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团体标准 T/HBYY007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丹参 2025-06-17发布 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中药材学会、河北省中医药发展中心、河北省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石家庄科农中药材研究所、河北省中医药科 学院、河北博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理工大学、镇江药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春秀、齐琳琳、孙良丹、谢晓亮、贾东升、谢超、刘灵娣、姜涛、刘铭、田 伟、杨卫宵、靳爱红、欧阳艳飞、何培、裴林。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河北省道地药材丹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北省道地药材丹参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丹参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丹参Danshen 主产于河北省灵寿县、行唐县、安国市及周边地区的丹参药材。 4来源和形态 4.1来源 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4.2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长5cm~15cm,直径4mm~14mm,疏生支 根。茎直立,高40cm~80cm,四稜形,具槽,密被长柔毛,多分枝。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cm~ 7.5cm,密被向下长柔毛,小叶3~5(~7),长1.5cm~8cm,宽1cm~4cm,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 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具圆齿,草质,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长2mm~ 14mm,与叶轴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6花或多花,下部者疏离,上部者密集,组成长4.5cm~17cm具长梗 的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略被疏柔毛,比花 梗长或短;花梗长3mm~4mm,花序轴密被长柔毛或具腺长柔毛。花萼钟形,带紫色,长约1.1cm,花后 稍增大,外面被疏长柔毛及具腺长柔毛,具缘毛,内面中部密被白色长硬毛,具11脉,二唇形,上唇全 缘,三角形,长约4mm,宽约8mm,先端具3个小尖头,侧脉外缘具狭翅,下唇与上唇近等长,深裂成2 齿,齿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紫蓝色,长2cm~2.7cm,外被具腺短柔毛,尤以上唇为密,内面离冠筒 基部约2mm~3mm有斜生不完全小疏柔毛毛环,冠筒外伸,比冠檐短,基部宽2mm,向上渐宽,至喉部宽 达8mm,冠檐二唇形,上唇长12mm~15mm,镰刀状,向上竖立,先端微缺,下唇短于上唇,3裂,中裂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长5mm,宽达10mm,先端二裂,裂片顶端具不整齐的尖齿,侧裂片短,顶端圆形,宽约3mm。能育雄蕊2, 伸至上唇片,花丝长3.5mm~4mm,药隔长17mm~20mm,中部关节处略被小疏柔毛,上臂十分伸长,长14mm~ 17mm,下臂短而增粗,药室不育,顶端联合。退化雄蕊线形,长约4mm。花柱远外伸,长达40mm,先端 不相等2裂,后裂片极短,前裂片线形。花盘前方稍膨大。小坚果黑色,椭圆形,长约3.2cm,直径1.5mm。 花期4~8月,花后见果。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书中云:“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 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郄蝉草。生川谷。” 有关丹参的产地记载始于《名医別录》,该书记载:“生桐柏山(今河南南阳桐柏境内)及太山(今 山东泰安一带),五月采根。”说明当时丹参主产于今山东、河南一带。 南北朝《本草经集注》对“桐柏山”有更为详细的解释,云:“此桐柏山(今河南南阳桐柏境内), 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非江东临海(今浙江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 处处有之,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指出前人所说的桐柏山为今河南南阳之桐柏,而非江东 临海之桐柏,其所描述的“茎方有毛,紫花”的特点与唇形科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一致。 五代后蜀《蜀本草》云:“叶似紫苏,有细毛,花紫,亦似苏花,根赤,大者如指,长尺余,一苗 数根。今所在皆有,九月、十月采根。”本书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丹参的形态特征进 行了补充。 宋代《本草图经》云:“生桐柏山川谷(今河南南阳桐柏境内)及泰山(今山东泰安一带),今陕西 (今陕西大部分地区)、河东州郡(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及随州(今湖北随州、枣阳、大洪山,河南 桐柏一带)亦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秆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 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五月采,曝干。”依此描述结合所附药图来看,与今 唇形科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基本一致。 