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97.220 CCSY5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行业标准 TY/T2005—2025 高山滑雪冰状雪赛道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alpineskiingicysnowracepiste 2025-06-17发布 2026-01-01实施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目 次 前言 Ⅲ ………………………………………………………………………………………………………… 引言 Ⅳ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要求 2 ……………………………………………………………………………………………………… 4.1 外观 2 ………………………………………………………………………………………………… 4.2 宽度 2 ………………………………………………………………………………………………… 4.3 垂直落差 2 …………………………………………………………………………………………… 4.4 坡度 2 ………………………………………………………………………………………………… 4.5 厚度 2 ………………………………………………………………………………………………… 4.6 密度 2 ………………………………………………………………………………………………… 4.7 抗压强度 3 …………………………………………………………………………………………… 5 检测方法 3 ………………………………………………………………………………………………… 5.1 外观 3 ………………………………………………………………………………………………… 5.2 宽度 3 ………………………………………………………………………………………………… 5.3 垂直落差 3 …………………………………………………………………………………………… 5.4 坡度 3 ………………………………………………………………………………………………… 5.5 厚度 3 ………………………………………………………………………………………………… 5.6 密度 4 ………………………………………………………………………………………………… 5.7 抗压强度 4 …………………………………………………………………………………………… 参考文献 5 ……………………………………………………………………………………………………… ⅠTY/T2005—2025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体育总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北京 师范大学、北京斯尔隆兴滑雪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体育学院、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黑龙 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明虎、张东启、效存德、孙维君、王飞腾、赵守栋、田彪、李新、吴隆兴、王东海、 杜文涛、王树军。 ⅢTY/T2005—2025引 言 冰状雪赛道是确保高山滑雪相关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国外的冰状雪赛道制作技术已 相对成熟。然而,我国冰雪产业科研基础薄弱,国内仅有几家大型滑雪场进行过冰状雪赛道制作试 验,但缺乏冰状雪赛道的定量化制作与检测标准文件。 为推动我国的雪务工作与国际全面接轨,并服务后奥运时代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 目标,便于我国举办大型冰雪赛事时制作合格的冰状雪赛道,制定本文件。目的在于保障高山滑雪相关 赛事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ⅣTY/T2005—2025高山滑雪冰状雪赛道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山滑雪冰状雪赛道的外观、宽度、垂直落差、坡度、厚度、密度和抗压强度等方面的 技术要求,描述了冰状雪赛道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雪联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和全国冬季运动会等赛事的高山 滑雪的回转、大回转等竞技滑雪场地的冰状雪赛道,滑降、超级大回转等竞速滑雪场地冰状雪赛道的设 计、制作、检测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冰状雪 icysnow 密度为450kg/m3~730kg/m3、再加工的天然雪或人造雪。 3.2 冰状雪赛道 icysnowracepiste 自上而下由冰状雪层(3.3)、中间雪层(3.4)和基础雪层(3.5)组成的高山滑雪赛道。 3.3 冰状雪层 icysnowlayer 经过人工硬化处理后表面保持结晶状态的雪层。 3.4 中间雪层 middlesnowlayer 介于基础雪层和冰状雪层之间的天然雪或人造雪经压制形成的雪层。 3.5 基础雪层 basalsnowlayer 赛道与地面接触的天然雪或人造雪经压制形成的雪层。 3.6 垂直落差 verticaldrop 赛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水平高程差。 注:单位为米(m)。 3.7 抗压强度 compressivestrength 物体受压缩力作用抵抗断裂的能力。 注:单位为兆帕(MPa)。 1TY/T2005—20253.8 均方根值 rootmeansquare;RMS 将所有测量值平方后求和,求其均值,再开平方得到的数值。 4 要求 4.1 外观 4.1.1 颜色 冰状雪赛道表层颜色应为白色。 4.1.2 平滑状态 冰状雪赛道表面应平整、无障碍、均匀同质。 4.2 宽度 滑降、超级大回转比赛赛道宽度应大于或等于30m,大回转项目赛道宽度应为40m左右。 4.3 垂直落差 不同项目的赛道垂直落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赛道垂直落差要求 项目 回转 大回转 滑降 超级大回转 垂直落差/m 120~220 250~450 350~1100 350~650 4.4 坡度 坡度为15%~70%,根据山势变化。回转比赛赛道坡度为33%~45%,部分赛段坡度可低于 33%,也可超过52%(仅限于比赛线路中很短的部分)。 4.5 厚度 赛道不同层位厚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赛道厚度要求 层位 基础雪层 中间雪层 冰状雪层 厚度/cm ≥20 ≥20 ≥20 4.6 密度 赛道不同层位密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其中,女子回转比赛冰状雪层平均密度不低于 500kg/m3,男子回转不低于650kg/m3。 2TY/T2005—2025表3 赛道密度要求 层位 基础雪层 中间雪层 冰状雪层 密度/(kg/m3) 300~450 300~450 450~730 4.7 抗压强度 4.7.1 基础雪层 平均抗压强度为2MPa~4MPa。 4.7.2 中间雪层 平均抗压强度为2MPa~6MPa。 4.7.3 冰状雪层 不同项目对应的赛道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冰状雪赛道平均抗压强度要求 项目 滑降 大回转、超级大回转 回转 平均抗压强度/MPa ≥6 ≥10 ≥12 5 检测方法 5.1 外观 采用目测法检查赛道的颜色和平滑状态。 5.2 宽度 可使用轮尺测量赛道两侧边缘的距离,该距离即为赛道宽度。 5.3 垂直落差 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赛道起点海拔高度和终点海拔高度,二者差值即为赛道垂直落差。检测 合格指标应符合表1要求。 5.4 坡度 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某段赛道的垂直落差,用轮尺测量该段赛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二者 的比值即为该段赛道的坡度。 5.5 厚度 可采用金属直尺和空心钻/电锯对赛道厚度进行检测。针对地形条件和赛道关键位置,在赛道横切 面上均匀选择5个以上检测点,使用空心钻/电锯从表层向下制作纵剖面。采用金属直尺测量各检测点 基础雪层、中间雪层和冰状雪层的厚度。测量结果均应符合表2要求。 3TY/T2005—20255.6 密度 按5.5的要求制作纵剖面,可采用雪密度仪进行赛道密度测量。从纵剖面表层至底层每5cm用雪 密度仪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均应符合表3要求。 5.7 抗压强度 可采用冰雪硬度测量仪进行赛道抗压强度测量。针对地形条件和赛道关键位置,在赛道横切面上 均匀选择5个以上检测点,原位连续测量。冰状雪层检测结果应符合表4要求,所有测量结果的 RMS不小于1.5MPa。 4TY/T2005—2025

.pdf文档 TY-T 2005-2025 高山滑雪冰状雪赛道技术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Y-T 2005-2025 高山滑雪冰状雪赛道技术要求 第 1 页 TY-T 2005-2025 高山滑雪冰状雪赛道技术要求 第 2 页 TY-T 2005-2025 高山滑雪冰状雪赛道技术要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2 01:43:5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