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 7 ,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中 国 标 准 出 版 社 出 版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Construction guideline of zero⁃carbon emission park 2025 -07-28 发布 2025 -08-28 实施CCS P 04 DB32/T 5156—2025ICS 91.010.01 DB32/T 5156—2025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与原则 …………………………………………………………………………………………… 1 5 建设内容 …………………………………………………………………………………………………… 2 6 建设指标 …………………………………………………………………………………………………… 5 附录 A(资料性) 零碳园区指标解释及计算说明 …………………………………………………………… 7 参考文献 ……………………………………………………………………………………………………… 12目  次 ⅠDB32/T 5156—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由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省信息中心 ) 、江苏 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 、江苏大丰港经济开发区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省循环经济协会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小麦新能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董伟、涂远东、曹圆媛、黄叶飞、冯大伟、苏庆、韩亚西、潘卓兮、何骞、张勇、韦林圻、 杨林、吴祈诺、吴慧露、邱林、康慨、杨辉、倪卫洁、王韵、陈超、陆中山、张婧欣、陈仁坦、王乐阳、张书、刘树洋、 赵恩宇。 Ⅲ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的总体原则 、建设内容和建设指标 。 本文件适用于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开展零碳园区的建设工作 ,其他园区可参照执行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1350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 、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 [来源:GB/T 32150 —2015,3.1] 3.2 零碳园区 zero⁃carbon emission park 通过规划 、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 ,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 “近零”水平, 并具备进一步达到 “净零”条件的园区 。 注: 建设零碳园区是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引导产业深度脱碳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 4 基本要求与原则 4.1 基本要求 4.1.1 零碳园区建设主体原则上应列入最新版 《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 ,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 的、由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 。 4.1.2 零碳园区建设范围可为园区整体 ,也可为“园中园” 。以“园中园”形式,需有明确的四至边界 ,建设 和管理由所在园区管理机构或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 4.1.3 零碳园区建设主体应在 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 、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 。 4.1.4 园区应具备碳排放 、能源统计核算的能力 ,建有碳排放 、能源统计表单台账 。 4.2 建设原则 4.2.1 创新引领 ,先行先试 。鼓励能源资源禀赋好 、外向经济发达的园区聚焦资源要素 ,深化改革创新 , 1DB32/T 5156—2025 从规划设计 、开发建设 、改造提升 、运营管理等全过 程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 4.2.2 系统谋划 ,聚焦重点 。园区应统筹零碳转型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 、产业升级的关系 ,统筹提高园 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清洁转型 ,大幅度降低园区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 4.2.3 因地制宜 ,有序实施 。园区应立足园区实际 ,按照园区类型 、产业结构 、地域特点开展建设工作 ,循 序渐进实现零碳目标 。 5 建设内容 5.1 能效管理 5.1.1 应识别能源消耗占比较高 、改造条件相对成熟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企业 (包括数据中 心) ,分别研究制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明确节能降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开展节能降碳活动 。 5.1.2 应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 ,引导新建项目应用绿色技术 ,提高能效水平 。新上高能耗 、高排放项目 能效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用能设备应达到或优于一级能效标准 。 5.1.3 应开展存量项目节能诊断和技术改造 ,制定企业改造工作方案 ,明确推进步骤 、改造期限 、技术路 线、工作节点 、预期目标等 。园区内高能耗企业能效水平应全部达到行业标杆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 。 5.1.4 园区终端用能设备应满足相关能效标准二级及以上指标要求或拥有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识 。 5.1.5 应开展工业窑炉 、锅炉、压缩机、风机、泵等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升级 ,应用最新的先进成熟 绿色低碳技术装备 ,普及推广新型节能设备 。 5.1.6 应构建能源管理体系 ,通过例行节能监测 、能源审计 、能效对标 、内部审核 、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 、 组织能量平衡统计 、管理评审 、自我评价 、节能技改 、节能考核等措施 ,持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 ,实 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 ,达到预期的能耗控制目标 。 5.2 能源系统构建 5.2.1 园区应开发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区内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 ,按照规划布局因地制宜 发展分散式风电 ,扩大绿色电力占比 。 5.2.2 有条件的园区应开发核能供热 、地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 、生物质供热 、绿氢供热等 ,因地制宜推动园 区的余热利用 、液化天然气 (LNG)冷能利用 。 5.2.3 园区宜在电网 、电源及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系统 ,促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协调发展 ,提升园区的新 能源就地并网消纳能力 ,支持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应用推广 。 5.2.4 园区应推动微电网与主网协同发展 ,加快园区微电网数字化 、智能化发展 ,推动新能源 、负荷和储 能合理接入微电网 ,通过主网 、配网、微电网协同运行与分层分级控制 ,促进园区新能源 、负荷、储能的聚 合和调控 。 5.2.5 应推行园区能源一体化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 ,推动园区内源网荷储深度融合 ,推进能源梯级利用和 余热余压回收利用 ,实施冷热电多级联供 ,鼓励能源一体化与园区企业间余热利用合作 ,鼓励推动建设园 区能效合作网络 。 5.2.6 园区应合理利用所在区域及周边已建与规划建设的新能源项目及区域电网资源 ,构建绿电可物理 溯源的供电格局 ,有效降低园区电力碳排放因子 。 5.2.7 园区宜推进电能替代 ,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 、以电代油等 ,推动工业生产 、交通出行 、 居民生活电气化 。 5.2.8 应鼓励园区内企业参与绿电 、绿证交易 。 5.3 基础设施升级 5.3.1 园区应运用装配式建造 、建筑信息模型 (BIM)建模、智慧建筑等技术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应用 2DB32/T 5156—2025 空气源热泵热水 、分布式太阳能光伏 、地下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系统技术 ,采用光伏瓦 、光伏幕墙等建 材型光伏技术 。 5.3.2 新建公共建筑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应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 ,选用可循环材 料、可再利用材料 、绿色建材等 。按照 GB/T 51350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建设 。 5.3.3 应提高园区支路网密度 ,改进道路微循环 ,推动园区重要节点快速连通 。 5.3.4 应合理布局建设充换电设施 、加氢站,配建慢行交通系统 ,建设智慧路灯 、发电步道等辅助设施 。 5.3.5 应推广应用电力 、氢能等清洁交通工具 ,新增和更换作业机械 、物流作业车辆 、交通工程施工机械 等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 5.3.6 园区内数据中心应开展绿色布局建设和改造 ,通过水冷 、LNG冷能、简化供电架构 、扩大余热回收 等手段实现节能降碳 ,新建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 (PUE)应优于国家及省对于新建数据中心节能审 查要求的电能利用效率 。 5.3.7 园区应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 ,落实垃圾分类制度 ,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 , 完善固体废

.pdf文档 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T 5156-2025 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江苏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22:32: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