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020 E11 NB 备案号:44895-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标准 NB/T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Standard of seismic data acuisition of coal bed methane exploration 2014-08-01实施 2014-03-18发布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010-2014 目 次 前言·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任务确定· 3 4 技术准备· 4.1 4.2 工区路勘 4.3 观测系统参数计算与选择 4.4 其他采集参数选择 4.5 观测系统设计. 4.6观测系统命名· 4.7 资料采集设计书编写 4.8 设计书审批: 4.9设计书提交· 5开工验收 试验及二次采集方法论证 6 6.1试验工作 6.2二次采集方法论证 7野外采集 7.1测量 7.2表层结构调查 7.3 钻井激发 7.4 接收· 7.5 地震仪器 7.6地震爆炸工作 7.7质量控制 7.8地袭资料现场处理· 8资料评价. 8.1原始资料质量评价 .* 9 8.2记录评价: 9收队验收及峻工验收 10 9.1验收程序 ?10 9.2验收内容 ·10 10资料整理及上交 10.1 表层调查资料整理 11 10.2 试验资料整理… 11 10.3 生产资料整理 10.4 上交资料 ·12 1 NB/T10010—20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班报封面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爆炸班报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地震放线班报格式: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钻井班报格式 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 仪器班报格式· . 17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磁带标签格式 .20 附录G(资料性附录) 监视记录标签格式 ·21 附录H(资料性附录) 现场处理剖面标签格式 参考文献. ·23 II NB/T10010 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1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 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军、国朝阳、郭思刚、常鉴、沈月芳。 III NB/T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的任务确定、技术准备、开工验收、试验及二次 方法论证、野外采集、资料评价、收队及峻工验收、资料整理及上交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二维、三维地震劫探资料采集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整理及质量检验 等工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71一2011陆上石油物探测量规范 SYT5314一2011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3任务确定 根据煤层气勘探要求,勘勤探部署方(雇主方)应组织人员确定地质目标,并对分辨率、信噪比等指 标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在确定可行的基础上,完成地质设计,内容包括地质任务、地理 位置、构造位置、勘探工作量、二维地震测网密度或三维CDP(commondepthpoint,共深度点)网格大 小、施工期限、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任务及要求等。 测网跨度较大以及跨越较多构造的区域地震调查,可分测线或分段下达任务 在低信噪比地区,无法有效描述地球物理参数时,应详细陈述地震勘探的期望目标。 4技术准备 4.1资料准备 4.1.1地理资料 4.1.1.1自然地理资料:地形起伏、海拔、河流、湖泊、动植物分布、地表盖物类型及分布区域。 4.1.1.2人文地理资料:行政区划、居民点分布、工农业建筑和设施、地下油气管线分布图、农业状况、 林业状况、牧业状况、渔业状况、公路和铁路交通状况、电力和通信设施、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军 事要地、民族风俗、地方病的特点等。 4.1.2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包括总体气候特点、局部特殊小气候规律统计、雷雨天气特点、海拔与气候关系、洪水期、 风季分布、沙尘暴统计特点、严寒天气规律、冻土层的厚度和分布规律、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特 点等。 4.1.3测绘资料 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地面地质图,卫星遥感数据和图片,交通图,行政区划图,GPS网成果,三 角点成果,数字地图,以往二、三维地震测量成果资料等。 