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唐山市地方标准DB1302 DB1302/T466-2017 蒲公英栽培技术规程 2017-12-20发布 2018-01-01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B38DB1302/T46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雪林、王婷婷、张晓东、刘广明、薛志忠、杨雅华、王秀萍、王辉、左永梅、 周海、赵树旺、谭文颖。DB1302/T466—2017 蒲公英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蒲公英(Herbataraxaci)栽培的产地环境、整地、种植方式、田间管理、采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全盐含量小于0.4%的蒲公英露地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848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3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848的规定。土壤耕层全盐含量小于或等于0.4%的田地均可成活。选土质肥沃,平坦通透 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轻壤土或沙壤土。 4整地 深翻土壤25cm~30cm,结合整地基施腐熟农家肥3000kg/667m2~4000kg/667m2,纯N6.6kg/667m2,纯 P2O55.2kg/667m2,纯K2O3.2kg/667m2。将土耙细、搂平,做成宽120cm的平畦。 5种植方式 5.1大田直播栽培法 5.1.1催芽 将种子用清水浸泡8h后捞出,在20℃~25℃条件下保湿催芽,经5d~6d后播种。 5.1.2播种 条播:撒播均匀,播种量2g/m2~4g/m2,上覆0.3cm~0.5cm细土,一般7d左右出苗。 畦播:在平畦上撒播,用种1000g/667m2,播种后盖草保温保湿,出苗时揭去苫草,约7d~10d即可出 苗。 5.2种苗移栽法 选取苗高10cm以上,4片真叶以上的直播苗,按株行距10cm×25cm定植,幼苗栽植深度3cm~5cm。 5.3采挖宿根苗栽培法 选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的植株,采挖蒲公英母株,剪去须根及叶片后定植。株距8cm~10cm,行距20cm~ 25cm,一穴双株,根部覆土,浇透水。DB1302/T466—2017 6田间管理 6.1中耕除草 当蒲公英出苗10d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d中耕除草一次,直至封垄为止。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6.2间苗、定苗 对直播田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后10d进行间苗,株距3cm~5cm,出苗后20d~30d定苗,株 距8cm~10cm。 6.3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和天气状况适时浇水,见干见湿。每次灌水或雨后,适时松土除草。叶片长至10cm~15cm时 追施尿素10kg/667m2~15kg/667m2。以后每采收一次,追施尿素5kg/667m2~10kg/667m2。入冬前灌冻水。 6.4病虫害防治 6.4.1防治原则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 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所使用药剂应符合GB/T8321及NY/T1276规 定。 6.4.2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6.4.2.1蚜虫 可用黄色诱板诱杀,或用2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6.4.2.2叶枯病蚜虫 选用50%多菌灵600倍液进行药剂喷雾。间隔7d~10d,连续2次~3次。 6.4.2.3根腐病 发病初期喷淋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d一次,连续2~3次。 7采收 第一年可收割1次或不收割。第二年开始当叶片长至15cm以上时,从叶基部割断,采收鲜叶捆扎上市。

.pdf文档 DB1302-T 466 2017 蒲公英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2-T 466 2017 蒲公英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1 页 DB1302-T 466 2017 蒲公英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2 页 DB1302-T 466 2017 蒲公英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07:1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