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7.200.20 JB N 11 备案号:40620—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401—2013 代替JB/T5401—1991 消耗型钨热电偶丝 Expendable tungsten-rhenium thermocouple wires 2013-09-01实施 2013-04-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5401--2013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分类. 3.1 偶丝的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 3.2 偶丝直径. 3.3 偶丝等级, 3.4 热电偶类型及分度号, 3.5 产品标记 4技术要求. 4.1 表面质量 4.2 偶丝直径及极限偏差, 4.3 热电特性及允差.. 4.4 不均匀热电动势.. 4.5可绕性, 5试验方法. 5.1 试样准备 5.2 试验仪器和设备 5.3 表面质量 5.4 偶丝直径 6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6.2抽样规则.. 6.3判定规则. 7供应方式、包装及标志 7.1 供应方式, 7.2包装. 7.3 标志 表1亻 偶丝的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 表2热电偶分度号. 表3偶丝直径及极限偏差.. 表4偶丝热电动势允许偏差, 表5偶丝不均匀热电动势. JB/T5401-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术变化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为《消耗型钨迷热电偶丝》; 一增加了钨徕5、钨26热电偶丝的技术要求; -偶丝直径扩展为0.05mm~0.10mm; 偶丝直径极限偏差修改为土0.005mm; 修改了偶丝热电动势极限偏差; 修改了偶丝不均匀性热电动势值。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苏州市技术监督情报所、无锡市国涛钨合金厂、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谌立新、陈德茂、何伦英、杨小明、袁国庆、李炳山。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5401—1991。 II JB/T5401—2013 消耗型钨热电偶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耗型钨热电偶偶丝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供应方式、包 装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消耗型钨3-钨25(D型)、钨5-钨26(C型)热电偶用偶丝(以下简 称偶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9497—2002钨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JB/T5402消耗型钨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试方法 3产品分类 3.1偶丝的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 偶丝的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偶丝的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 名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名称 极性 代号 Re 钨3热电偶丝 正极 WRe3 97 3 WRe5 钨5热电偶丝 正极 95 5 钨25热电偶丝 负极 WRe25 75 25 钨26热电偶丝 负极 WRe26 74 26 3.2 偶丝直径 偶丝直径范围为0.05mm~0.10mm。 3.3 偶丝等级 按热电特性的允许偏差范围不同,偶丝分为I级、ⅡI级,分级条件按第4章的规定。 3.4热电偶类型及分度号 由偶丝构成的热电偶的分度号见表2。 JB/T5401—2013 表2 热电偶分度号 热电偶类型 分度号 型号 钨3-钨25 D型 WRe3-WRe25 钨铢5-钨铢26 C型 WRe5-WRe26 3.5 产品标记 产品的标记按下列格式表示: 钨热电偶丝JB/T5401-WRe3-I-0.05 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 WRe3偶丝代号(WRe3、WRe25、WRe5、WRe26); I-—允差等级(I、I); 0.05--偶丝直径(直径为0.05mm)。 技术要求 4 4.1 表面质量 偶丝表面应光洁,无氧化色,无折叠,无毛刺,不应有焊接接头、裂缝和扭结。 4.21 偶丝直径及极限偏差 偶丝直径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1 偶丝直径及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直径 极限偏差 0.05~0.10 ±0.005 4.3 热电特性及允差 由偶丝构成的热电偶,当参考温度为0℃时,其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关系应符合JB/T9497一2002的 规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偶丝热电动势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 温度范围℃ I级 Ⅱ级 0~100 ±34 μV ±68 μV 1500~1800 ±0.125%t℃ ±0.25%t℃ 注:1为实际检测点温度。 4.4 不均匀热电动势 当测量温度为1200℃时,不均匀热电动势不得超过表5的规定。 4.5 5可绕性 正负极偶丝互相绞绕五圈后,偶丝表面应无裂纹,偶丝不折断。 2 JB/T5401—2013 表5偶丝不均匀热电动势 单位为微伏 不均匀热电动势 名称 I级 IⅡI级 钨铢3合金丝 25 35 钨铢25合金丝 25 35 钨铢5合金丝 25 35 钨26合金丝 25 35 5试验方法 5.1试样准备 5.1.1清洗 将试样用2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蒸馏水洗净碱液,用酒精擦净表面,烘干。 5.1.2焊接 将正负极偶丝用氩弧焊焊接成测量端,焊点应呈球状,无氧化、划痕和凹陷。也可将正负极偶丝绞 接成测量端,绞接圈数应不少于5圈。 5.2试验仪器和设备 试验仪器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千分尺:分辨力不低于0.01mm; b)恒温槽:有效工作区域任意两点间温差不大于0.04℃; c)热电偶检定炉:长350mm~500mm,最高工作温度为1800℃,并有不小于20mm、温度差不 大于1℃的均勾温度场,最高温区偏离炉管中心位置不应超过20mm; d)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或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e)二等标准铂30-铂6热电偶; f)准确度不低于0.01级的电测仪器及配套设备; g)冰点器。 5.3表面质量 用5倍放大镜观察偶丝表面。 5.4偶丝直径 偶丝直径用千分尺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测量,每卷(盘)偶丝至少应检验三个部位。 5.4.1热电特性 5.4.1.10℃~100℃温度范围的热电动势检测在恒温槽中用比较法进行。以恒温槽为热源,二等水银 温度计或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作标准。将试样的测量端与标准器的测量端放于同一位置,插入深度不 小于200mm。在参考端温度为0℃,检测点温度为(100土1)℃时,测量偶丝的热电动势。测量过程 中槽温变化不得超过0.1℃。 5.4.1.21500℃1800℃温度范围的热电动势测量按JB/T5402进行。试验温度分别为1554.8℃和 3 JB/T5401-2013 1 768.1℃。 5.4.2 不均匀热电动势 当参考端温度为0℃、测量端温度为1200℃时,用同名极法测量同卷(盘)偶丝间产生的热电动势 值。取其最大差值作为不均匀热电动势值。 5.4.3可绕性 在环境温度为20℃~30℃时,将正负极偶丝互相绞绕五圈后,用5倍放大镜观察。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6.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有: a)表面质量; b)偶丝直径; c)热电特性(100℃,1554.8℃); d)不均匀热电动势; e)可绕性。 6.1.2型式检验 6.1.2.1有下列情况之一,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偶丝新投产或转厂生产时; b)生产过程中材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偶丝性能时; c)长期停产后重新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同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正常生产一年以上时; f)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6.1.2.2型式检验项目有: a)表面质量; b)偶丝直径: c)热电特性(100℃,1554.8℃,1768.1℃); d)不均匀热电动势; e)可绕性。 6.2抽样规则 6.2.1出厂检验应在配对的每盘偶丝的头尾各抽取约1.5m进行检验。 注:当一盘偶丝的净质量小于50g时,允许只在偶丝一端取1.5m样品进行检验。 6.2.2型式检验应从成品库中任意抽取配对的三个批号的偶丝,在其头尾各取约1.5m进行检验,从其 中的一个批号偶丝的任意部位再连续抽取7.5m截成五段,用同名极法进行逐段不均勾性试验。 6.3判定规则 6.3.1出厂检验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偶丝不合格。 4

.pdf文档 JB-T 5401-2013 消耗型钨铼热电偶丝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B-T 5401-2013 消耗型钨铼热电偶丝 第 1 页 JB-T 5401-2013 消耗型钨铼热电偶丝 第 2 页 JB-T 5401-2013 消耗型钨铼热电偶丝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20:40:1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