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团体标准 T/HBYY009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祁紫菀 2025-06-17发布 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中药材学会、河北省中医药发展中心、河北省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葛淑俊、孟义江、杨太新、裴林、刘晓清、王笑颖、蔡景竹、刘国库、欧阳艳 飞、靳爱红。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河北省道地药材祁紫菀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地药材紫菀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紫菀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祁紫菀Qiziwan 产于安国市及周边地区的紫菀。 4来源和形态 4.1来源 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干燥根和根茎。 4.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cm。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 0.3cm;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茎直立粗壮。基生叶长椭圆形,连柄长20~50cm, 宽3~13cm,茎生叶狭长;中脉粗壮,与5~10对侧脉在下面突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 伞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舌状花管部长3mm,舌片蓝紫色,管状花长6~7mm。瘦果 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紫菀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记载:“味苦温。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 去蛊毒痿蹶,安五藏。生山谷。” 南北朝《名医别录》记载:味辛,无毒。主治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一名紫茜,一青苑。生房陵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款冬为之使;恶天雄、瞿麦、雷 远志。畏茵陈蒿。)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南朝梁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紫菀,味苦、辛,温,无毒。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 去蛊毒、痿蹶,安五脏。治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一名紫,一名青菀。生 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款冬为之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 蒿。)近道处处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细。有白者名白菀,不复用。” 唐代苏敬等编著《新修本草》记载如下:紫菀,味苦、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 去蛊毒、痿蹶,安五脏。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一名紫茜,一名青菀。 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 宋《本草图经》又名《图经本草》,记载:紫菀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今耀(今陕西耀县)、 成(今甘肃徽成县)、泅(今安徽泅县)、寿(今安徽寿县)、台(今浙江临海县)、孟(今河南孟县) 诸州、兴国军(今江西南)皆有之。三月内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内开黄紫白花; 结黑子。本有白毛,根甚柔细。二月、三月内取根,阴干用。 明《本草蒙筌》:紫菀,味苦、辛,气温。无毒。近道多生,真定(郡名,属北真隶)独胜。根甚 柔细,春初采收。水洗净去头,蜜浸宿焙用。忌雷丸、远志,恶瞿麦、天雄。畏茵陈蒿,使款冬蕊。主 咳逆痰喘,肺痰吐脓;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虚劳不足能补,蛊毒痿堪驱。仍佐百部款冬,研末姜梅 汤下。共治久嗽,立建神功。 《中国植物志》载:紫菀Astertatarieus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生,茎直立,常有不定根,有棱 及沟,被疏毛,边缘为舌扰花,舌片蓝紫色,花期7-9月。与古代本草对紫苑的记载相当吻合,产地也 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集注》、《图考》所言即今之紫菀,《图经本草》所言紫莞开黄花、自花者非本属植物。 《证类本草》成州紫苑图乃紫荒幼苗,只有基生叶无地上茎:泅州紫苑图为未开花的地上茎及茎生叶的 形态。 5.2产地沿革 紫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从陶弘景的描述及历代本草记载来看,紫菀原产河北、安徽、陕西、 河南等省,在荒地、路边等随处可见,紫菀品种古今变化不大。 南北朝《名医别录》曰“生房陵及真定、邯郸”,房龄在今湖北十堰市附近,真定即正定,与邯郸 均在河北省。 北宋《图经本草》“紫苑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今耀、成、泅、寿、台、孟诸州、兴国军皆有 之。”耀即今陕西耀县,成为今甘肃徽成县,泅为今安徽泅县,寿即今安徽寿县,台为今浙江临海县, 孟即今河南孟县,兴国军即今江西南,指紫菀在南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紫菀,味苦、辛,气温。无毒。近道多生,真定(郡名,属北真隶。)独 胜。根甚柔细,春初采收。水洗净去头,蜜浸宿焙用。忌雷丸、远志,恶瞿麦、天雄。畏茵陈蒿,使款 冬蕊。主咳逆痰喘,肺痰吐脓;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虚劳不足能补,蛊毒痿堪驱。仍佐百部款冬, 研末姜梅汤下。共治久嗽,立建神功。 清《本草纲目》则记载“沂、兖以东皆有之”。 《增订伪药条辨》曰“凤阳府亳州龙王庙四乡出者,须根粗软糯,色紫红,硬梗少者佳。” 《中药大辞典》、《新编中药志》、《中华本草》等现代本草记载:“紫菀主产安徽亳州、涡阳及 河北安国,其中河北安国、安徽亳县、涡阳均为栽培”。 《祁州中药志》记载:“祁州所产紫菀,根粗且长,质柔韧。因其质地纯正,药效良好,畅销全国 各地,故名祁紫菀”;亳紫菀之名,出现在民国《药物出产辩》,在清光绪20年《亳州志》将其作为药 材列出。 赵橘黄在《祁州药志》中表明“紫菀自祁州本帮所得者,乃亳州(亳紫菀)移植于祁州之种,即Aster tataricusL.f.之根”。 6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6.1道地产区 安国市及周边地区。 6.2生境特征 紫菀适应广泛,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要求不严,适宜在温暖湿润、海拔1500m以下种植。 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内温差大,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约12.4℃,年平均日 照时数约2628h,日照率为60%。年平均降水量约555.3mm。0℃以上活动积温约为4736℃,pH值7.8~8.2。 7质量特征 7.1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紫菀的相关质量规定。 7.2性状特征 紫菀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 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HBYY 009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祁紫菀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HBYY 009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祁紫菀 第 1 页 T-HBYY 009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祁紫菀 第 2 页 T-HBYY 009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祁紫菀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25: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