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云:“【地】〔图经曰〕出桐柏山川谷(今河南南阳桐柏境内)及泰山 (今山东泰安一带),陕西(今陕西大部分地区)、河东州郡(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亦有之。(道地) 随州(今湖北随州、枣阳、大洪山,河南桐柏一带)。”首次指出丹参的道地产区为随州。然根据其所附 的图,叶片对生、穗状花序的特点来看,却不似今所用之正品。因此,随州未被后世推崇为丹参的道地 产区,直到今天,随州一带也未作为丹参的主流产区。 其后历代本草文献对丹参均有记载。根据各文献所描述的植物形态、产地及所附图,结合当前丹参 属植物的分布情况,认为历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的丹参药材主流应为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 这点古今基本一致,个别地区尚有区域性使用同属近缘品种的情况。 5.2产地沿革 丹参始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丹参,……生川谷”。最早记录丹参产地的是《吴普本草》: “生桐柏,或生太山(今山东泰安一带)山陵阴”。《名医别录》中关于丹参产地的描述很有可能引用了 吴普对丹参产地的记载,曰:“生桐柏山(今河南与河北交界处桐柏山)及太山(今山东泰安一带),五 月采根,暴干”。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对“桐柏山”有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曰:“此桐柏山,是淮 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义阳国,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非江东临海(今浙江临海)之桐柏也。”指 出前人所说的桐柏山为今河南南阳之桐柏县,而非江东临海之桐柏。 宋代《嘉佑本草》:“今所在皆有”。苏颂《本草图经》增加丹参产地,“生桐柏山川谷(今河南桐柏 县境内)及泰山(郡名,今山东泰安一带),今陕西(今陕西大部分地区)、河东州(今山西绝大部分地 区)郡及随州(今湖北随州、枣阳、大洪山,河南桐柏县一带)亦有之”。宋代丹参产地向西扩展,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增陕西、山西、湖北随州等地区,并认为“处处有之”,此后的本草文献中均沿用“处处有之”的说法。 说明宋代已经知道丹参分布范围较广,以当时的国界,几乎大部分地区均有。该时期本草所记载的产地 如山东、湖北、陕西、山西、河南等地,与当今丹参的主要产区已经基本一致。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地]《图经》曰:出桐柏山川谷(今河南桐柏县境内)及泰山(今 山东泰安一带),陕西(今陕西大部分地区)、河东州郡(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亦有之。[道地]:随州 (今湖北随州)”首次指出丹参的道地产区为随州。李中立《本草原始》:“始生桐柏山谷(今河南桐柏 县境内)及泰山(今山东泰安一带),今陕西(今陕西大部分地区)、河东州郡(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 及随州(今湖北随州)皆有之。”与宋代丹参产地记载相一致。 清《握灵本草》:“近地处处有之。”《本草崇原》:“生桐柏川谷及泰山,今近道处处有之。”《植物名 实图考》:“处处有之。” 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载:“出桐柏川谷,今近道处处有之……产安徽古城(今安徽合肥)形状同 前,亦佳。产凤阳定远、白阳山漳洧者,芦细质松,多细枝次。产四川者,头小枝粗,肉糯有白心,亦 次。郑君所云土丹参,或即川丹参也。抑或福建土产之一种,别具形态,余未之见也”。《药物出产辨》 云:“丹参产四川龙安府[四川省北部,辖平武(今四川省平武县)、江油(今四川省江油市)、石泉(今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彰明(县治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彰明镇涪江西)]为佳,名川丹参。有产安徽、 江苏,质味不如”。据《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及《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均记载,20 世纪50年代以前丹参以野生为药用主要来源,仅有四川有少量家种产品,6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均有引种, 目前丹参的主要栽培产区与历代本草提及的产地较为接近。 从本草考证来看,丹参的产地越来越广泛,先有河南、山东,后依次增加了湖北、陕西、四川、安 徽、山西。其道地产区的变迁较大,明朝时为湖北随州,民国时为安徽、四川。历代本草中所提及的丹 参产地与今丹参的主要栽培产区(山东、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地)较为接近。而河北省的 “灵寿丹参”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已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在全国享有盛名。灵寿丹参品质 上乘,数量可观。自古有“拉不完的陈庄(灵寿地名)草,填不满的祁州(河北安国)城”之说。据明、 清两代的《灵寿县志》记载:“灵寿慈水源头生产红根(丹参),根茎多条,表皮紫红。味苦性寒,可活 血祛瘀,安神消痈。

.pdf文档 T-HBYY 007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丹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HBYY 007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丹参 第 1 页 T-HBYY 007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丹参 第 2 页 T-HBYY 0076-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 丹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24: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