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020 CCSC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840—2025WS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Managementstandardforpatientidentification 2025-07-30发布 2026-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WS/T840—2025 I前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 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法 规司负责统筹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 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晖、李迪、刘义兰、翁雨雄、徐小兵、汪晖、何大维、郑显兰、刘秋生、 张武军。WS/T840—2025 1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患者身份识别patientidentification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诊疗服务的过 程。 3.2 患者身份标识腕带patientidentificationwristband 提供给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服务的患者佩戴于手腕(或脚踝)上、用于识别患者身份的环状条带, 属于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服务的一种身份信息识别工具。 3.3 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 基于医疗机构现有的信息系统,以移动手持计算机设备为硬件,配合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实现医疗 机构信息系统在病房的扩展与延伸。 3.4 患者身份识别信息patientinformation 适用于患者诊断、治疗的所有环节,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码和在医疗机构接受诊疗时由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系列号码等。 3.5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patientmisidentification 因患者或其家属和陪同人员提供的患者身份信息与腕带、病历和标本等载体上的身份识别信息不完 全匹配或因医务工作者没有遵循正确的识别策略而将一名患者误认为另一名患者的情况。 4患者身份识别管理通则 4.1患者身份识别的基本原则 4.1.1患者身份识别宜贯穿整个诊疗周期,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在同一医疗机构内WS/T840—2025 2识别方法应一致。 4.1.2在进行身份识别时宜采用开放式提问,若患者由于昏迷或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应答,则询问其 家属或陪同人员,同时核实患者身份证、就诊卡或腕带等信息;如果无法提问,则必须由两名工作人员 核查患者身份信息以及诊疗记录,以确保所有信息匹配。 4.1.3至少同时使用两种可用的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其中宜包含身份证号或病案号等患者唯一识别信 息。 4.1.4在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的回答与记录资料不符,应停止操作。经两名及以上医务 人员进行再次身份识别,确认无误后再予以处置。 4.1.5在紧急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可初步识别患者基本信息,优先临床救治,但需尽早确认患者的 身份。 4.1.6姓名相同或相似的患者不宜安置于同一病室。 4.1.7使用电子设备确认患者身份时,同时使用口头查对。 4.2患者身份识别的环节 4.2.1办理就诊卡、挂号、入院、转科和出院时; 4.2.2诊疗操作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 a)接诊; b)开具和执行医嘱; c)给药或者换药; d)输血或使用血制品; e)标本采集; f)检查/检验/治疗/护理; g)介入治疗; h)手术/分娩/操作; i)麻醉; j)提供特殊饮食; k)会诊。 4.3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 4.3.1患者身份识别的第一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a)开放式提问,由患者说出医疗机构采用的患者身份识别信息。 b)如果患者是儿童或有沟通困难等特殊原因,无法应答,则询问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或使用 适当的其他沟通支持来核实信息,并同时核实患者身份证号、就诊卡或腕带等信息。 c)若急诊入院无法核实身份,凭急诊科临时信息进行识别,由两名医务人员核查患者身份信息 以及急诊入院时的病历记录,以确保所有信息匹配正确。 4.3.2将问询得到的信息与患者的腕带进行核对。具备移动手持电脑设备的医疗机构可增加患者腕带 扫码识别。 4.3.3运用人工/信息技术检查腕带上的信息,通过交叉参照患者健康记录(如病历记录、同意书、处 方、医嘱和执行单等)进行确认。 4.3.4核对无误后,实施相应的操作。 4.3.5实施操作后再次确认患者身份,中途如有中断,需重新执行身份识别的流程。 4.4患者身份识别参与人的相关职责 4.4.1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 a)建立医疗机构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 b)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WS/T840—2025 3c)宣传和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d)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监督检查,确保患者身份识别要求规范落实。 