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LY B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346—2014 竹秆锈病诊断及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diagnosis and control on Puccinia corticioides 2014-08-21发布 2014-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LY/T234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际竹藤中心、首都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健、侯成林、林英任、肖正东、戴其生、赖广辉、张教元、方明刚、朱维双、 李本祥。 LY/T2346—2014 竹秆锈病诊断及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竹秆锈病的术语、定义、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竹秆锈病的诊断和防治。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竹秆锈病bamboostemrust(PucciniacorticioidesBerk,&Syn.) 由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锈菌目(Uredinales)、柄锈菌科(Pucciniaceae)、柄锈 菌属(Puccinia)、皮下柄锈菌(P.corticioidesBerk.&Syn.),异名为皮下硬层锈菌(Stereostratumcori- cioides(Berk.&Br.)Magn.引起的竹秆锈病。 2.2 症状symptom 竹株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所有特征。 2.3 病征sign 竹株感病后病原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2.4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ITS,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位于核糖体小亚基(18SrDNA)和大亚基(28SrDNA)之间的所有核苷酸序列 3技术要求 3.1形态诊断 3.1.1病害发生部位:通常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和秆基,严重时竹秆的上部及小枝也可发病。 3.1.2症状:4月~5月在发病部位产生黄褐色粉质层,即病菌的夏孢子堆,11月份至次年3月前后形 成冬孢子堆。冬孢子堆呈椭圆形、长条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棕褐色,成熟后可脱落。 3.1.3病原菌形态:夏孢子单生,卵形至近球形,单胞,(18μm~30μm)×(15μm~20μm),无色或者 淡黄色,具短柄,有刺状突起。冬孢子单生,广椭圆形至近圆形,(20μm~35μm)×(18μm~25μm), 淡黄色,双胞,偶见单细胞,隔膜处稍缢缩或者不缢缩,柄无色,长达100μm。每-个细胞具有3~5个 萌发孔。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不明。 3.2分子生物学诊断 3.2.1DNA提取方法:取少许病原真菌孢子(以肉眼可见即可)置于微型塑料试管中,采用通用真菌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原真菌DNA。病斑上未见病原真菌的,则直接取不少于10mg的病斑组织用 于DNA提取。 1 LY/T2346—2014 3.2.2PCR扩增:引物为ITS1-F/ITS4;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程序采用预变性(94℃,3min),变性 (94℃,30s),退火(50℃,45s)和延伸(72℃,1min),循环35次,延伸(72℃,7min)。 3.2.3ITS区域测序:将PCR产物测序。 3.2.4序列比对以及同源性分析:将病原菌的核糖体ITS序列与GenBank中皮下柄锈菌的标准序列 (GenBank注册号为HM446348)进行比对,相似性98%以上可确定为皮下柄锈菌。皮下柄锈菌的标准 序列HM446348如下: GTGTGTATTTAGGAGTCTTCCTTAATAAAATGGCAGTATTGCTACTTTCCTTGATGTT CAAAAAATTATTACACCAAGTCAATCCAATTTGTTAAAAAATAAAAGACTTATATAT TTAAAGTGAGCTAATTACAGCAACACTCAACATCCATTAAACAATTCATATTAATAA ATTGGTTAATGAGAGGGTTTCATGACACTCAAACAGGTGTGCTTTTTGGAATACCAAA AGGCACAAGATGCGTTCAAAGATTCAATGATTCACTGAATTCTGCAATTCACATTACT TATCACATTTCACTGTGTTCTTCATCGATGTGAGAGCCTAGAGATCCATTGTTAAAAG TTATATTTAAATTAAATTAATTTACATTCTTTCAAAAACATGTGTATAAAGAAAAA AATTAAGTGCACTCTATTTCTTTTAATAATGATCCTTCCGCAGGTT 3.3防治方法和技术 3.3.1清除病原物:在冬季或春季出笋前,砍除病株或清除病枝、梢,并集中烧毁。 3.3.2病害发生后,及时伐除全株,或者用刀刮除冬孢子堆或夏孢子堆及其周围的组织,然后用20%三 唑酮乳油5倍液或其他高效、低毒内吸杀真菌剂涂抹伤口,每隔7天10天涂抹1次,连续涂抹2~ 3次。连续防治1年~2年。 2 LY/T2346-2014 参考文 献 GB/T15161 1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 [1] 林木病害

.pdf文档 LY-T 2346-2014 竹秆锈病诊断剂防治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LY-T 2346-2014 竹秆锈病诊断剂防治技术规程 第 1 页 LY-T 2346-2014 竹秆锈病诊断剂防治技术规程 第 2 页 LY-T 2346-2014 竹秆锈病诊断剂防治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2 00:57:2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