铁油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2008,ISO105-A02:1993, GB/T250 IDT) GB1720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31861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3186一2006,ISO15528:2000,IDT) GB/T14624.1胶印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14624.2胶印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GB/T18723印刷技术用黏性仪测定浆状油墨和连接料的黏性 QB/T2624—2012单张纸胶印油墨 QB2930.1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测定方法第1部分:可溶性元素 QB2930.2 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测定方法第2部分:铅、汞、、六价铬 3分类 产品根据颜色的不同分为黄、红、蓝、白、黑、中间色、半透明色(撤淡剂)。 4要求 4. 1 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 表 1 技术性能指标 耐蒸、 颜色 颜色 细度1 细度2 着色力 流动值 黏性 附着力 干性 耐热性 煮性 类别 /级 /μm /μm /% /mm /400rpm /级 /min /级 /级 黄 ≥4 ≤12.5 ≤15.0 95~105 26~36 10~25 ≥2 ≥2.94 ≤15 4~5 4~5 ≤15 红 ≥4 ≤12.5 ≤15.0 95~105 26~36 10~25 ≥2 ≥2.94 4~5 4~5 蓝 ≥4 ≤12.5 ≤15.0 95~105 26~36 10~25 ≥2 ≥2.94 ≤15 4~5 4~5 黑 ≥4 ≤12.5 ≤15.0 95~105 26~36 10~25 ≥2 ≥2.94 ≤15 4~5 4~5 中间色 ≥4 ≤12.5 ≤15.0 95~105 26~36 10~25 ≥2 ≥2.94 ≤15 4~5 4~5 白 ≥4 ≤12.5 ≤15.0 95~105 29~39 10~25 ≥2 ≥2.94 ≤15 4~5 4~5 撤淡剂 ≥4 ≤12.5 ≤15.0 10~25 注1:细度1和细度2指标与方法对应二者选- 注2:耐蒸、 煮性对于不需要蒸煮杀菌的,不按此要求。 QB/T2025-2013 表2 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 元素名称 锑/b 钡Ba 镉Cd 铬Cr 铅P 硒Se 限量 60 <25 75 60 90 60 500 1 000 Cd、文价铬CrNI)的总禽量应小我00mg/kg。 4.2 铅Pb、 聚Hg、钅 5试验方法 5.1颜色 按 GB/T T14624.1进行检验。 5.2细度 5.2.1细度 1按QB/Tj2624--202中附录A方法一进行检验 5.2.2细度按QB/T2624一20l2中附录A方法二进行检验 5.3着色力 按GB/T14624.2避行检验。 5.4流动值 按QB/T2624-2012中附录D进行检验。 5.5黏性 按GB/T18723/进行检验。 5.6附着力 按GB1720进行检验。 5.7耐冲击 按GB/T1732进行检验。 5.8干性 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检验。 5.9耐热性 按附录A和附C进行检验 5.10 耐蒸、煮性 按附录A和附录D进行检验。 5.11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 按QB2930.1进舒检验。 5.12铅、汞、镐、木价铬的总含量 按QB930.2进行检验。 6检验规则 6.1组批与抽样 6.1.1组批 以一次投料单相或机组完成的单位产品为一批。 6.1.2抽样 产品按GB/T3186方法进行取样,样品应分两份,一份封存备查,另一份作检验用样品。 6.2检验分类 6.2.1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2 QB/T2025-2013 6.2.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颜色、细度、着色丸、流动值、黏性 6.2.3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要求中规定的全部项目。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因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后,型式检验周期为1年; d)长期停产后,恢复生时; e)上级质量监督部门抽查时。 6.3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中全部指标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品,如有1项及以上指标不符合本标 准要求,则从同批产品中重新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后仍有1项及以上不符合本标准要求 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 产品包装上的标志应有商标、企业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型号、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 量及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当用户有要求时,还应附上使用说明或产品安全使用说明(MSDS)。包 装储运图未标态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7.2包装 产品应采用铁桶(盒)密封包装,铁桶(盒)再装入外包装纸箱内 7.3运输 7.3.1产品在符合7.2的包装要录下,可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输。 7.3.2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抛、摔、碰撞,以防包装破损、油墨溢出。 7.4贮存 7.4.1产品不应露天存放,库房应干燥、通风、防潮并远离火源。 7.4.2产品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3年。 QB/T202520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平版印铁油墨制样方法 A.1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在实验室平版印铁油墨制样的方法。 A.2工具与材料 A.2.1调墨刀。 A.2.2玻璃板。 A.2.3裁剪工具。 A.2.4可调整容量的吸墨管:最小刻度为0.05mL。 A.2.5承印材料:镀锡(或铬)薄钢板包装装潢印刷品或平版印刷的铝材包装装潢印刷品,尺寸300mm X270mmX0.3mm。 A.2.6洁净棉纱。 A.2.7 擦洗溶剂:汽油或工业用乙醇。 A.3仪器 印刷适性仪:见图A.1。 13 1-匀墨高低速开关;2一匀墨开关;3一油开关;4-压力表;5-调压手轮;6-匀墨下辊;7-匀墨上辊;8-铝辊; 9-铝辊调速器;10-压印开关;11-离合开关;12-总电源开关;13-保险丝;14、17-匀墨辊;15、16-胶辊。 图A.1印刷适性仪 A.4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温度(23土2)℃,相对湿度(65土5)%条件下进行。 A.5试验步骤 A.5.1先将印刷适性仪机开动,把胶辊、钢辊及手摇夹纸器等部件擦洗清洁,并确认胶辊与铜辊左右 两端的压力均衡。 4

.pdf文档 QB-T 2025-2013 平版印铁油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QB-T 2025-2013 平版印铁油墨 第 1 页 QB-T 2025-2013 平版印铁油墨 第 2 页 QB-T 2025-2013 平版印铁油墨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12:36: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