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91.100.01 Q61 JC 备案号:38941-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 JC/T2111—2012 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测试方法 Testing for phase change temperature-adjustable performance of buildingmaterials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3发布 JC/T2111—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天意节 能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宜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邯郸开发区鑫玉建材有限 公司、大连富罗建材有限公司、(华宇集团)青县华宇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建、冀志江、李少强、王静、王建春、秦升益、吴少勇、魏连云、张志忠、 王立新、侯国艳、王晓燕。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JC/T2111—2012 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调温性能的测试。 术语和定义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 1 相变调温性能 temperature-adjustableperformanceofphasechange 物质通过相变方式调节局部空间温度的性能,以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表征。 2. 2 相变温度 phasechangetemperature 在某一特定温度下,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从一种物相转变为另一种物相,此温度称为相变温度。相 变温度可以是一个温度点,也可以是一个温度范围。单位为摄氏度(℃)。 2. 3 相变潜热 phasechangelatentheat 单位质量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从一种相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相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 每千克(kJ/kg)。 符号和单位 3 表1中的符号和单位适用于本文件。 表1 符号和单位 符号 量 单位 T. 试样的初始温度(测试相变潜热过程) 0. 试验水加入绝热封闭系统时的温度(测试相变潜热过程) T2 试样容器放入绝热封闭系统时试验水的温度(测试相变潜热过程) T, 试样和试验水达到的平衡温度(测试相变潜热过程) 7. 假设无试样放入试验水降到的理论温度(测试相交潜热过程) Ts 试样相变的开始温度 Te 试样相变的结束温度 ℃ T, 试样的初始温度(测试比热容过程) c T. 试验水加入绝热封闭系统时的温度(测试比热容过程) ℃ T, 试样容器放入绝热封闭系统时试验水的温度(测试比热容过程) T.o 试样和试验水达到的平衡温度(测试比热容过程) JC/T2111—2012 表1(续) 符号 单位 Tn 假设无试样放入试验水降到的理论温度(测试比热容过程) ℃ m, 试样容器的质量 kg m2 试样容器和试样的共同质量 kg ms 试样的质量 kg me 试验水的质最(测试相变潜热过程) kg ms 试验水的质量(测试比热容过程) kg c 试样的比热容 kJ/(kg-℃) H 试样的相变潜热 kJ/kg 原理 将不同温度物质放入一个绝热封闭系统中,高温物质放热降温,低温物质吸热升温,最终达到热平 衡温度,并且高温物质的放热量等于低温物质的吸热量。在本标准中,以水作为放热的高温物质,相变 材料作为吸热的低温物质,通过测定水和相变材料的质量和温度,绘制水和相变材料的温度变化曲线, 得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计算相变材料的吸热量和比热容,最后计算出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 5仪器和设备 5.1测试系统 5.1.1 绝热封闭箱 绝热封闭箱为内壁边长为(500土50)mm的立方体,绝热封闭箱的传热系数小于1.35W/(m·K)。保 温箱两侧面中心各开有密封孔,安装2个热电偶(见图1)。 说明: 热电偶: 1- 2——试样: 3—试样容器: 4——绝热封闭箱: 5——无纸记录仪; 6——水面。 图1 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测试系统示意图 2 JC/T2111—2012 5.1.2无纸记录仪 要求至少10路输入输出端口,实时显示测量数据,记录问隔可从10s到1h多档选择。 5.1.3热电偶 采用Pt100,精度为0.1℃。 5.1.4试样容器 采用铝盒,体积为300mm×300mm×300mm,铝盒壁厚不大于0.5mm。 5.2恒温箱 温度范围为10℃~100℃,功率为1kW以上,容积大于450mm×450mm×450mm。 5.3电子天平 最小量程大于5kg,精度为0.1g。 6试验方法 6.1环境条件 室内温度保持在(23士3)℃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50%。 