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025 ⁃07⁃31发布 2026 ⁃01⁃01实施CCS P 15ICS 91.120.25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 On⁃site evalua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中国地震局  发  布DB/T 107—2025DB/T 107—2025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地震烈度初估 ……………………………………………………………………………………………… 3 6 地震现场调查与地震烈度初判 …………………………………………………………………………… 3 7 地震烈度综合判定 ………………………………………………………………………………………… 5 8 地震烈度图绘制 …………………………………………………………………………………………… 6 9 报告编写 …………………………………………………………………………………………………… 6 附录 A(资料性) 极震区烈度与震级 、震源深度的经验关系 ……………………………………………… 7 附录 B(资料性) 等震线长轴和短轴半径与震级的经验关系 ……………………………………………… 8 附录 C(规范性) 地震烈度现场调查使用表格 ……………………………………………………………… 9 附录 D(资料性) 房屋破坏等级示例照片 ………………………………………………………………… 14 附录 E(规范性)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 30 参考文献 ……………………………………………………………………………………………………… 32目  次 ⅠDB/T 107—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 本文件由地震灾害预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云南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 灾害防御中心 、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四川省地震局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林均岐、宋立军、卢永坤、黎益仕、张令心、帅向华、刘金龙、李志强、王自法、孙景江、 马强、郭恩栋、杜轲、刘如山、王东明、陶冬旺、谭明、吴今生、姜立新、李晓丽、胡伟华、郑通彦、李兆焱、杨健强、 孙甲宁、孙静。 ⅢDB/T 107—2025 引 言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现场工作的重要内容 ,地震烈度评定结果是应急救援 、灾害 损失评估和恢复重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也是灾害学 、地震工程学等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 我国具有丰富的地震烈度现场评定工作的经验 ,总结了一套评定方法和评定指标 。2020年修订完成并 颁布实施的 GB/T 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 》 ,进一步完善了地震烈度现场评定的评定指标和评定要求 , 对相应业务工作进行了规范 。制定本文件 ,旨在规范地震烈度现场评定的工作内容 、流程、方法以及结果 标准化,为业务开展和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 本文件规定的从地震烈度初估到地震现场调查与地震烈度初判 ,以及最后形成地震烈度图工作全过 程 的技术要求 ,将极大促进评定工作及其结果达成更广泛共识 ,有利于提高地震烈度现场评定的工作效率 , 提升评定结果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 ⅣDB/T 107—2025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烈度现场评定的地震烈度初估 、地震现场调查与地震烈度初判 、地震烈度综合判 定、地震烈度图绘制和报告编写的要求 。 本文件适用于震后开展的地震烈度现场评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 17740 地震震级的规定 GB/T 17742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18208 .3 地震现场工作 第 3部分:调查规范 GB/T 24335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 24336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 38226 —2019 地震烈度图制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 [来源:GB/T 17742 —2020,2.1.1] 3.2 地震灾区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 地震发生后 ,遭受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的地区 。 [来源:GB/T 18207 .1—2008,7.2] 3.3 极震区 meizoseismal area 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 [来源:GB/T 18207 .1—2008,3.8] 3.4 仪器地震烈度  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由地震观测仪器获取的地震动记录计算得到的地震烈度 。 [来源:DB/T 59—2015,3.1.1,有修改] 1DB/T 107—2025 3.5 等震线 isoseismal contour 不同地震烈度 (3.1)或地面震动强度的分界线 。 [来源:GB/T 18208 .3—2011,3.2] 3.6 烈度异常点  intensity anomaly point 在同一地震烈度 (3.1)区内,烈度值高于或低于该地震烈度区烈度值的调查点 。 3.7 烈度异常区  intensity anomaly area 在同一地震烈度 (3.1)区内,烈度值高于或低于该地震烈度区烈度值且有一定面积的局部区域 。 [来源:GB/T 18208 .3—2011,3.4,有修改] 3.8 地震烈度图  seismic intensity map 表达等震线 (3.5)空间分布及相关要素的地图 。 [来源:GB/T 38226 —2019,3.6,有修改] 3.9 地震地表破裂带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产生的破裂和变形的总称 。 [来源:GB∕T 36072 —2018,3.9] 4 总体要求 4.1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地震烈度初估 、地震现场调查与地震烈度初判 、地震烈度综合判 定、地震烈度图绘制和报告编写 。 4.2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的方法和指标应符合 GB/T 17742的规定。 4.3 应按照 GB 17740的规定使用震级 。 4.4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应综合运用现场调查结果和仪器地震烈度的实测数据 。必要时,可参考遥感解 译的震害结果 。 4.5 对地震灾区房屋进行结构类型划分时 ,同类型房屋抗震设防水准不同的应分别单独分类 。 4.6 应按照 GB/T 18208 .3的规定确定现场调查点并进行调查 。农村调查点宜以自然村为单元 ;城镇调 查点宜按街区划设单元 ,调查点的面积宜为 1.0 km2。 4.7 地震现场调查判定地震烈度值时 ,Ⅴ度(5度)及以下应以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为主要依据 ; Ⅵ度(6度)~Ⅹ度(10度)应以房屋震害为主要依据 ,同时参照生命线工程及地震地质灾害和水塔 、烟 囱等构筑物的震害 ;Ⅺ度(11度)~Ⅻ度(12度)应以房屋震害和地震地质灾害以及地震地表破裂带等 为依据。 4.8 以房屋震害为主要依据判定地震烈度值时 ,应以灾区占比较大的房屋结构类型的震害作为主要 依据。 4.9 当调查点平均震害指数值位于 GB/T 17742规定的平均震害指数重叠搭接区间时 ,应参照其他结 构类型房屋震害现象或其他评定指标综合判定地震烈度值 。 4.10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结果应给出 Ⅵ度(6度)及以上等震线 。必要时,可给出 Ⅴ度(5度)及以下等 震线。 2

.pdf文档 DB-T 107-2025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T 107-2025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 第 1 页 DB-T 107-2025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 第 2 页 DB-T 107-2025 地震烈度现场评定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21:57: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