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75.020 E 11 NB 备案号:44887-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Specification of seismic prospecting for coalbed methane 2014-03-18发布 2014-08-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10002—2014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地震勘探阶段与地震勘探设计 4.1地震勘探阶段 4.2地震勘探设计 5质量控制 5.1质量管理分级 5.2投资方职责 5.3 设计方职责 5.4监理方职责 5.5作业方职责 地震资料采集 6 6.1 准备工作 6 6.2 地震资料采集设计 6.3 测量工作 6.4 表层结构调查 8 6.5 地震资料采集试验 9 6.6 二维地震资料采集. 6.7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12 6.8 现场处理 12 6.9 地震采集资料质量评价标准· 6.10 地震资料采集峻工验收· 6.11 地震资料采集报告 6.12 地震采集资料整理与上交 14 地震资料处理 7 7.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5 地震资料处理设计 7.2 7.3 地震资料预处理 16 7.4 地震资料叠前去噪 17 7.5 地震资料振幅补偿…… 7.6 地震资料反褶积 7.7 地震资料静校正 18 7.8 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和叠加 7.9 地震资料叠后去噪和提高分辨率 7.10 地震资料叠后时间偏移 7.11 地震资料叠前时间/深度偏移 20 I NB/T10002—2014 7.12地震资料处理剖面质量评价标准 21 7.13 地震资料处理成果验收 7.14地震资料处理报告 ·21 7.15地震处理资料整理与上交 8地震资料解释 22 8.1 基础工作 8.2 地震资料解释设计 24 8.3 构造解释 8.4 沉积环境分析 8.5 岩性分析. 8.6煤层气储层预测 8.7综合研究及评价: 8.8地震勘探成果报告编制、评审与资料归档 ?3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资料处理成果数据的SEG-Y带头及道头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震勘探成果报告编制提纲 I NB/T1000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1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 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军杰、邢春颖、喻岳钰、甘嫦华、孙爱、杨劲、王学博、倪宇东。 NB/T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层气地震勘探工作程序、地震勘探阶段、地震勘探设计、质量控制、地震资料采集、 处理、解释、成果报告编写、质量检验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各个阶段的地震勘探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950 )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SY/T5171石油物探测量规范 SY/T5314 4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SY/T5331 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 SY/T5928 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归档保管规范 SY/T6290 )地震勘探辅助数据SPS格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层气coalbedmethane 赋存于煤层及煤质地层中,主要成分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 3.2 煤层气地震勘探seismicprospectingforcoalbedmethane 煤层气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性质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 响应特征,推断煤层气储层及其上下相关地层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3.3 平原plain 地形起伏相对高差较小,车辆通行便利的广阔平缓地区。 3.4 山区 mountain 地形起伏剧烈,相对高差较大,车辆通行困难的地区。 3.5 黄土塬loess 表层被巨厚黄土所覆盖,地形起伏剧烈,冲沟发育,车辆难以通行的地区。 3.6 城区 urbanarea 地震采集施工范围内面积在10km²以上的城镇、工矿区。 1 NB/T10002—2014 3.7 障碍区obstacle 地震采集施工范围内面积在10km²以下,地震排列不能够正常通过的城镇、工矿区及其他复杂地表区。 4地震勘探阶段与地震勘探设计 4.1地震勘探阶段 4.1.1地震普查 在其他物探、钻探、地质工作基础上进行地震普查,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带,完成以下地质任务: a)了解区域构造特征、构造发育史,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上、下构造层之间的关系,及主要断 裂分布特征; b)了解煤层气储层的分布、埋藏深度与厚度变化趋势,深度误差不大于5%; c) 建立与划分地震地层层序,初步了解各套地层的沉积厚度和特征 d) 结合其他地质资料,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带,为计算煤层气预测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参数井 和预探井井位建议。 