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B22 唐山市地方标准DB1302 DB1302/T431-2016 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2016-12-01发布 2017-01-01实施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02/T43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曹妃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启星、薛志忠、李海山、张薇、耿雷跃、马佳、杨雅华、左永梅、杨悦。DB1302/T431—2016 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插水稻大田栽培的产地环境、整地、移栽、施肥、水层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机插水稻大田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产地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 的规定。 4整地 4.1耕地 水稻收获后秋耕,耕深(15~20)cm,90%以上的高茬和秸秆翻入耕层中。未秋耕地采用春旋耕, 旋耕地块前茬水稻留茬高度小于15cm,土壤含水量在(10~35)%,耕地深度(10~15)cm。连续春旋 耕(2~3)年的地块应秋耕1次。 盐碱程度较重或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地块进行秋耕。冬季水资源充足地块,进行冬灌压盐。 4.2水耙地 秋耕地依据插秧时间确定水耙地时间。春季旋耕田,泡田(3~5)d后进行水耙地,盐碱较重的地 块应泡田洗盐,泡田时间延长到(5~7)d,换水(1~2)次。机械耙地,深度(12~15)cm,达到田间 平坦、上糊下松;平地后,高低差不超过3cm,沉淀(1~4)d后(沙土1d~2d,壤土2d~3d,粘土3d~4d) 插秧。 5移栽 5.1秧苗准备 5.1.1秧苗标准 选用经审定推广、耐盐、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160~175)d的品种。叶龄(3.5~4.5)片,DB1302/T431—2016 株高13cm左右,秧苗整齐一致,密度均匀,无枯叶、无病害、根白、根量大、盘结好、形成毯状。 5.1.2送嫁肥 移栽前(2~3)d视苗色施送嫁肥,尿素(5~6)kg/667m2或硫酸铵10kg/667m2。 5.1.3起秧备栽 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随起、随运、随栽,减少秧块搬动次数,堆放层数不超过3层。长途运苗时 采用秧架载秧。 5.2机插秧 5.2.1插秧时间及密度 5月15日~5月31日移栽。行距30cm,穴距(15~18)cm,每穴苗数(4~6)株。 5.2.2插秧地块要求 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cm,泥浆不板结。 5.2.3插秧质量 插秧深度(1.5~2.0)cm。秧苗栽正,插行直,行穴距规整,深浅整齐一致,插秧到头、到边,四 周插满插严。插秧后及时上水护苗。插秧同时安排专人同步补苗。 6施肥 6.1施肥原则 施肥符合NY/T496的规定,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平衡施用氮、磷、钾、硅及微肥。有机肥 在耕地前施入,基施化肥全层施入。 6.2施肥方法 6.2.1有机肥 有条件的,翻耕或旋耕前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000~1500)kg。 6.2.2化肥 每667m2施纯N(16~20)kg、P2O5(6~9)kg、K2O(5~10)kg、SiO2(5~10)kg(秸秆还田地块 免施或少施硅肥)、ZnSO4·H2O1.5kg。基肥以控缓释肥替代常规化肥,每667m2施入(45~50)%缓 释肥(30~40)kg。 氮肥基肥(50~60)%、蘖肥(25~35)%(一、二次蘖肥比例4:6)、穗肥(10~15)%,基肥于旋 耕前,或耙地前,或耙地时施入;蘖肥于插秧后7d和15d左右施入;穗肥于倒4叶龄期施入。 磷肥、硅肥、锌肥全部做基肥施入。钾肥基肥65%、穗肥35%。 7水层管理 7.1水层管理原则 缓苗期、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前期保持水层,其余各阶段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间歇 灌溉方法,土壤盐碱含量较高的田块适当增加水层深度。 7.2水层管理方法 7.2.1插秧、缓苗期 插秧保持水层(1~3)cm;缓苗期保持水层(3~5)cm(以不淹没秧心为准)。 7.2.2分蘖期DB1302/T431—2016 分蘖前期保持水层(3~5)cm;分蘖中期保持水层(0~5)cm;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的(80~90)% 时适度晾田。