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05 T/ZNZ 浙 江 省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学 会 团 体 标 准 T /ZNZ 336—2025 绿色食品 豇豆生产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green food cowpea 2025-05-30发布 2025-06-30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336—2025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建德市农业农村局、建德市莲 花镇人民政府、建德市大洋镇人民政府、浙江睦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洪志慧、 周凯乐、柯汉云、 戴芬、项朝旭、刘雯、李衍、赵帅锋、黄艳萍、牛 李彦、鄢婷、罗玮、项军、潘晓智、邱志强。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336—2025 1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豇豆的产地要求、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 害防治、采收、包装贮运、生产档案和追溯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豇豆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 杀虫灯 GB/T 42478 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规范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748 绿色食品 豆类蔬菜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 2619 瓜菜作物种子 豆类(菜豆、长豇豆、豌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要求 宜选择光照充足 、灌溉与排水便利,且地下水位 较低的区域进行栽培。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肥 力充足的沙壤土 为宜,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皆可。优先选择 2年以上未栽种过豇豆的地块。 产地环 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5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种植环境、抗病虫害强、产量高、品质优、耐储运,且能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品种, 如之豇618、苏豇12等豇豆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NY 2619的要求。 6 播前准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336—2025 2 6.1 整地作畦 前作收获后及早清洁田园,播种前 15 d以上清理和翻耕整地,深翻前每亩撒施生石灰 40 kg~60 kg, 深翻25 cm以上进行晒土。土壤翻耕后耙碎整平,覆盖地膜。在播种前适时再翻耕一次,提高土壤的通 气和蓄水能力,耕作深度一般控制在 20 cm~25 cm。宜精细整地,同时开沟作畦,以畦宽 100 cm、沟宽 30 cm、沟深15 cm~20 cm为宜。 注:1亩≈667 ㎡。 6.2 种子处理 已包衣的种子可直接播种。 未包衣的种子 要求颗粒大小一致、 无病虫害、 无霉变、 无损伤且籽粒充实饱满 ,宜播种前先晒种 1 d~ 2 d,再使用55℃热水烫种 15 min~20 min,并于25℃~28℃温水中 浸泡4 h~6 h。浸种完成后,将种 子捞出、晾干,以备播种。 7 播种 7.1 时期与密度 露地栽培宜在 4月~8月进行播种,设施栽培宜在 2月上旬~ 3月上旬或 7月下旬~ 8月上旬进行播种。 每亩种植 2000穴~2500穴,株距 30 cm~35 cm。可根据品种特点、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适当调整种植密 度。 7.2 直播 每穴播3粒~4粒,播种后覆土 2 cm~3 cm。每亩用种量为 1 kg~1.5 kg。 7.3 育苗移栽 采用穴盘育苗,每穴播种 2粒~3粒。夏季高温季节定植宜在晴天 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定 植后浇透定根水。 8 栽培管理 8.1 补苗 当幼苗第一对真叶开始展开时进行查苗,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苗,并及时进行补种。 8.2 间苗 当幼苗达到 1叶1心~2叶1心阶段时进行间苗操作。 8.3 定苗 当幼苗长到 3片~4片叶时,每穴应定苗 2株~3株。 8.4 搭架引蔓 植株抽蔓后,及时 进行插架引蔓。用竹竿 或木棍搭造“人”字形架,架高 2 m~2.2 m,搭架后按逆 时针方向引蔓 2次~3次。也可采用攀爬网作为生长支架,使植株茎蔓沿支架生长。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336—2025 3 8.5 打顶 主蔓满架后,及时摘除主蔓顶芽以及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生长盛期应及时剪除病叶和老枝老叶。 9 肥水管理 9.1 肥料管理 9.1.1 基肥 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 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 500 kg~1000 kg、硫基复合肥( N:P2O5:K2O=20:10:15 或相近配方) 30 kg~50 kg,整地前均匀撒施,翻耕作畦。充分拌匀后在畦中开沟埋施后覆土。 9.1.2 追肥 在复叶出现 至采收盛期前 ,追肥2次~4次。每亩每次施硫基复合肥( N:P2O5:K2O=15:10:20 或相近配 方)7 kg~10 kg。在花芽分化期, 每隔10 d~15 d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500倍液。 9.2 水分管理 出苗后,每 3 d~5 d浇水1次。开花结荚前应控制水分,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60%~65%。结荚后保 证充足供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70%~80%。高温天气及时补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10 病虫害防治 10.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和煤霉病等,虫害有蚜虫、蓟马和豆荚螟等。 10.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学药剂实行 综合防治。 10.3 农业防治 选用高抗多抗品种,增施有机肥;实行轮作;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培育壮苗;深沟高畦,科学灌 溉,严防积水;平衡施肥;及时清除杂草与病株,采收后清洁田园。 10.4 物理防治 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诱虫灯诱杀害虫,杀虫灯防虫按照 GB/T 24689.2 的规定执行;地膜覆盖土 壤,减少杂草和蓟马入土化蛹与地下害虫等的发生;用防虫网阻隔害虫成虫迁入。 10.5 生物防治 使用绿僵菌等微生物菌剂,钝绥螨、双尾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或智利小植绥螨等捕食性天敌防 控鳞翅目、缨翅目及蜱螨目等害虫。依据害虫的生物学特点,选择适宜的昆虫性诱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336—2025 4 10.6 药剂防治 农药的选择应符合 NY/T 393 的要求。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针对防治目标的具体特性,选择适宜的 高效、低毒、低风险的药剂,依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确定施药时间,合理混用、交替使用,严格执行安 全间隔期。农药的使用剂量应按农药标签的要求。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推荐用药见附录 A。 11 采收 11.1 采收标准 嫩荚商品成熟时,及时采收。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748 的要求。 11.2 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前后,避开气温较热的时间和雨天、露水时段。 11.3 采收方法 可以手工采收,也可以使用剪刀等采收工具,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采摘时,应选择生长健 康的豆荚,并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花序上的其他花蕾。 11.4 采后处理 采收下来的豇豆应放置在干净、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处进行散热。对于需要包装和储存运输的豇 豆,应在采摘后及时预冷,以达到储存所需的温度 ,预冷温度应与储存温度保持一致。 12 包装贮运 12.1 包装 应符合NY/T 658 的要求。包装物应清洁、无污染,具有一定的透气性、防潮性和抗压性。包装应 准确、清晰地加贴承诺达标合格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包装还应印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12.2 贮存 应符合NY/T 1056 的要求。贮存温度宜控制在 5℃~7℃,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 85%~90%。 12.3 运输 应符合NY/T 1056 的要求。宜采用洁净的冷藏车进行运输。短期运输温度保持在 4℃~8℃。 13 生产档案和追溯 13.1 档案管理 应按照GB/T 42478 的要求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全面真实记录生产过程相关信息,并至少保存 3年 以上。 13.2 追溯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336—2025 5 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相关信息上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主动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 浙农码等。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336—2025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推荐用药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推荐用药见表 A.1。 表A.1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推荐用药 防治对

.pdf文档 T-ZNZ 336-2025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ZNZ 336-2025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技术规范 第 1 页 T-ZNZ 336-2025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技术规范 第 2 页 T-ZNZ 336-2025 绿色食品豇豆生产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49:0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