4.1.2地震详查 在煤层气资源预测和综合评价基础上,对煤层气有利区带进行地震详查,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块,与 其他工作配合完成以下地质任务: a)基本查明主要煤层气储层的分布特征与埋深,深度误差不大于4%; 差不大于2个道距; c) 结合钻井、测井资料,预测主要煤层气储层的厚度变化; 房(P 结合其他地质资料,优选煤层气有利区块,为计算煤层气控制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评价井 井位建议; e) 基本查明幅度不小于20m的褶曲,探明直径不小于40m的陷落柱,了解古河床、古隆起、岩 浆岩等对主要煤层的影响范围。 4.1.3地震精查 针对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地震精查,配合煤层气开发完成以下地质任务: 不大于3%; b) 查明煤层气储层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落实断距不小于10m的断层,平面摆动误差不大于2个 道距; c) 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煤层气储层厚度及其顶底板的岩性、物性、含气性进行预测; d)为计算煤层气探明储量提供基础资料,提供开发井井位建议 e)查明幅度不小于10m的褶曲,探明直径不小于30m的陷落柱。 4.2地震勘探设计 4.2.1地震勘探任务书 由投资方组织编写。针对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的任务书可分开或合并编写。 主要内容宜包括:工区概况(工区位置、地质概况、勘探程度、地震部署),地质任务,工作量、工 期、队伍资质要求,技术装备要求,质量指标要求,主要技术要求,提交成果要求,健康、安全、环境 (HSE)目标要求,成本要求。附工作量统计表、地震勘探部署图。 4.2.2地震勘探设计 由投资方或委托设计方组织编写。地震勘探设计一般应包括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环节,重 复处理、解释或连片处理、解释的地震勘探设计可分别编写。 2 NB/T100022014 设计依据:投资方任务书、合同、相关标准、前期勘探成果、工区踏勘报告、相关理论分析与技术 论证。 主要内容:工区概况(工区位置,地质概况,勘探程度,地震部署目的、依据、方案)、地质任务、 工作量、工期、地震地质条件分析、难点与对策、观测系统设计论证、试验方案、队伍资质与技术装备、 作业计划与进度保障措施、质量指标与质量保障措施、HSE目标与保障措障、成本预测、提交成果。处 理、解释环节内容依据地质任务确定。附设计工作量统计表、地震勘探部署图、地震测线设计图等。 4.2.3地震测线部署原则 根据地质任务,对全区进行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分期实施。 测线布置任务明确,长度能够控制勘探目标。 地震普查、详查阶段二维测线要形成闭合网,精查阶段尽量部署三维测网。 一般主测线方向垂直构造走向,联络线方向垂直主测线布设,为了特殊地质目的,可布置少量其他 方向测线。 精心选线,一般按直线施工。避开城区,遇障碍区无法按直线施工,且共中心点(CMP)离散程度 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折线或弯线施工,转折角不大于8°。 地震测线通过主要探井。 相邻工区、不同年度地震测线满覆盖相互连接。 4.2.4地震测网密度 4.2.4.1地震测网密度设计依据 地震测网密度设计依据为: a)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 b)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 c)开发井组方案的具体需求。 4.2.4.2各地震勘探阶段测网密度要求 各地震勘探阶段测网密度要求如下: a)地震普查:二维地震,主测线距4km~8km,联络测线距4km~8km。 b)地震详查:二维地震,主测线距1km~2.km,联络测线距1km~2km。 地震精查:三维地震,面元不大于20m×40m;或高精度二维,主测线线距不大于0.5km,联 c) 络测线线距不大于1km。 4.2.5设计审批 地震勘探设计审批由投资方负责。 地震勘探设计审批前需经投资方组织相关专家评审论证,评审合格后,设计方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 位公章。 凡对地质任务、工区和地震测网等作较大变动时,须经投资方、监理方、设计方、作业方协商一致, 并由投资方下达任务变更通知书方可实施;局部测线调整,需作业方提出变更申请,经监理方、设计方、 投资方代表签字同意后方可变更。任务变更通知书、变更申请与设计一起作为项目验收依据。 5质量控制 5.1质量管理分级 5.1.1质量控制总则 投资方、设计方、监理方、作业方应对相应质量控制级别的内容进行过程控制。各方应明确项目代 表人,保证责任落实到人。 地震资料采集、处理、

.pdf文档 NB-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B-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第 1 页 NB-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第 2 页 NB-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08:35:4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