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团体标准 T/HBYY007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地骨皮 2025-06-17发布 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中药材学会、河北省中医药发展中心、河北省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东来、郑玉光、裴林、段绪红、张丹、郭龙、薛紫鲸、何培、程喜真、欧阳 艳飞、靳爱红。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河北省道地药材地骨皮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地药材地骨皮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地骨皮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地骨皮Digupi 产于河北巨鹿县及周边地区的地骨皮。 4来源和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的干燥根皮。 4.2形态特征 多分枝灌木,高0.5~1m,栽培时可达2m多;枝条细弱,弓状弯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纵条纹, 棘刺长0.5~2cm,生叶和花的棘刺较长,小枝顶端锐尖成棘刺状。叶纸质或栽培者质稍厚,单叶互生 或2~4枚簇生,卵形、卵状菱形、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长1.5~5cm,宽0.5~ 2.5cm,栽培者较大,可长达10cm以上,宽达4cm;叶柄长0.4~1cm。花在长枝上单生或双生于叶腋, 在短枝上则同叶簇生;花梗长1~2cm,向顶端渐增粗。花萼长3~4mm,通常3中裂或4~5齿裂,裂片 多少有缘毛;花冠漏斗状,长9~12mm,淡紫色,筒部向上骤然扩大,稍短于或近等于檐部裂片,5深 裂,裂片卵形,顶端圆钝,平展或稍向外反曲,边缘有缘毛,基部耳显著;雄蕊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 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丝在近基部处密生一圈绒毛并交织成椭圆状的毛丛,与毛丛等高处的花冠筒内 壁亦密生一环绒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弯,柱头绿色。浆果红色,卵状,栽培者可成长矩圆状或 长椭圆状,顶端尖或钝,长7~15mm,栽培者长可达2.2cm,直径5~8mm。种子扁肾脏形,长2.5~3 mm,黄色。花果期6~11月。 5历史沿革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5.1品种沿革 《神农本草经》枸杞项下记载:“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辅。味苦,寒,无毒…… 生平泽及诸丘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该书最早记载了枸杞全株药用。南北朝 时期《名医别录》记载:(枸杞)“根大寒,子微寒,无毒……一名羊乳,一名却暑,一名仙人杖,一 名西王母”。明确记载了枸杞的根可以入药。 宋代《本草图经》记载:“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而软薄,堪食,俗呼为甜菜。其茎干高三五尺,作 丛。六月、七月生小红紫花。随便结红实,形微长如枣核。其根名地骨”。根据《本草图经》记载的产 地为茂州(即今四川北川、汶川等地),今这些地区只分布枸杞LyciumchinenseMill.。元代《汤液本 草》首次把地骨皮单立条目,后世本草书籍也将地骨皮单列,并沿用地骨皮名称,书中记载:“气寒, 味苦,阴也,大寒,无毒”。但是仅记述了其性味功效,未描述其植物形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枸杞项下记载,“本经所列气味主治,盖通根、苗、花、实而言,初无分别也。后世以枸杞子为滋补药, 以地骨皮为退热药,始歧而二之”。明代《救荒本草》中记载:“根名地骨……其茎干高三五尺,上有 小刺。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而软薄,茎叶间开小红紫花,随便结实,形如枣核,熟则红色……陕西枸杞长 一二丈,围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诸处。生子如樱桃,全少核。暴干如饼,极烂有”,《本 草纲目》中对地骨皮的来源描述与《本草图经》记载无异,所以推出其为枸杞LyciumchinenseMill., 明代《本草蒙筌》记载:“枸杞子,味甘、苦。近道田侧俱有,甘肃州并属陕西者独佳。春生嫩苗,作 茹爽口。秋结赤实,入药益人。依时采收,曝干选用……紫熟味甜,粗小膏润者有力。亦黯味淡,颗大 枯燥者无能……地骨皮者,即此根名,惟取皮用”。根据秋天结红色的果实,味甘、苦,可以判断出地 骨皮的原植物为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根据甘肃州并属陕西者独佳可以推断为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其果实入药为枸杞子,根皮入药为地骨皮。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述了地骨 皮为枸杞LyciumchinenseMill.的干燥根皮。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重新规定了地骨皮为茄 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皮。 综上所述,古人所论之地骨皮与今之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的原植物特征一致,说明古今药用地骨皮当为同一基原,而河北地骨皮的主流基原为茄科 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 5.2产地沿革 枸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生平泽及诸丘陵阪岸”,该文中仅记述了其生长环境,并未对其产 地进行描述。南朝《名医别录》记载:“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明确指出枸杞产地在常山,即 今河北正定一带,这是最早记录枸杞产地的文献。 南朝《本草经集注》中枸杞项下记载:“今出堂邑,而石头烽火楼下最多”堂邑今江苏六合县。宋 代《本草图经》记载:“生常山平泽,今处处有之”。同时还记载:“世传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蓬莱 县今山东境内。