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团体标准 T/HBYY008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苦参 2025-06-17发布 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中药材学会、河北省中医药发展中心、河北省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总站、河北省 中医药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灵娣、李晓东、吴楠、姜涛、田溪、宋雪、欧阳艳飞、靳爱红、刘铭、田伟、 贾东升、刘敏彦、杨卫宵、王玉洁、温春秀、甄云、谢晓亮、裴林、何培。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河北省道地药材苦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地药材苦参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苦参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苦参Kushen 产于河北承德市、张家口市、安国等地的苦参。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 4.2形态特征 多生草本或亚灌木,少数呈灌木状。株高0.5~1.3m。根圆柱形,侧根发达。表面灰棕色、棕黄色; 栓皮薄,纵向皱裂脱落。茎坚实,基部圆柱形、中上部有皱棱。幼茎疏被柔毛,成株无毛。单数羽状复 叶,互生,小叶11~21枚(一年生幼苗小叶片为3~15枚),披针形,先端渐尖,长3~6cm,宽1.2~2.3cm, 叶背面疏被白色短柔毛,叶片中脉下面隆起。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25cm,花多数,排列疏松 或稍密,花梗纤纫,长约0.7cm,苞片线形;花萼钟状,长约0.55cm,宽约0.6cm;疏披短柔毛;花冠蝶 形,比花萼长1倍,白色、淡黄或豆黄白色;有槐花香味。荚果长5~10cm,呈四棱形,缺粒种子间稍缢 缩。疏披短柔毛或近无毛。成熟后背脊翅起开裂;种子1~9粒不等,长卵形,稍压扁,黄绿色、淡棕色 或棕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记载:“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骄槐……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生汝南及田野”。《大观本草》引陶弘景之言:“今出近道,处处有,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 子作荚,根味至苦恶。”北宋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 茎并生,苗高三二尺。叶碎青色,极似槐叶,故有水槐名。春生冬凋,其花黄白,七月结实如小豆子。” 北宋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记载:“苦味寒,无毒”,其中所附四种苦参图不尽相同,其中成德军(今 河北正定)和秦州(今甘肃秦安)与今之相近,而西京(今河南洛阳)和邵州(今湖南邵阳)与今之不 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槐似叶形名也”“七八月结角如萝卜 子,角内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 据以上古代典籍所记载的苦参的形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的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是一致的。 5.2产地沿革 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载:“今出近道,处处有。叶 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英,根味至苦恶。”《名医别录》记载:“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 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唐朝《千金翼方》记载:“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汝南是今属河 南省驻马店。宋代《本草图经》记载:“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今近道处处皆有之”。北宋唐慎微 在《证类本草》中记载:“苦味寒,无毒”,其中所附四种苦参图不尽相同,其中成德军(今河北正定) 和秦州(今甘肃秦安)与今之相近,而西京(今河南洛阳)和邵州(今湖南邵阳)与今之不同。明代《本 草蒙筌》记载:“苦参,田野山谷,随处有生。” 《道地药材图典·三北卷》中认为东北平原、太行山脉、秦巴山区既是苦参主产区,也是苦参的适 宜种植区。其中华北分卷山西省项中提到苦参药材主产山西武宁、山阴,湖北应城、孝感,河南嵩县, 河北易县、安国。 现代《中药炮制》记载:“苦参我国各省均产。”《河北省中药资源发展报告》写:“市场上苦参 货源较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均有发展种植,且家种已成规模。”环球农业网中报道:“苦参一 般在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产量比较高的地区有山西、湖北、河南和河北”,中药材天地网报道:“苦 参在河北承德市围场、张家口市赤城县及安国有分布。” 经本草考证,古代多认为汝南、正定、秦州为苦参的道地产地。现代,苦参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以河北、河南、山西、湖北产量较大。苦参生长适应能力强,常生于海拔低于1500米的山坡、沙地草坡 灌木林中。产地沿革见表1。 表1苦参产地沿革 年代 出处 产地及评价 南北朝《名医别录》 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 《本草经集注》今出近道,处处有。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英,根味至苦恶。 唐 《千金翼方》 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 宋 《本草图经》 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今近道处处皆有之。 明 《本草蒙筌》 苦参,田野山谷,随处有生。 现代《道地药材图典·三北 卷》东北平原、太行山脉、秦巴山区既是苦参主产区,也是苦参的适宜种植区。 华北分卷山西省项中提到苦参药材主产山西武宁、山阴,湖北应城、孝感, 河南嵩县,河北易县、安国。 《中药炮制》 苦参我国各省均产。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河北省中药资源发 展报告》市场上苦参货源较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均有发展种植,且家种已成 规模。 环球农业网苦参一般在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产量比较高的地区有山西、湖北、河南 和河北。 中药材天地网 苦参在河北承德市围场、张家口市赤城县安国有分布。 6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6.1道地产区 河北蔚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6.2生境特征 多生于海拔800~1800m的山坡、灌丛、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 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喜温和高燥气候环境, 耐寒,可耐受-30℃以下的低温,亦耐高温。喜肥又耐盐碱。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303.1小时,年无霜期81~204天;年 均降水量484.5毫米,降水量分布特点为东南多西北少;1月平均气温在3℃以下,7月平均气温18℃至27℃, 四季分明。 7质量特征 7.1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苦参的相关质量规定。 7.2性状特征 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 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型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 微,味极苦。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M].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卷第三[M].尚志钧校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孙思邈.千金翼方.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4]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陈嘉漠撰.本草蒙筌.[M].王淑民等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6]王强.道地药材图典:三北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9-120. [7]王英姿.中药炮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21. [8]郑玉光.中华本草[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1.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HBYY 008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苦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HBYY 008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苦参 第 1 页 T-HBYY 008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苦参 第 2 页 T-HBYY 008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苦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25: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