4.4.2医务人员的职责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 a)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b)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和特殊饮食前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c)患者身份识别过程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 d)每日检查患者腕带信息及佩戴情况,及时发现信息错误/信息不完整、拒绝佩戴或丢失等情况, 并妥善处理。 4.5患者身份识别的信息与方法 4.5.1患者身份识别可用的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护照号或其他身份ID)、 住院号(门急诊号)、医保卡号以及电子设备身份认证信息(二维码、条形码等)等。 4.5.2严禁将房间号或床位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信息。 4.5.3患者身份识别的信息来源与载体资料为含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腕带、挂号签、条码签、床头 卡、病历、表单等。 4.5.4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不限于以下内容): a)开放式询问患者信息; b)腕带身份识别; c)身份识别卡识别; d)PDA扫描身份识别; e)射频识别标签身份识别; f)生物特征(如人脸、指纹)身份识别。 4.5.5腕带宜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最基础工具,亦可结合新工具/技术补充使用。 4.6腕带信息及其使用管理规范 4.6.1腕带信息 4.6.1.1腕带信息宜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4.6.1.2腕带信息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日期)、科室和住院号(或身份证号)。 4.6.1.3新生儿腕带信息中的临时命名为“母亲姓名+婴+性别+出生日期”;双生婴儿以“母亲姓名+ 婴+性别+英文字母(A或B)+出生日期”标识区分;如为多胎出生,英文字母依次类推。在新生儿姓名 确定后,更换腕带,并将临时命名更新为真实姓名。 4.6.1.4各种身份不明患者(如昏迷患者等)的腕带信息以性别、就诊月日和24小时制的时分为患者 临时命名,建立就诊信息和腕带。如某位身份不明男性患者于2021年12月01日6点30分就诊(男 12010630),患者的识别码为“男12010630+病历号”。待患者身份确认后,由指定人员(门急诊:经 治医师/操作者/责任护士;住院部:主管医师/责任护士)采集患者的身份识别信息,核对无误后更改腕 带等相关信息。 4.6.2佩戴对象 4.6.2.1宜佩戴腕带的对象包括(不限于以下对象): a)住院患者; b)日间病房患者; c)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治疗的患者; d)满足条件的门急诊患者(如接受侵入性诊断或治疗、意识障碍、急诊抢救和急诊留观等)。 4.6.3佩戴位置WS/T840—2025 44.6.3.1腕带佩戴于患者腕关节上,松紧度以可容两指,不能取出为宜。 4.6.3.2腕带佩戴符合规范优先顺序,依次为:左手腕、右手腕、左脚腕、右脚腕。优先选择健侧肢 体,不宜将腕带置于有静脉通道/动静脉瘘、需手术和有绷带或弹力袜的肢体,腕带佩戴位置在护理记 录中说明。 4.6.3.3婴幼儿腕带宜分别佩戴在一侧手腕和脚腕处,腕带佩戴位置在护理记录中说明。 4.6.3.4若四肢不可用,可贴在患者完整皮肤上,同时预防压力性损伤。 4.6.4佩戴管理 4.6.4.1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或陪同人员佩戴腕带的目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确保腕带完好、信息准 确。如果腕带被移除、损坏或无法辨认,患者或其陪同人员需立即通知医务人员,并在重新确认患者身 份后及时更换新腕带。 4.6.4.2佩戴腕带前,由患者或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护士双人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并 确保与本人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佩戴。患者无法口头表达时,可由其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 4.6.4.3如果患者拒绝佩戴腕带,需告知其风险,将其记录在护理和医疗记录中,并采用替代方案。 4.6.4.4责任护士每日(至少一次)检查患者腕带完好情况并记录。 4.6.4.5无法佩戴腕带时宜及时采用替代方法(如使用近期照片等)识别患者身份,并将无法佩戴腕 带的原因记录于护理记录中。 4.6.5腕带更换及销毁 4.6.5.1患者身份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将腕带所有信息更新、再次核对并及时更换新腕带,不应对腕 带的内容进行涂改。 4.6.5.2当腕带被移除、更改、损坏或信息难以辨认时,医务人员宜在双人重新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后 及时更换。 4.6.5.3住院患者出院/门急诊患者结束诊疗时,护士为患者安全去除腕带并进行销毁。 4.6.5.4替换和作废的腕带妥善收集并及时销

.pdf文档 WS-T 840-2025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WS-T 840-2025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第 1 页 WS-T 840-2025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第 2 页 WS-T 840-2025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2 01:44: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