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CCSB05 FSSJ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团体标准 T/FSSJSYNY009—2025 岫岩滑菇全熟料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oductionofFullySterilizedSubstrateCultivationof PholiotanamekoinXiuyanCounty 草案版次选择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5-06-09发布 2025-06-09实施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JSYNY009—2025 I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辽宁省食用菌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三友农业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岫岩县 农业农村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存兵、赵靖羽、曹君、刘岩岩、邹世龙、李莹莹、祁忠德、李红、洪玲、杜 坤、王宇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JSYNY009—2025 1岫岩滑菇全熟料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滑菇的栽培环境、场地选择、栽培技术、采收、病虫害防治、生产记录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岫岩滑菇全熟料层架模式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滑菇pholiotanameko 滑菇又称光帽鳞伞、滑子蘑、珍珠蘑等。在分类学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 菇科、鳞伞属。 4场地选择 4.1环境要求 场地选择应符合GB3095和NY/T2375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 4.2设施选择 采用二场制,菌袋生产阶段在暖棚进行,出菇生产阶段在日光温室或冷棚进行。 5栽培 5.1栽培方式 采用全熟料袋栽的层架栽培模式。 5.2生产季节 每年3月初~4月底进行菌棒制作、灭菌和接种;3月~8月中下旬进行发菌越夏管理;9月初~11月 底进行出菇管理。 5.3栽培品种及菌种选择 栽培品种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或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进 行3年以上时间栽培试验验证的品种。应用菌种应从具备相应生产和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菌种质 量符合NY/T1742要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JSYNY009—2025 25.4栽培基质 5.4.1原料选择 栽培原料由主料和辅料组成,要求如下: a)主料:阔叶硬杂木屑,木屑颗粒度6mm~10mm,质量应符合NY5099要求。 b)辅料:麦麸、轻质碳酸钙,质量应符合NY5099要求。 c)生产用水标准应符合GB5749要求。 5.4.2栽培料配方 表1配方成分及比例 配方名称 配方成分及比例 配方1阔叶木杂木屑71%、玉米芯15%、麦麸18%、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 60%~63%,pH7.0~7.5 配方2阔叶木杂木屑41%、阔叶木锯末20%、玉米芯20%、麦麸18%、轻质碳酸钙1%, 含水量60%~63%,pH7.0~7.5。 配方3阔叶木杂木屑79%、麦麸20%、轻质碳酸钙1%,含水量60%~63%,pH7.0~ 7.5。 5.5菌袋制作 5.5.1拌料 按生产数量和配方中主辅料的比例、含水量称重,采用二次拌料方式,拌料时间在35min~45min, 充分混匀,装袋前pH值7.0~7.5。 5.5.2装袋制棒 选用规格为(15cm~20cm)×60cm,厚度不小于0.05mm的聚乙烯(PE)折角袋,采用自动装袋 机装料,要求松紧适中不松散呈棒状,封口紧密,菌棒表面无破损和刺孔。不同规格菌袋装料量见表2。 表2菌袋规格与装料量 菌袋规格 装料量 15cm×60cm 2.3kg~2.4kg 16cm×60cm 2.6kg~2.8kg 17cm×60cm 2.9kg~3.1kg 20cm×60cm 4.5kg~5.5kg 5.5.3灭菌 装好的菌棒在4h~5h内进入灭菌灶/柜,采用常压灭菌方式灭菌。快速升温达到100℃,保持10h~ 18h。停火后焖锅4~6h,灭菌结束。 5.5.4菌棒堆放、冷却与消毒 待灭菌锅(柜)温度自然冷却至70℃~80℃时,将菌棒移至发菌棚,棚内设置临时接种账,按接 种账大小为单元堆放。将菌棒顺棒品字堆垛8~10层,排垛间隔5cm,自然冷却。 待袋内温度降低至25℃以下,使用气雾消毒剂按照4g/m3剂量于接种账内菌种、工具、接种服、菌 棒与空间统一封闭熏蒸消毒。次日早上进入接种。 5.5.5接种 菌棒与菌种袋温度处于18℃~23℃,且温差不大于2℃时开始接种。