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 CCSB21T/ZJSIA 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团体标准 T/ZJSIA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Technicalproceduresforvegetablesoybeanvarietytrials 2024-12-11发布 2024-12-30实施 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JSIA0005—2024 1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种子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燕、韩展誉、吴凤颖、许林英、傅旭军、张伟梅、陈小央、吴早贵、马志 进、周道俊、蒋凯、何勇刚、张仙平、张琪晓。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JSIA0005—2024 1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鲜食)品种试验的试验设计要求、田间管理、项目记载及标准、品质评价、 抗性鉴定、试验总结报告等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鲜食大豆品种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豆类 GB5009.8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5009.9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5009.124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19557.4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 Y/T3428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2595大豆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 DB35/T1574大豆抗炭疽病鉴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鲜食大豆vegetablesoybean 以收获采食鲜荚为主的大豆。 4田间试验 4.1试验设置 4.1.1试验组别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JSIA0005—2024 2根据试验品种的播种季节,分鲜食春大豆组、鲜食夏大豆组、鲜食秋大豆组;根据品种熟期,分 早熟组、中迟熟组。 4.1.2试验点设置 试验点须设5个或5个以上,应分设在浙江省内具有生态代表性的不同设区市,试验点应具备相 应的技术力量和试验条件。 4.1.3试验周期 一般进行2个正季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和1个正季生产周期的生产试验,生产试验也可以与第二 个生产周期的区域试验同步进行。 4.1.4对照品种 每个组别设1-2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选择同类型主栽品种,鲜食春大豆中晚熟类型以‘浙农6 号’为对照,早熟类型以‘沪宁95-1’为对照,鲜食秋大豆以‘衢鲜5号’为对照。 4.1.5品种数量 区域试验每组一般为7-12个品种(包括对照品种)。 4.1.6种子质量 试验品种、对照品种的种子应符合GB4404.2豆类大田用种标准。 4.2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安排在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且均匀、不受荫蔽、前茬一致、无除草剂残 留的地块且两年以上没有种过大豆。 4.3田间试验设计 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13-14m2,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2-3:1为宜。 2-3行/畦,采用穴播、人工定苗,中迟熟组每穴2株,早熟组每穴3株。春大豆行距0.4米,株距0.25 米;夏秋大豆行距0.45米,株距0.3米。生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大区面积不小于0.5亩,不设重复, 设置在不同田块的应同时增设对照品种。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4.4田间管理及要求 4.4.1季节安排 鲜食春大豆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早熟品种采用地膜覆盖可适当提前播种;鲜食夏大豆 一般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鲜食秋大豆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同组试验须同期播种。 4.4.2田间管理及要求 播种、施肥等田间管理按当地习惯进行,每个试验点的田间管理要求一致,单项农事操作在同一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JSIA0005—2024 3天内完成。应及时施肥、排灌、治虫、中耕除草,但不应对病害进行药剂防治,试验过程中应及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鼠、鸟、畜、禽等对试验的危害。 4.5观测记载及试验报告 记载项目包括试验概况、试验结果、品种评价等,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 B。 4.6结果汇总 4.6.1 原则上剔除缺失3个以上(含3个)小区数据或同一个品种缺失2个小区产量数据的试验点。 4.6.2 对缺失1个~2个小区产量数据的试验点进行缺区估算。 4.6.3 计算试验点各品种区组间变异系数,剔除平均变异系数显著偏大(>12%)的试验点。 4.6.4 计算试验点品种平均产量水平,剔除产量水平显著偏低或偏高的试验点。 4.6.5 计算试验点对照品种产量水平并与品种平均产量水平比较,剔除对照品种产量水平显著偏低或偏 高的试验点。 4.6.6 应剔除试验期间发生气象灾害、病虫灾害、动物为害、人为事故并对试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的试 验点。 5抗性鉴定 5.1鉴定机构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承担。 5.2鉴定项目 以大豆花叶病毒病和炭疽病为主。 5.3种子提供 从申请者提供的试验种子中提取并统一提供。 5.4鉴定时间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JSIA0005—2024 4与区域试验同步进行2个正季生产周期鉴定。 5.5鉴定方法与标准 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按照NY/T3428执行,炭疽病鉴定参照DB35/T1574执行。 5.6抗性评价 根据两年鉴定的结果,取两年中抗性较差的一年作为参试品种的最终抗性评价。 6品质鉴定 6.1理化指标检测 6.1.1检测机构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承担。 6.1.2检测项目 主要有可溶性总糖(g/100g)、淀粉(g/100g)、水分(g/100g)、蛋白质(g/100g)、脂肪(g/100g)、 氨基酸(g/100g)等。 6.1.3样品提供 由指定的区试点统一提供。 6.1.4检测时间 与区域试验同步进行2个正季生产周期检测。 6.1.5检测方法与标准 可溶性糖按照GB5009.8执行,淀粉按照GB5009.9执行,水分按照GB5009.3第一法执行、蛋 白质按照GB5009.5第一法执行、脂肪按照GB5009.6执行、氨基酸按照GB5009.124执行。 6.2品质品尝评价 品质品尝评价按照附录C的方法进行。 7特异性和纯度鉴定 7.1DNA指纹检测 7.1.1检测机构 由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7.1.2样品提供 从申请者提供的试验种子中提取并统一提供。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ZJSDIA 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ZJSDIA 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 1 页 T-ZJSDIA 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 2 页 T-ZJSDIA 0005-2024 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48:2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