同朝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作数寸无刺,根 皮如厚朴,甘美异于他处”。这里的陕西是指今之陕西和宁夏的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西南部、 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 明朝《本草纲目》记载:“古者枸杞、地骨取常山者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皆可用。后世惟取陕西 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今陕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厚根粗。河西及甘州 者……异于他处者”。常山今河北正定一带,陕西今陕西和宁夏的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西南部, 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甘州今甘肃高台以东弱水上游、陕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即今以宁夏 为中心的河套地区、河西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地区所产质量优异。《中国药材学》:“(地骨皮) 主产于河北、山西、河南、浙江、江苏、宁夏。”《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地骨皮)主产 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南、甘肃、山东等地。”综上所述,古代本草最早记载地骨皮产于常 山,而后发现在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区也有分布,且认为河北常山一带所产地骨皮品质优良。《祁州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中药志》记载:“枸杞子在安国种植历史悠久,根皮(地骨皮)亦可供药用。”河北巨鹿现有枸杞栽培, 主要出产地骨皮,且栽培历史悠久。 经本草考证,地骨皮产地以河北、山西、江苏、甘肃、宁夏等地为主,主要生长干旱的山坡、荒地、 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生长适应性强,对环境无特殊要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但 随着临床需求的日益增多,野生资源供不应求,现今主要以栽培为主。 表1地骨皮产地沿革 年代 出处 产地及评价 秦汉《神农本草经》枸杞……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常山,即今河北正定一带。 南北朝《名医别录》(枸杞)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 宋《本草经集注》今出堂邑,而石头烽火楼下最多。堂邑即今江苏六合县一带。 《梦溪笔谈》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作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 他处。 《本草图经》生常山平泽,今处处有之。世传蓬莱县南丘村多枸杞。 明 《本草纲目》古者枸杞、地骨取常山者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皆可用。后世惟取陕西 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今陕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 大树,其叶厚根粗。 现代《中国药材学》主产于山西、河南、浙江、江苏、河北、宁夏;以山西、河南产量大, 江苏、浙江产的质量佳。 《中国道地药材》现时仍以北方干早山区为主产,河北邢台及辽宁朝阳所产量大质优……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 《金世元中药材传 统鉴别经验》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南、甘肃、山东、东北、江苏、 浙江等地。 《祁州中药志》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河南、甘肃、山东、东北、江苏、 浙江等地。 6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6.1道地产区 河北省巨鹿县及周边地区。 6.2生境特征 枸杞常生于海拔65m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喜生长在pH8~8.2的石灰 性土壤中。年平均气温14℃左右,冷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3~0.6℃,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5.9℃,年平 均降水量504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春季气候相对干燥,降 水量偏少,4月份气温回升快;夏季,6、7、8三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天气很潮湿;秋季, 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气候宜人,相对潮湿,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盛行西北风,气 候寒冷,天气晴朗少云,降水相对较少。 7质量特征 7.1质量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地骨皮的相关质

.pdf文档 T-HBYY 007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地骨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HBYY 007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地骨皮 第 1 页 T-HBYY 007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地骨皮 第 2 页 T-HBYY 0077-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地骨皮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24:4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