6.2试验步骤 6.2.1测定相变温度 6.2.1.1制备试样 本测试方法采用的样品应为成品状态,样品的颗粒度不大于3mm,总体积不小于0.03m。先称取 试样容器的质量,记为ml;然后把试样装入试样容器中,称取质量,记为m2:然后用m2减去m得到 试样的质量,记为m3。试样装入试样容器后再装载3个热电偶,安装部位参见图1。然后盖上容器盖, 放入恒温箱中恒温,恒温箱的温度保持为(10土1)℃,待试样温度恒定后,记下温度为T。(见图2)。 时间 图2 相变温度测试中试验水和试样的温度变化图 3 JC/T2111—2012 6.2.1.2制备试验水 取自来水约30L,加热到80℃以上,作为试验水备用。 6.2.1.3加入试样 将试验水倒入绝热封闭箱中,此时温度记为Ti,3h后打开箱盖,将恒温箱中的试样容器取出并迅 速放入绝热封闭箱中,试样容器上表面与水面持平,盖上箱盖,此时的水温记为T2(见图2),无纸记录 仪自动记录各热电偶温度变化。 6.2.1.4测量平衡温度 当绝热封闭系统中试样和试验水达到热平衡,温度一致后,记为T(见图2),再保持3h,随后取 出试样容器,放到室温下降温,称取试验水的质量,记为m。 6.2.1.5绘制试验水和试样温度变化图 从无纸记录仪中导出热电偶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作图。试验水和试样的温度变化 曲线如图2所示。虚线T:-T是通过曲线T-T:拟合出来的无试样放入绝热封闭系统时试验水的降温曲 线,虚线T-T与通过T的垂直线交于T点。 6.2.1.6确定试样的相变温度 试样的相变温度范围为Ts~Te,可以从试样的升温曲线图2中可以直接得出。温度Ts、T的位置由 温度拐点两边曲线斜率变化最大处切线的交点确定。 6.2.2测定试样比热容 6.2.2.1恒温试样 把试样容器放入恒温箱中,恒温箱的温度保持为T,T大于Te,最好接近T(见图3),待试样温度 恒定后,记下温度为T。 T 度 时间 图3比热容测试中试验水和试样的温度变化图 6.2.2.2制备试验水 取自来水约30L,加热到80℃以上,作为试验水备用。 4 JC/T2111—2012 6.2.2.3加入试样 将试验水倒入绝热封闭箱中,此时温度记为Ts,3h后打开箱盖,将恒温箱中的试样容器取出并迅 速放入绝热封闭箱中,试样容器上表面与水面持平,盖上箱盖,此时的水温记为T。(见图3),无纸记录 仪自动记录各热电偶温度变化。 6.2.2.4测量平衡温度 当绝热封闭系统中试样和试验水达到热平衡,温度一致后,记为To(见图3),再保持3h,随后取 出试样容器,放到室温下降温,称取试验水的质量,记为ms。 6.2.2.5绘制试验水和试样温度变化图 从无纸记录仪中导出热电偶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作图。试验水和试样的温度变化 曲线如图3所示。虚线Tg-Ti是通过曲线T-T拟合出来的无试样放入绝热封闭系统时试验水的降温曲 线,虚线T。-T与通过Tio的垂直线交于Tu点。 7结果计算 7.1试样比热容的计算 试样的比热容按公式(1)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2×m,(T, -To) (1) m,(Tio -T,) 式中: 试样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 4.2——水的比热容为4.2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 ms"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试验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s- Ti- 一试样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io-—一试验水和试样达到的平衡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一一试验水降到的理论温度(假设无试样加入),单位为摄氏度(℃): 7.2试样相变潜热的计算 试样的相变潜热按公式(2)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m 式中: H-—试样的相变潜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4.2一一水的比热容为4.2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 一试样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 一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干克(kg); m3 m:- 试验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T一一试样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pdf文档 JC-T 2111-2012 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测试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C-T 2111-2012 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测试方法 第 1 页 JC-T 2111-2012 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测试方法 第 2 页 JC-T 2111-2012 建筑材料相变调温性能测试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8 04:59:0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