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21.100.20 J11 备案号:33614—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1087-2011 滚动轴承 钨系高温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Rolling bearings---Parts madefromW-series steel elevatedtemperature -Specificationsforheat-treatment 2011-08-15发布 2011-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1087—2011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技术要求 3.1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技术要求.. 3.2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 4检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钢球压碎试验载荷 附录B(规范性附录)酸洗检验规程 B.1冷酸洗检验规程 B.2热峻洗检验规程 表1轴承零件、回火后的脱碳层深度 表2检验方法 表A.1 钢球压碎载荷 JB/T11087-2011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开礼、雷建中、勇泰芳、贾虹霞、周淑梅、叶健熠、扈林庄。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10872011 滚动轴承钨系高温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W9Cr4V2Mo、W18Cr4V等钨系高温轴承钢制滚动轴承套圈和滚动体(以下简称零件) 的退火和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材料制造的轴承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0.1一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 H、K、N、T标尺)(ISO6508-1:2005,MOD) 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6-1:2005,MOD) GB/T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7-1:1997,MOD) GB/T24606—2009滚动轴承无损检测磁粉检测 JB/T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28502007 滚动轴承Cr4Mo4V高温轴承钢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JB/T7361--2007 滚动轴承零件硬度试验方法 JB/T7362—2007 滚动轴承 (零件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3技术要求 3.1轴承零件退火后的技术要求 3.1.1硬度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硬度为197HBW~255HBW(压痕直径为4.3mm~3.8mm)。 3.1.2脱碳层 轴承零件退火后的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单边最小加工余量的2/3。 3.2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技术要求 3.2.1·硬度 3.2.1.1淬、回火后的硬度 轴承零件淬火后硬度不应低于63HRC,回火后的硬度应为61HRC~65HRC。 3.2.1.2同一零件的硬度差 淬、回火后同一零件的硬度差为: a)外径≤100mm的套圈和公称(有效)直径≤22mm的钢球(滚子),同一零件的硬度差应≤1HRC; b)外径>100mm的套圈和公称(有效)直径>22mm的钢球(滚子),同一零件的硬度差应≤2HRC; c)公称直径≤1.588mm的钢球,可不要求同一零件的硬度差。 注:滚子的有效直径参见JB/T1255-2001附录G。 3.2.2淬火组织晶粒度 轴承零件火组织晶粒度应符合第一级别图的第1级~第4级;不允许有超过第4级的过热组 织存在。 1 JB/T11087—2011 3.2.3显微组织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显微组织由马氏体、一次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和残留奥氏体组成。淬、回火后 的显微组织应符合第二级别图的第1级~第4级,不允许有超过第4级的过热组织存在。 3.2.4回火稳定性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需进行回火稳定性检查,相应点的最大硬度差不应超过1HRC。 3.2.5裂纹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不应有裂纹。 3.2.6脱碳层 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脱碳层深度按表1的规定。 表1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脱碳层深度 单位:mm 套圈 钢球 滚子 公称直径“ 脱碳层深度 公称直径 脱碳层深度 有效直径 脱碳层深度 超过 到 max 超过 到 超过 max 到 max 30 0.03 12.7 0.03 20 0.03 30 80 0.05 12.7 25.4 0.06 20 30 0.05 80 120 0.07 25.4 50.8 0.08 30 50 0.08 120 180 0.09 50 80 0.10 180 250 0.11 250 0.14 指套圈的公称内径或公称外径。 3.2.7 钢球压碎载荷 公称直径为4mm~30.162mm的钢球淬、回火后应进行压碎载荷试验,压碎载荷值不应低于附录 A的规定。 3.2.8套圈变形量 轴承套圈淬、回火的变形量应符合JB/T1255一2.001附录F的规定。 3.2.9断口 对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热处理质量有异议时,可进行断口检查。轴承零件淬、回火后其断口应呈细 瓷状或细晶粒状,不允许有萘状断口存在。 3.2.10其他 用户有其他要求时,可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4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按表2的规定。 表2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硬度试验可根据被测零件的硬度值及尺寸分别选用洛氏、布氏、维氏或里氏硬度计,试验方法按GB/T 230.1—2009、GB/T231.1——2009、GB/T4340.1—-2009及JB/T7361—2007的规定 公称直径≥4.762mm的钢球,其硬度在球面上测定,有效直径≥5mm的滚子,其硬度在圆柱或圆 硬度 锥面上测定;公称直径<4.762mm的钢球和有效直径<5mm的滚子在磨制平面上测定硬度;球面滚 子硬度在端面测定 公称直径为4.762mm~15.875mm的钢球和测点处直径为5mm~15mm的滚子,其硬度值为测值与 JB/T2850-2007附录A和附录B规定的硬度修正值之和;其他以实测值为准 2 JB/T110872011 表2(续)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淬火组织晶粒度与、回火后的显微组织用金相显微镜在500倍下采用比较法按第一级别图和第二 级别图检验,亦允许在450倍~600倍下检验,但应考虑放大倍数的影响 晶粒度和 淬回火显微组织主要按马氏体组织的形态、粗细和碳化物的溶解程度进行检验 显微组织 浸蚀剂为淬火后显微组织用5%~10%三氯化铁水溶液或10%~20%硝酸酒精溶液;回火后显微组织 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盐酸5mL+苦味酸1g+酒精100mL的混合液;回火后晶粒度检查用10mL盐 酸+3mL硝酸+80mL甲醇的混合液 轴承零件淬回火及磨削裂纹可采用附录B规定的酸洗方法检验,也可按GB/T24606--2009的规定进 裂纹 行磁粉检测。有异议时,以热酸洗方法为准 脱碳层深度的测定按JB/T7362一2007的规定。轴承零件的脱碳层应在最深处测定,热镦钢球退火后 脱碳层 的脱碳层应在垂直于环带的截面上测定 小尺寸套圈的变形量用百分表、内径仪、外径仪及平面度仪检查;大尺寸套圈的变形量用百分尺、 套圈变形量 管尺、塞规检查 钢球压碎 钢球压碎载荷试验规程按JB/T1255—2001中附录A的规定 载荷 回火稳定性 轴承零件按正常回火温度重新回火2h,在原来位置相应点测量硬度,计算相应点的硬度差 口 在外力作用下使之断裂,并目视检查 第一级别图淬火组织晶粒度 放大倍数500× 第2级 第1级 JB/T11087—2011 第3级 第4级 第二级别图淬回火后组织 放大倍数500× 第1级 第2级

.pdf文档 JB-T 11087-2011 滚动轴承 钨系高温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B-T 11087-2011 滚动轴承 钨系高温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 1 页 JB-T 11087-2011 滚动轴承 钨系高温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 2 页 JB-T 11087-2011 滚动轴承 钨系高温轴承钢零件 热处理技术条件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7 20:16: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