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16 团体 标准 T/YNRZ 015—2025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n -Soil-Borne Fungal and Bacterial Diseases in Tomato 2025 - 07 - 18发布 2025 - 08 - 02实施 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RZ 015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陆良县经济作物推广中心、保山市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元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元谋县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岩岩、赵凯、许俊强、许彬、莫云容、吕俊恒、邓明华、黄尧瑶、范伟、杨 建立、杨正安、王扬、李凡、张丽、岳小文、念红艳、郑鹏俊、李志杨、阿建兵、李明、邵林、毛冬梅。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RZ 015 —2025 1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对象、防控技术和档 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5007 无公害食品番茄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T/YNRZ 012 -2024 番茄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 non-soilborne fungal and bacterial diseases 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其病原体传播途径不依赖土壤,而是通过空气、水、种子、昆虫或 人为活动(如工具、农事操作)等媒介扩散。这类病害的病原体主要在植物体表、种子、病残体或环境 中存活,与土传病害形成鲜明对比。 绿色防控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物抗(耐)虫品种、物 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安全用药等技术措施,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恶化病虫的生 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虫能力,在必要时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农 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植保新技术。 休棚期 fallow period in greenhouse (inter -crop interval) 在大棚种植中, 为了恢复土壤肥力、 减少病虫害、 维护设施等目的, 暂时停止种植作物的一段时间。 通常出现在两季作物种植之间或全年种植间隙。 4 防控原则 遵循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做到定期检查叶片、茎基部等易感病部位,早发现早干预。 5 防控对象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RZ 015 —2025 2 真菌性病害 灰霉病、叶霉病、白粉病、晚疫病、早疫病、灰叶斑病、炭疽病等。 细菌性病害 疮痂病、软腐病、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等。 6 防控技术 农业防控 6.1.1 田块选择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平整、通风向阳、交通方便。近 3年未种过茄科作 物的地块。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391 的要求。 6.1.2 品种选择 根据番茄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前期调查的潜在病害种类、市场和储运要求,针对性的选择抗病或 耐病的主栽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3 规定。 6.1.3 合理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轮作。 6.1.4 培育无病壮 育苗方式采用穴盘育苗,幼苗质量符合 T/YNRZ 012 -2024要求。 6.1.5 高温闷棚 宜在夏日休棚期季节高温强光下进行。闷棚应在土壤灌水、覆膜后密闭棚室 20 d~30 d,其中至少 有累计15 d以上的晴热天气;闷棚消毒后揭膜晾晒 7d~10 d,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种植。 6.1.6 肥水调控 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菌肥、配方肥及水肥一体化,根据土壤墒情, 采用膜下滴灌,或暗灌技术,按 NY/T 5007 进行。有机肥料应符合 NY/T 525 要求,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要求。 6.1.7 植株调整 合理密植,随植株生长及时吊蔓、清除侧枝、打顶及摘除老、病枝叶,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 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带到棚室外烧毁或深埋。 生物防控 10%大蒜素微乳剂 1000倍液喷施番茄全株, 3 d后轮换喷施哈茨木霉菌 500倍液与枯草芽孢杆菌 500 倍液,两者间隔 7 d交替施用;或者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3000倍液每隔 10 d喷施。 化学防控 6.3.1 药剂熏棚 每亩棚室使用 10%百菌清烟剂 400 g,傍晚密闭棚室后点燃,烟熏 8 h,次日通风≥ 24 h后备用。 6.3.2 土壤消毒 每亩撤施棉隆 20 kg,翻土深度 20 cm~30 cm,在土壤表面洒水,用农膜密闭覆盖 15 d,揭膜后整 地作畦。若露天种植时,可翻耕晒垡,减少病源菌基数。 6.3.3 药剂防控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RZ 015 —2025 3 在病害防治适期进行,喷雾均匀,不重喷不漏喷。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防治推荐药剂的 使用方法参照附录 A,农药使用符合 NY/T 393 要求。 7 档案管理 生产主体应规范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包含耕作记录、病害发生情况、防控措施及时间、安全间 隔期、气象数据等管理台账,档案保存 2年以上。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NRZ 015 —2025 4 附录 A (资料性)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防治推荐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防治推荐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见表 A.1。 表A.1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防治推荐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 病害分类 病害种类 药剂名称 含量 剂型 倍数 方法 真菌性病害 灰霉病 啶酰腐霉利 65% 水分散粒剂 1500 喷雾 异菌脲 45% 悬浮剂 1000 喷雾 唑醚氟酰胺 42.4% 悬浮剂 1000 喷雾 叶霉病 唑醚氟酰胺 42.4% 悬浮剂 1000 喷雾 氟菌戊唑醇 35% 悬浮剂 1000 喷雾 氟硅唑 10% 水乳剂 1000 喷雾 白粉病 醚菌酯 30% 悬浮剂 2000 喷雾 乙嘧酚磺酸酯 25% 水乳剂 2000 喷雾 唑醚氟酰胺 42.4% 悬浮剂 1000 喷雾 晚疫病 霜脲锰锌 70% 水分散粒剂 1000 喷雾 烯酰吗啉 80% 水分散粒剂 2000 喷雾 氰霜唑 35% 悬浮剂 2000 喷雾 早疫病 代森锰锌 80% 可湿性粉剂 1000 喷雾 异菌脲 45% 悬浮剂 1000 喷雾 苯醚甲环唑 40% 悬浮剂 2000 喷雾 噁酮锰锌 68.75% 水分散粒剂 1500 喷雾 灰叶斑病 醚菌酯 30% 悬浮剂 2000 喷雾 苯醚甲环唑 40% 悬浮剂 2000 喷雾 炭疽病 苯甲吡唑酯 40% 悬浮剂 2000 喷雾 咪鲜胺 25% 乳油 2000 喷雾 细菌性病害 疮痂病、软腐 病、细菌性斑点 病、细菌性髓部 坏死病 春雷喹啉酮 36% 悬浮剂 1000 喷雾 中生菌素 6% 可湿性粉剂 2000 喷雾 氢氧化铜 77% 可湿性粉剂 1000 喷雾 注1:表中列举的化学农药剂型和剂量并非唯一选择,也可选择其他不同剂量或剂型的登记品种; 注2:针对特定病害的防治,应优先采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施用,若抗药性风险较高或单一防控不足, 可基于协同增效原则进行复配使用,以延缓抗药性发展并提升综合防控效能。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YNRZ 015-2025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YNRZ 015-2025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 1 页 T-YNRZ 015-2025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 2 页 T-YNRZ 015-2025 番茄非土传真菌性与细菌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47: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