盐碱重的稻田轻晾或不晾田;分蘖严重不足稻田不晾田;茎数足、叶色浓、长势旺盛的稻 田早晾和重晾田;肥沃、低洼、冷凉的稻田重晾田;秸秆还田或施入大量未完全腐熟有机肥的稻田在分 蘖中期浅水灌溉或晾干,待自然落干后灌溉浅水,如此反复,直至彻底腐解。因腐解造成根系变黄、变 黑情况的晾干(3~7)d。分蘖后期除分蘖严重不足地块继续间歇灌溉外,正常地块以落干晾田为主,直 到叶色较淡时再逐渐恢复水层。 7.2.3拔节孕穗期 拔节期保持水层(3~5)cm;孕穗期保持水层(3~8)cm。 7.2.4抽穗开花期 保持水层(3~5)cm。 7.2.5灌浆成熟期 灌浆前期保持水层(3~5)cm;灌浆后期及成熟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 8病虫草害防治 8.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和“安全经济有效”原则。农药施用标准和准则符合GB4285、 GB/T8321的规定,选用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的农药,并严格执行其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8.2防治方法 8.2.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 8.2.2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稻水象甲、稻飞虱、二化螟等害虫。 8.2.3药剂防治 主要病虫草害和防治方法见表1。 表1主要病虫草害和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草害 防治时期或指标 防治方法 病 害纹枯病分蘖末期至拔节期病穴率达 (10~15)%时;孕穗期病穴率 达(15~20)%时10%井岗霉素水剂(50~83.3)g,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 (15~2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间隔(7~10)d施药1次,连 续施药(2~3)次。 稻曲病 破口前(5~7)d30%苯甲·丙环唑(15~20)ml,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 兑水30kg均匀喷雾。 稻瘟病苗瘟或叶瘟发病初期;穗颈瘟 破口期、齐穗期预防用40%的稻瘟灵乳油(70~100)g,或75%的三环唑可湿性 粉剂(20~30)g,或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g兑水 30kg均匀喷雾。治疗用2%春雷霉素100ml,或4%春雷霉素 可湿性粉剂50g,兑水30kg均匀喷雾。 虫 害二化螟稻苗枯鞘高峰前期(或1龄幼 虫高峰期)6月20日(防治第一代),7月底8月初(防治第二代)。 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8g,或20%氟苯虫酰胺悬 乳剂20ml,或20%氯虫本甲酰胺悬乳剂(5~10)g,兑水30kg 均匀喷雾。 稻飞虱 百穴虫量1000头以上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g,兑水30kg喷雾。DB1302/T431—2016 草 害稗草、扁杆藨 草、藨草、眼子 菜、慈姑、泽泻 等水稻插秧前(5~7)d或插秧后 (3~5)d。选取下列方法之一: 1.移栽前(5~7)d,用50%苯噻酰草胺可湿性粉剂(60~80) g+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30)g封闭;插秧后(3~5) d再用55%苯噻酰草胺(70~80)g可湿性粉剂拌肥、拌土撒 施,防治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2.移栽前(5~7)d,用60%丁草胺100ml封闭防治稗草,水 稻插秧缓苗后再撒施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g 除治水生杂草;水稻中期(水稻分蘖后期)用25%西草净可 湿性粉剂100g,毒土法用药防治水绵。 注:表中药剂量均按照667m2稻田用量计算。 9收获 收割前(7~10)d落干。人工收割掌握在田间有95%以上的水稻颖壳发黄、谷粒变硬、米粒呈透明 状时进行。机械收割较人工收割晚5d~7d,收后及时晾晒,稻谷含水量低于15%时装袋储存。

.pdf文档 DB1302-T 431-2016 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2-T 431-2016 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1 页 DB1302-T 431-2016 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2 页 DB1302-T 431-2016 机插水稻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唐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1 01:06: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