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00 15 内蒙古自治区 地方 标准 DB15/T 4155—2025 盐碱地综合 利用准则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criteria of saline -alkali land 2025-08-15发布 2025-09-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4155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0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鄂尔多斯市农 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包头市农牧科学研究 所、呼和浩特农牧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中心、达拉特旗 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五原县绿色产业发展中心、乌拉特前旗农牧业综合保障中心、科尔沁左翼后旗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景宇鹏、乔志刚、王伟妮、王永庆、张兰英、段海文、刘宏金、吕志军、傅晓 杰、武岩、李寿强、郭旭、王丽 萍、李晓敏、苗俊侠、郭果枝、刘爱业、董永清、刘俊梅、赵彬、张豪 强、陈晨、白嗣鲜、温晓亮、张婷、赵亮、刘敏、杭欣宇、贾宇、朱晖。 DB15/T 4155 —2025 1 盐碱地综合利用准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土分类、基本原则、综合利用及监测准则等。 本文件适用于不同区域盐碱地综合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034 土壤调理剂 通用要求 DB15/T 2675 盐碱地改良水盐动态监测与评价导则 DB15/T 2676 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估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盐碱地 saline-alkali land 在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而使非耐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的土地。 碱化度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土壤中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4 盐碱土分类 盐(化)土类型及程度划分 4.1.1 氯化物盐(化)土 土壤碱化度 <5%,(Cl-+ SO42-)>(CO32-+HCO 3-),且Cl- / SO42- > 4,以氯化物为主的盐化土;当 0 cm~20 cm土层全盐量在 2 g/kg~4 g/kg为轻度氯化物盐化土、 4 g/kg~6 g/kg中度氯化物盐化土、 6 g/kg~10 g/kg为重度氯化物盐化土、 >10 g/kg 为氯化物盐土。 4.1.2 硫酸盐盐(化)土 DB15/T 4155 —2025 2 土壤碱化度< 5%,(SO42-+Cl-)>(CO32-+HCO 3-)且Cl- / SO 42-<0.5,以硫酸盐为主的盐化土;当 0 cm~20 cm土层全盐量在 3 g/kg~5 g/kg为轻度硫酸盐盐化土、 5 g/kg~7 g/kg中度硫酸盐盐化土、 7 g/kg~12 g/kg为重度硫酸盐盐化土、 >12 g/kg 硫酸盐盐土。 4.1.3 苏打盐(化)土 土壤碱化度< 5%,(CO32-+HCO 3-)/(Cl-+SO42-)>1,以苏打为主的盐化土;当 0 cm~20 cm土层全 盐量在1 g/kg~3 g/kg轻度苏打盐化土、 3 g/kg~5 g/kg中度苏打盐化土、 5 g/kg~7 g/kg重度苏打 盐化土、 >7 g/kg苏打盐土。 4.1.4 形态特征 根据土壤盐分表层聚集特征及形态,可将盐土划分为结皮盐土、蓬松盐土、潮湿盐土、苏打盐土、 草甸盐土等。 碱(化)土类型及程度划分 4.2.1 碱化程度划分 根据0 cm~20 cm表土层土壤 pH和碱化度判断土壤碱化程度,土壤 pH>8.5,碱化度 5%~15%为轻度 碱化土,碱化度 15%~30%为中度碱化土,碱化度 30%~45%为强度碱化土;当土壤 pH>9、碱化度> 45%为 碱土。 4.2.2 形态特征 根据土壤碱化过程及发育程度,可将碱土划分为草原碱土、草甸碱土、龟裂碱土、瓦碱土、荒漠碱 土、镁质碱土等。 5 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根据盐碱地类型、程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改良与利用技术措施。 坚持宜耕则耕、宜草则草、 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宜湿则湿、宜荒则荒, 分区分类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改良与利用相结合、水利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障碍消减与地力培育相结合 的原则;依据区 域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以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地、综合治理,确保盐碱地改良和利用的长 期效果,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引领、示范先行 坚持科技引领,将治水、改土、改种协同推进,分类分级利用;坚持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 相结合, 推进“地种互促”;支持典型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带动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提高治理效果实现盐碱地的 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作用, 积极引导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按市场化原则参与盐碱地综合利用。 DB15/T 4155 —2025 3 6 综合利用准则 利用准则 6.1.1 植物改良 根据植物的耐盐碱机理,结合不同耐盐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优选适宜区域盐碱化类型及程度的植 物品种。 6.1.2 咸水养殖 利用盐碱地资源与咸水资源,选择耐盐碱性强、适应性强,能够在较高盐度环境下生长的优良品种 进行多品种水产养殖。 改良准则 6.2.1 水利工程 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盲沟排碱、淡水灌溉、咸水灌溉等。 6.2.2 化学改良 施用钙质土壤调理剂、酸性物质及其他钙质改良剂等制剂产品,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 降低土壤盐碱成份的活性。 6.2.3 生物改良 采用增施微生物菌肥、菌剂,种植耐盐碱绿肥、饲草及粮经饲草合理轮作,提高土壤微生 物活性。 6.2.4 农艺措施 采取深耕与深松粉垄、开沟躲盐与地膜覆盖、施用外源有机物料与合理施肥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 不良的理化性状。 7 监测准则 投入品监测 外源投入品须满足土壤污染风险 GB 15618 的规定要求,其中土壤调理剂应满足 NY/T 3034 的规定。 水肥盐监测 采用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监测区域内土壤水分、盐分含量、作物生长、土壤肥力 及植被盖度等关键指标进行长期动态定位监测,建立“水 -肥-盐-作物”监测预警大数据信息化平台, 其中水盐监测按照 DB15/T 2675 的规定,改良效果评价按照 DB15/T 2676 的相关要求执行。 综合利用效果评价 7.3.1 经济效益 从土壤改良、设施建设、灌溉用水、劳动力投入等多个维度,全面核算盐碱地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成 本投入,综合评估改良后农作物产量提升幅度、土壤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农产品市场价值的产出效益;同DB15/T 4155 —2025 4 时关注盐碱地综合利用对农业种 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从全产业链 角度分析成本效益。 7.3.2 社会效益 通过调查统计,精准掌握盐碱地综合利用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以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实际 变化情况,科学评估盐碱地综合利用治理工作对区域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 方式,广泛收集公众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评价和建议,了解社会各界对其的认知度与满意度。

.pdf文档 DB15-T 4155-2025 盐碱地综合利用准则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4155-2025 盐碱地综合利用准则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4155-2025 盐碱地综合利用准则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4155-2025 盐碱地综合利用准则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22:31: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