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B38 唐山市地方标准 DB1302/T444—2016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2016-12-01发布 2017-01-01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02DB1302/T444—2016 I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唐山市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胜男、岳红妮、牛雅琼、代静、梁爽、李艳云、刘建民、李学芳、周春合、 李立颖、胥继东、李艳萍。DB1302/T444—2016 1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丹参生产的产地环境、园地及苗木准备、定植、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采收、贮藏等。 本标准适用于丹参露地田间栽培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010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13/T758.7-2006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第7部分:丹参 3产地环境 符合NY/T5010规定。 4园地及苗木准备 4.1整地 4.1.1选地 要求土质疏松、通气良好、土层深厚、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微酸性、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地 块。山地,宜选向阳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若超过10度~15度采用梯田式整地模式。 丹参忌重茬连作,选择新开垦的地块或者与前茬为大田作物的地块轮作。 4.1.2设置排水沟 大田四周开挖宽40cm,深35cm的排水沟。 4.1.3施底肥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在翻地前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将肥料撒布均匀,深翻40cm, 整细、耙平。 4.1.4起垄 在施底肥整平的大田内起垄,垄高30cm,垄面宽35cm~40cm,行垄应拍实。 4.2种苗培育 4.2.1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丹参品种或品系(丹参酮含量不低于0.2%、丹酚酸B含量不低于3.0%)。 4.2.2育苗方式 4.2.2.1种子繁殖 3月底至4月底撒播,每667m2播种量1kg~1.5kg,掺细沙2倍~3倍混匀,盖0.5cm~1cmDB1302/T444—2016 2细土。用薄草帘盖严遮荫,适量浇水保湿、保墒,12d~15d出苗。幼苗出土后选择傍晚或阴天揭去覆盖, 长出3片~5片真叶时间苗,间出的幼苗可另行培育。 4.2.2.2分根繁殖 秋季丹参根茎收获时,预留出部分地块不挖,翌年2月~3月间起挖,选择直径0.5cm~1cm,健壮、 色红、无腐烂、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根条做种根,取根条中上段萌发能力强的部分和新生根条,剪成6cm 的根断,按株行距5cm×10cm开穴,穴深6cm~8cm,垂直倾斜30度~45度斜栽,使上端保持向上, 全埋覆土。丹参种根随挖、随剪、随栽。 4.2.2.3扦插繁殖 4月~5月植株生长旺期,选取半木质化枝茎,剪成10cm~15cm小段,上部叶片剪去1/2~2/3,去除 下部叶片,下部茎端剪成马蹄口状,在做好的河沙基质育苗床上按株行距6cm×10cm,斜插入土1/3~1/2, 随剪随插,插后浇水、遮荫、保湿。 5定植 5.1定植时间 种子繁殖在苗高9cm~12cm时移栽定植;分根繁殖在4月下旬选择长势健壮、根系生长良好的植株移 栽定植;扦插繁殖待根长至3cm时,移栽定植。 5.2定植技术 移栽以穴栽为主,株行距20cm~25cm×35cm~40cm,每667m2栽7000株~10000株。穴深以种 苗根能伸直为宜,苗根过长剪掉下部,保留10cm左右种根。将丹参幼苗移栽到土壤中时,位置与垂直方向 成30度~45度角,芦头埋入土壤1cm~2cm。 定植后,浇适量定根水,可进行喷灌,忌漫灌,覆土踩实,盖膜压土。 6田间管理 6.1中耕除草 5月~7月3次田间除草,宜浅不宜深。第一次在5月,松土深度3cm,破除板结;第二次在6月, 松土深度5cm~7cm;第三次在7月,丹参叶封垄时(地上部分30cm高),松土深度7cm~10cm,壅土 培根。8月以后,杂草出现随时拔除。 6.2施肥 肥料使用遵守NY/T496规定。结合每次中耕除草,视实际情况施肥1次~3次。 第一次在返青期,施提苗肥,以氮肥为主,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硫铵5kg~7kg、尿素5 kg;第二次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花期,施促花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腐熟饼肥10kg,不 留种的地块,可在剪过第一次花序后再施;第三次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施根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 1000kg、过磷酸钙20kg、硫酸钾10kg,促进根部迅速伸长膨大,增加产量。最后一次施肥在收获前至少 30d进行。 6.3排灌水 出现积水,及时排除,防止烂根。 5月~7月丹参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大,及时浇水。8月中旬~10月中旬丹参根系增重最快,加强管理, 防止积水。 6.4摘蕾 开花消耗植株大量养分,除留种田外,现蕾时需分期分批摘蕾,宜早不宜迟,使养分集中供应根部生长。DB1302/T444—2016 3采摘时注意不要损伤茎叶。 7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物理和人工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 为核心,以化学(药物)防治为应急措施的原则。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 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规定。收获前30d禁止使用农药。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见表A.1。 8采收 8.1种子采收 栽植后第2年开花结实,5月下旬或6月上旬种子自下而上陆续成熟。须及时采收,防止自行散落。 采种时,留种面积小,分期分批采收,先将花序下部几节果萼连同成熟的种子一起捋下,而将上部未成 熟的各节留到以后再采收;留种面积大,在花序上有2/3的果萼已经退绿变黄而未完全干枯时,将整个花序 剪下,再剪掉顶端幼嫩部分,留下中下部的成熟种子。 8.2药用(根)部分采收 分根或扦插的丹参当年秋天下霜后或第2年春天萌发前收刨;种子繁殖的第2年秋后或第3年春季萌发 前收刨。丹参根系入土较深,质脆易断,选晴天土壤半干时挖取。 从垄的一端挖深沟,深度由根长而定,当根全部露出后,顺垄逐株小心取出全部根系,剪去残茎,在田 间暴晒,去泥土,忌水洗。 9贮藏 采收的种子在晴天太阳下曝晒3d,脱粒,扬净,晒干,装袋。 采收的药用(根)部分用麻袋或竹筐包装,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 14%。防重压,防潮,防虫蛀。 贮藏期间定期检查。DB1302/T444—2016 4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丹参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A.1丹参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见表A.1。 表A.1丹参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 名称病原或害虫种 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根腐病 FusariumequisetiSacc 土壤、病残体、种根、风雨按DB13/T758.7-2006中6.1执行 叶斑病真菌:芹菜尾抱CercosporaapiiFres 芹菜叶点霉Phyllosticta 芹菜壳针抱SeptoriaapiicolaSpeg种子、风、雨、病残体按DB13/T758.7-2006中6.3执行 线虫病 短体线虫Pratylenchusspp 病土、病苗、灌溉水 按DB13/T758.7-2006中6.2执行 地下害 虫(蛴 螬、金 针虫)1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ra] 2.铜绿异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 3.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cicollis] 4.沟金针虫[Pleonomuscanaliculatus]成虫迁飞 按DB13/T758.7-2006中6.4执行 菟丝子 —鸟类传播种子、耕作、与寄主 接触1.生长期及时铲除病株; 2.清除菟丝子种子; 3.50%菟丝净可溶性粉剂1250倍液 均匀喷雾。

.pdf文档 DB1302-T 444-2016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唐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2-T 444-2016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1 页 DB1302-T 444-2016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2 页 DB1302-T 444-2016 丹参生产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06: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