4.1.4地球物理资料 地球物理资料包括地质任务、区域构造、地层发育情况,以往的地震袭勘探试验资料、地震采集与处 理解释报告及附图、典型的单炮数据和地震剖面,带有测线位置的主要目的层的构造图,垂直地震剖面 1 NB/T10010-2014 法勘探(VSP)资料,表层结构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干扰波调查资料,地震波的层速度、均方根速度、 平均速度,主要目的层深度、反射时间、各目的层倾角与倾向、反射波频率,邻近二维地震测线资料, 邻近三维地震工区的边界、观测系统参数、面元属性、处理与解释报告、陆上地震勘探辅助数据格式 (SPS)成果等资料。 4.1.5钻井地质资料 钻井地质资料包括构造单元、构造特征、地层、岩性、主要探井分布范围、主要探井综合完井图、 油气水资料、地质分层数据、测井资料、主要煤层厚度及分布等。 4.1.6煤矿、煤层资料 煤矿、煤层资料包括煤矿分布及各煤矿井田、巷道分布情况以及各煤层资料等。 4.2工区踏勘 4.2.1工区踏勘前提出详细踏勘计划,要解决的问题,踏勘结束后应提交踏勘报告。 4.2.2应详细了解工区地形起伏、河流水系分布、交通、气候、农作物分布、地下管线、铁路、隧桥、 煤矿、高压输电线、森林覆盖区、保护区等以及测量三角点分布情况,还应对工区内难以施工的河流、 水库、工矿、城镇及自然保护区等边界进行实测,用以指导室内设计:军事设施边界的确定应与有关方 面协调。 4.2.3应了解工区内地表出露和地层分布情况、出露地层岩性,对表层岩性应进行初步的分区,初步常 握钻井激发、检波器接收条件。 4.3观测系统参数计算与选择 4.3.1观测系统参数 二维观测系统设计主要参数包括:道距、炮点距、覆盖次数、偏移距、最大炮检距、附加段长度等。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主要参数包括:面元大小、道距、炮距、纵向覆盖次数、横向覆盖次数、总覆盖 次数、最小炮检距、最大炮检距、最大非纵距、炮线距、接收线距等。 4.3.2炮检距的选择 炮检距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目的层深度、动校正拉伸、速度分析精度、反射系数等。 最小炮检距Xmin的选择应考虑最浅目的层的有效授盖次数,避开激发源的强干扰,一般不大于最浅 目的层理藏深度。 最大炮检距Xmax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主要目的层应避开直达波的干涉; b) 主要目的层应避开初至折射波的干涉: 应小于最深目的层临界折射炮检距; d) 应满足速度分析精度的要求; e) 满足动校正拉伸对分辨率的要求: f) 应防止道集内的离散距增大: 应满足消除多次波的要求; 应借鉴以往最大炮检距的实际试验资料,如炮集记录及叠加剖面等,以选取最大炮检距。 i) 应充分考虑广角反射,在近地表速度非常离的区域,需考虑动校畸变切除的因素,以满足煤层 气含气性预测要求的排列长度。 j)需要做AVO分析时,最大炮检距应为目的层理深的1.5~2.0倍。 4.3.3其他观测系统参数 其他观测系统参数计算方法按照SY/T5314一2011的规定执行。 4.4其他采集参数选择 4.4.1接收参数 4.4.1.1检波器类型:应根据不同的地质任务、地震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检波器。 2 NB/T10010-2014 4.4.1.2检波器组合形式:应选择合适的组合图形、检波器个数及串并方式,有效地压制干扰波,保护 有效波。 4.4.1.3检波器组合高差:同道检波器组合高差应不大于反射波视波长的1/4,应考虑目的层厚度、地 表高程等因素,一般不大于1m。组合高差计算见式(1): (1) △/h=/(4fdom) 式中: Ah——同道内检波器组合高差,m; "近地表地层的速度,m/s; fdom—最浅目的层反射波主频,Hz。 4.4.2激发参数 4.4.2.1激发参数选择应保证激发地震波的频带较宽和能量足够,尽可能避开面波、声波虚反射等干扰, 4.4.2.2炸药震源:应选择高速层或潜水面以下合适的激发井深和激发药量。组合井激发时,组合井距 应大于爆炸半径的2倍。 4.4.2.3可控震源:应根据工区地震地质条件、地质任务及资料品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线性 扫描或非线性扫描)、扫描频宽、扫描长度、驱动幅度、组合台数及组合基距,保证激发的地震波有足够 能量与频宽。 4.4.3仪器因素 根据地质任务和地表条件选择合适的仪器类型及仪器因素。记录长度选择应考虑最深目的层深度与最 大炮检距对应的射线旅行时间,一般应比该射线旅行时间长1s。采样率可根据项目地质任务及要求确定。 4.5观测系统设计 4.5.1二维地震测线设计原则 4.5.1.1应充分考虑煤层气勘探的要求,分析以往地震勘探成果和存在的地质、物探问题,结合区内地 震地质条件,确定有效的二维观测方式,并对测线分布设计进行全区整体规划。 4.5.1.2同一区域的二维测线命名应统一网格化命名。 4.5.1.3主测线应垂直构造走向,多轴线构造可布设两组以上的主测线。 4.5.1.4同一条测线跨越不同信噪比区域或不同的构造部位时,可以分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式。 4.5.1.5地震测线应按直线施工,但在测线遇

.pdf文档 NB-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B-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第 1 页 NB-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第 2 页 NB-T 10010-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08:41:3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