接种人员、器具、菌棒及菌种 袋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利用打孔器在菌棒一面等距打接种孔4个,孔深2cm~2.5cm,边孔距菌棒 边缘3cm~4cm。取核桃大小菌种块塞满接种孔并紧密压实。接种后菌棒采用外套袋或成排覆膜方式覆 盖封口。 5.6发菌管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JSYNY009—2025 35.6.1发菌环境 发菌培养场所要求避光、洁净、通风良好,且具备温度有一定控制能力。空气相对湿度45%~65%, 环境温度调控18℃~23℃恒温,菌垛及菌棒内部温度18℃~23℃。 5.6.2菌棒摆放 接种后,菌棒按照接种点朝上方向,依然按原来顺棒码垛摆放,叠高不超过11层(图1),最上层 菌棒接种点朝向斜下方。每排堆垛留有8cm~10cm距离。发菌棚室内菌棒密度为65棒/m2~70棒/m2。 图1菌棒摆垛示意图 5.6.3翻堆倒垛 接种点菌丝圈直径达到5cm以上连盘时,开始翻堆倒垛,同时脱掉外套袋或封口覆膜,将中间层温 度较高菌棒移至上下两端,且将堆垛中心或发菌棚中心菌棒移至外侧或棚室两端。翻堆期间或菌丝长满 后根据不同位置菌棒菌丝发育差异性进行不定期倒垛。发菌期倒垛次数1~2次。初次翻堆倒垛开始,菌 棒堆垛改为3×3三角型(图2)或2×2“井”字形(图3)码垛摆放,堆垛排列横平竖直,垛间距10cm 以上。 图2菌棒3×3三角形码垛示意图 图3菌棒2×2“井”字形码垛示意图 5.6.4越夏管理 当菌棒菌丝长满以后,天气逐渐回暖,直到进入高温天气阶段,须进行菌棒越夏管理。初春保持恒 温,尽量缩小温差,保持通风暗光;越夏期间白天温度保持26℃以下,接近或超越28℃,必要时采取 降温措施。保持暗光、通风、阴凉,切忌高温闷棚。防止高温烧菌和病虫害发生。直到8月中旬以后, 棚内温度夜间降温至18℃以下,开始出菇管理。 5.7出菇管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JSYNY009—2025 45.7.1划面 将接种点两侧2cm~5cm处各划深0.2cm的口,并割除中间部位塑料膜。 5.7.2催蕾 菌丝经过划面后,培养3d~5d,开始向菌棒表面轻喷雾状水,使菌棒含水量逐渐提高到75%~80%,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控制温度10℃~20℃,昼夜温差6℃~10℃,待菌棒表面出现白色或米 黄色颗粒状原基时催蕾完成。 5.7.3出菇环境 子实体温度控制在10℃~20℃,昼夜温差8℃~10℃,空间湿度85%~90%,出菇棚散射光300lx~ 500lx。子实体直径达到1cm~1.5cm时,停止喷淋浇水,采用雾化补水,并在每天早、中、晚通风 3次,每次20min~40min。 5.8转潮管理 滑子菇采收后,应及时将菌棒表面的子实体残留物清理干净,然后停水3d~5d,加大通风量,让 菌丝恢复生长。然后浇大水调控空气相对湿度至90%以上,经15d~20d催蕾出菇管理后,又产生 新的菇蕾。如此管理可采收3~4潮菇。 6采收 6.1采收标准 菌柄长5cm~8cm,菌盖2cm~3cm,菌盖下方的内菌膜尚未开裂时采收。 6.2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手握住菇丛根部轻轻拧下,除根后置于阴凉处保存。 表3产品加工及采收标准 产品加工 采收标准 腌渍品 菌柄长5cm~8cm,菌盖大小2cm~3cm,菌盖下方的内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 冻鲜品 菌柄长5cm~8cm,菌盖大小2cm~3cm,菌盖下方的内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 干品 菌盖展平未弹射孢子前进行采收,自然晒干或烘干。 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符合NY/T2375的规定进行防控。 8生产记录 生产过程中应建立独立、完整的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有效记录,记录档案保留 两年。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样式见附录A。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FSSJSYNY009—2025 5AA 附录A (资料性) 滑菇栽培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 表A.1滑菇栽培生产管理档案记录表 单位名称: 负责人: 电话: 菌种来源: 种植区域特点: 种植规模: 栽培时间: 出菇时间: 采收时间: 采收标准: 产量(kg/棒): 用药种类: 用药剂量: 操作记录 日期生产活动内容投入品内容 使用量使用设备 操作人技术负责人 负责人: 制表人: 制表日期: 全国团体标准

.pdf文档 T-FSSJ SYNY009-2025 岫岩滑菇全熟料生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FSSJ SYNY009-2025 岫岩滑菇全熟料生产技术规程 第 1 页 T-FSSJ SYNY009-2025 岫岩滑菇全熟料生产技术规程 第 2 页 T-FSSJ SYNY009-2025 岫岩滑菇全熟料生产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9-01 01:17: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