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83.120 Q23 备案号:300742011 JC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JC/T773—2010/IS014130:1997 代替JC/T773-1982(1996) 纤维增强塑料 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Fibre-reinforced plastics composites-Determination of apparent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by short-beam method (IS014130:1997,IDT) 2010-11-22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C/T773--2010/ISO14130:1997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130:1997《纤维增强塑料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英文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O14130:1997,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本国际标准”词改为“本标准”; 一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一增加了本标准的前言; -把“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所列的国际标准ISO291:1997《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 环境》、ISO5893:1993《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用对应的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 家标准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和GB/T17200一1997《橡胶塑料拉 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代替。 本标准与JC/T773一198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JC/T773—2010/ISO14130:1997 纤维增强塑料 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短梁法测定纤维增强塑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本标准适用于能发生层间剪切失效的热固性或热塑性纤维增强塑料。本标准不适用于确定设计参 数,但可用于筛选材料或作为质量控制的试验。 注:使用非对称和非均衡的层合板时,结果会受到各种耦合的影响,如拉伸-弯曲、弯曲-扭转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8-—1998塑料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ISO291:1997) GB/T17200—1997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idtISO5893:1993) ISO1268纤维增强塑料试验板的制备 ISO2602:1980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的估计和置信区间 ISO2818:1994塑料机械加工制备试样 3试验原理 以矩形截面的杆作为简支梁,将杆放置在两个支座上,在支座中心施加弯曲载荷,使其发生层间剪 切破坏。 注1:本试验与测定塑料的弯曲性能的三点加载方法相似(ISO14125纤维增强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然而相比 空变曲产力 愿比以增加前切应力的水平值试样产生层间前切失效 JC/T773-2010/ISO14130:1997 注2:类似的定义,可用于首选的纤维铺层或与工艺相关的方向(例如在图3中的A、B方向) 3 ↓ 图1 单向增强复合材料板坐标轴 5仪器设备 5.1试验机 5.1.1通则 试验机应符合GB/T17200一1997和本标准5.1.2及5.1.3的规定。 5.1.2试验速度 试验速度u应能保持恒定,符合GB/T17200--1997的规定。 5.1.3载荷指示仪 在整个量程范围内,载荷的示值误差应小于±1%。 5.2加载压头及支座 加载压头的圆角半径ri为5mm土0.2mm,支座的圆角半径r²为2mm土0.2mm(见图2)。 加载压头和支座的宽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加载压头应将压力作用于两支座中心,跨距(支座间的 距离)应可调。 2 JC/T7732010/ISO014130:1997 单位为毫米 加载上压头 试样· 试样支座 加载压头的圆角半径; r1 支座的圆角半径; r2 L 跨距; 试样长度; h 试样厚度。 图2加载装置 5.3测量仪器 精度为0.01mm或更优的测量仪器,用于测量试样的宽度b及厚度h。 测量仪器应有与被测表面相适应的接触面(如:平面对平的、磨光的表面;半球面对不规则的表面)。 6试样 6.1形状及尺寸 6.1.1标准试样尺寸 除6.1.2外,试样为厚度一致的矩形长条,其尺寸如表1所示。 表1# 标准试样尺寸 单位为毫米 厚度h 长度! 宽度b 2±0.2 20±1 10±0.2 6.1.2其他测试试样 当不能采用标准试样或不希望采用标准试样时,应遵守以下规则: a)试样的长度和厚度之比应与标准试样相同,例如[=10h; b)试样的宽度和厚度之比应与标准试样相同,例如b=5h。 注:取决于测试的材料,厚度2mm的试样,在载荷作用下,可能发生剪切失效,也可能发生压缩失效,或发生极限弯 曲而没有剪切失效。随试样厚度的增加,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压缩失效的几率增大,发生极限弯曲而不失效的几率减少。 当厚度减少,情况恰好相反。选择试样厚度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试样是否水平剪切失效(见9.7)。 3 JC/T773—2010/ISO14130:1997 6.2试样制备 试样由模塑板或片经机械加工制得,模塑板或片的制备按ISO1268或其他规范/协议,机械加工按 ISO2818:1994。 6.3检查试样 试样应平整无扭曲,表面和边缘无瑕疵。长度方向任何一点的厚度不得超过平均厚度的士5%。每 个试样的宽度偏差应在0.2mm范围之内。 经测量或目测,舍弃不符合要求的试样或在测试前再加工以满足尺寸和形状要求。 7试样的数量 7.1每组试样数量应不少于5个。 7.2当被测材料的两个主方向上,纤维取向和分布无明显的不同时,试样可任取其中的一个方向(见图 3,试样A和B)。当材料有优先方向时,应在该优先方向上取样。 产品的宽度方向 图3取样位置 8状态调节 如被测材料的状态调节在材料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按规定对试样进行状态调节。如没有规定,选择 GB/T2918-1998中最合适的环境对试样进行状态调节。 9试验过程 9.1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协议(例如:提高或降低试验温度),试验应在与状态调节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9.2试样尺寸的测量 在每个试样的中心点,测量试样的宽度,精确至0.02mm;测量试样的厚度,精确至0.05mm。 9.3跨距 设置跨距在5h士0.3mm,其中h是-组试样的平均厚度(见图2)。 注1:对于一些材料,为产生层间剪切失效,缩小跨距是必要的(参见9.7)。 9.4试验速度 如被测材料在材料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时,按规定的试验速度;如没有规定,试验速度应为(1士0.2) mm/min。 9.5试验 将试样对称地放置在相互平行的两个支座上,未加工的表面与支座接触(见图2)。通过平行且位 4 JC/T773—2010/ISO14130:1997 于支座中点处的加载压头在试样宽度上均匀地施加载荷。 9.6数据采集 记录整个试验过程的载荷值。 9.7失效模式 按以下分类记录失效的模式: a)可接受的层间剪切失效模式: 单层剪切,多重剪切[见图4a)]。 b)不可接受的失效模式: 混合失效模式[见图4b)]:剪切及拉伸,剪切及压缩; 无剪切失效模式[见图4c)]:拉伸,压缩; -塑性剪切[见图4d)]。 注2:有两种可能的失效情形: 一失效模式“a”,发生在中面附近,层间剪切强度可以按10.1计算。 -失效方式“b”"和“c”,按照10.1计算的结果不是层间剪切强度,只可用来比较取自相同材料的试样。 单层剪切 多层剪切 a)可接受的层间剪切失效模式 剪切及拉伸 剪切及压缩 b)混合失效模式-不可接受的层间剪切模式 拉伸 压缩 c)无剪切失效模式-不可接受的层间剪切模式 d)塑性剪切-不可接受的层间剪切破坏模式 图4试样失效模式 10 计算及结果表示

.pdf文档 JC-T 773-2010 纤维增强塑料 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C-T 773-2010 纤维增强塑料 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第 1 页 JC-T 773-2010 纤维增强塑料 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第 2 页 JC-T 773-2010 纤维增强塑料 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06:05:5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