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7.040.30 J42 备案号:36490—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0072012 代替JB/T10007-1999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 1000 mm~3000 mm) Large outside micrometer (the measuring range is from 1 000 mm to 3 000 mm) 2012-11-01实施 2012-05-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 JB/T10007—2012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X297mm·1印张·27千字 201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8.00元 * 书号:15111·10587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 (010)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10007—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4.2基本参数. 5要求. 5.1 外观 5.2 相互作用、 5.3 材料.. 5.4 标尺标记 5.5 尺架 5.6 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 5.7 测微头 5.8 指示表. 5.9 测量面 5.10 最大允许误差 校对量杆, 5.11 6检查条件, 6.1 平衡时间. 温度允许偏差 6.3 检查方位 7检查方法 7.1 外观. 7.2 相互作用.... 7.3 尺架刚性的检查, 7.4 测量力和测量力变化 7.5 测微头的示值误差 7.6指示表. 7.7 测量面.. 7.8示值误差... 7.9校对量杆. 8标志与包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校对量杆的尺寸偏差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微螺杆轴向窜动和径向间隙的检查方法 图1可调测砧大外径千分尺 图2带表大外径千分尺 JB/T10007-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10007一1999《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3000mm)》,与JB/T10007一1999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大外径千分尺测微螺杆的螺距范围规格(本版的第1章,1999年版的第1章); 一重新定义了大外径千分尺的有关术语和定义(本版的第3章,1999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大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直径规格(本版的4.2.1,1999年版的4.4); 增加了对测砧及测微螺杆(或测微头)伸出尺架(或相应的固定导向件)的长度要求(本版的 4.2.2); 修改了对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的规定(本版的4.2.4,1999年版的4.1、4.2); 增加了对锁紧装置的作用性能要求(本版的5.2.2); 修改了带表大外径千分尺对指示表的预压缩量的要求,将定量要求改为定性要求(本版的5.2.4, 1999年版的5.16.3); -增加了对带表大外径千分尺工作时活动测砧的伸缩行程范围的要求(本版的5.2.5); 增加了对尺架、测微螺杆、测砧的材料要求,并引用GB/T1216一2004的相关要求(本版的5.3); 增加并调整了对标尺的要求,并引用GB/T1216--2004的相关要求(本版的5.4); 增加了对尺架上设置吊装孔(槽)的要求(本版的5.5.2); 增加了对带表大外径干分尺活动测砧的测量力及测量力变化的要求(本版的5.6.2); 用“最大充许误差”术语代替“示值误差”术语对示值指标做出规定(本版的5.7、5.10,1999 年版的5.11、5.12); 一增加了对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指示表的表盘标尺标数的要求(本版的5.8.2); 删除了对指示表测量杆轴线应与测砧移动方向一致的要求(1999年版的5.16.5); -增加了对带表大外径千分尺测砧部件的回程误差要求(本版的5.8.3); 修改了测量面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本版的5.9.2,1999年版的5.8); 修改了测量面的硬度要求(本版的5.9.3,1999年版的5.7); 修改了对两测量面的偏位要求(本版的5.9.4,1999年版的5.3、A7); 修改了对测量面的平面度要求(本版的5.9.5,1999年版的5.10); 修改并调整了对测量面平行度的要求,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本版的5.9.6,1999年版的5.12); 修改并调整了对大外径千分尺最大充许误差的要求,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本版的5.10,1999年 版的5.12); 修改了对校对量杆尺寸偏差的要求(本版的5.11.2,1999年版的5.13); 修改了对校对量杆测量面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本版的5.11.3,1999年版的5.15); 增加了检查条件章节,并对大外径千分尺主要技术指标的检查方位提出了统一要求(本版的第 6章); 删除了1999年版标准的附录A,并将其内容经修改后并入本版标准的相关章节(本版的第7章, 1999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桂林量具刃具有限责任公司。 II JB/T100072012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麦克龙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桂林广 陆数字测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伟荣、李小军、武英、黄晓宾、董中新、蔡旭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J42004—1987; -JB/T100071999。 III JB/T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外径千分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检查条件、检查方法、标志与 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分度值为0.01mm,测微螺杆螺距为0.5mm、1mm或其他规格大螺距,量程为 25mm、50mm,测量范围为1000mm~3000mm的大规格外径千分尺(简称“大外径千分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2004外径千分尺 GB/T1219—2008指示表 GB/T1800.2一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 极限偏差表 GB/T17163—2008 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 GB/T17164—2008 8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产品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7163和GB/T1716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外径千分尺largeoutsidemicrometer 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通过微分筒标尺或微分筒标尺与指示表共同进行 读数的外尺寸测量器具;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下限等于或大于1000mm。 注1:测砧为可调式的大外径千分尺,又称可调测砧大外径千分尺。 注2:测为带表式的大外径千分尺,又称带表大外径千分尺。 注3:可调测砧大外径千分尺和带表大外径千分尺,统称“大外径千分尺”。 3.2 测微头移动最大允许误差maximumpermissiblemovingerrorofmicrometerhead 忽略了测砧和尺架的影响,仅针对测微头在量程范围内,规定的误差极限值。 注1:改写GB/T1216—2004中定义3.4。 注2:此误差包括测微螺杆、调节螺母及微分标尺引入的误差。 3.3 最大允许误差(MPE) maximumpermissibleerror(MPE) 由技术规范、规则所规定的误差极限值。 [GB/T17163—2008,定义4.21] 3.4 浮动零位floatingzero 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位置设定的零位。

.pdf文档 JB-T 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1000mm 3000mm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B-T 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1000mm 3000mm  第 1 页 JB-T 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1000mm 3000mm  第 2 页 JB-T 10007-2012 大外径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1000mm 3000mm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7 18:05: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