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33.060.99 YD CCS M36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6388—2025 数字李生网络架构及技术要求 Digital twi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2025-04-10发布 2025-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6388—2025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4 缩略语. 2 数字李生网络定义与概念 5 2 数字李生网络(DTN)总体系统架构 6.1 物理网络层 3 6.2 李生网络层. 6.3 网络应用层 数字李生网络技术要求 7.1 功能要求. 7.2性能要求.. .10 7.3 安全要求 12 YD/T6388—2025 前言 本文件根据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 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铖、杨红伟、陈丹阳、刘畅、唐静、吴钦、谢宝国、穆域博、万晓兰、 汪俊芳。 II YD/T6388—2025 数字李生网络架构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字李生网络的架构,以及构建数字李生网络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数据服务、 网络建模、李生体管理等功能要求,以及兼容性、可靠性、扩展性等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信息通信网络构建虚实交互映射的数字李生网络。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本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李生网络 digital twinnetwork 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网络实体的虚拟李生体,且可与网络实体之间尽可能实时交互映射的网络系统。 3.2 网络实体 networkrealentity 由网络基础设施(物理网元、虚拟网元等)组成的、提供网络服务的网络实体 3.3 网络李生体 networkdigital twin 网络实体对应的数字镜像,由网元、拓扑的李生体以及包含于其中的规则、机理等组成,用于模拟 网络实体。 3.4 李生网络数据 twinnetworkdata 用于构建网络李生体的网络数据集,获取方法包括从物理网络实体采集、从第三方数据平台获取、 按需外部输入等方式。 1 YD/T6388—2025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TN 数字李生网络 Digital Twin Network INT 带内网络遥测 In-band Network Telemetry ML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NoSQL 非关系型数据库 No Only SQL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 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5数字李生网络定义与概念 数字李生网络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网络实体的虚拟李生体,且可与网络实体之间尽可能实时交互映 射的网络系统,其核心要素为:数据、模型、交互、映射。 a)数据是构建数字李生网络的基石,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仓库作为数字李生网络的单一事实 源,高效存储网络实体的配置、拓扑、状态、日志、用户业务等历史和实时数据,为网络李 生体提供数据支撑。 b)模型是数字李生网络的能力源,功能丰富的数据模型可通过灵活组合的方式创建多种模型实例, 服务于各种网络应用。 c)映射是网络实体通过网络李生体的高保真呈现,通过虚实的一对一及一对多映射能够帮助网络 管理员分析和理解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而进行网络的维护和优化。 d)交互是达成虚实同步的关键,网络李生体通过开放的接口连接起网络服务应用和网络实体,完 成对网络实体的实时信息采集和控制,并提供及时诊断和分析。虚实交互映射是数字李生网络 区别于网络仿真系统的最典型特征。 源数据,以及协议、接口、路由、信令、流程、性能、告警、日志、状态等)采集并存储到数据仓库,为 构建网络李生体及为网络李生体赋能提供数据支撑,并且基于这些数据形成功能丰富的数据模型。通过灵 活组合的方式创建多种模型实例,服务于各种网络应用。基于虚实交互的数字李生网络系统,借助AI算法、 专家经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网络实体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分析、诊断、仿真和控制。 6数字李生网络(DTN)总体系统架构 根据数字李生网络的定义和四个核心要素,数字李生网络可设计为如图1所示的“三层三域双闭环” 2 YD/T6388—2025 架构:三层指构成数字李生网络系统的物理网络层、李生网络层和网络应用层;三域指李生网络层数据 域、模型域和管理域,分别对应数据共享仓库、服务映射模型和网络李生体管理三个子系统:“双闭环” 是指李生网络层内基于服务映射模型的“内闭环”仿真和优化,以及基于三层架构的“外闭环”对网络 应用的控制、反馈和优化。 网络应用层 网络创新 网络 意图 网络 网络维护和 技术验证 可视化 验证 管理 优化 「能力调用 意图翻译 李生网络层 服务映射模型 数据管理 L规划二L建设二L维护二优化工二运营 模型 数数据服务 功能 管理 2网络规划 流量建模 安全建模 模型送 质量保障 安全 真 管理 仓运行状态 网元模型 拓扑模型 拓圳 库 网络配置 基础 模型 管理 数据采集 X 数据采集 控制下发 物理网络层 图1 数字李生网络架构 6.1物理网络层 物理网络层主要包含构成端到端网络的、提供网络服务的所有网络实体。网络中的各种网元通过李 生南向接口同网络李生体交互网络数据和网络控制信息。作为网络李生体的实体对象,物理网络既可以 是接入网、核心网,也可以是数据中心网络、园区企业网、工业物联网等网络类型:既包括物理网元设 备,也包括虚拟化网元;既可以是单一网络域(例如,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承载网等)子网,也 可以是端到端的跨域网络。 针对特定网络域的数字李生应用宜以网络域名称为前缀,加上“数字李生”,构成领域内数字李生 应用名称,例如“核心网数字李生”“承载网数字李生”。 6.2李生网络层 6.2.1概述 李生网络层是数字李生网络系统的标志,包含数据共享仓库、服务映射模型和数字李生体管理三 个关键子系统。数据共享仓库子系统负责采集和存储各种网络数据,并向数据映射模型子系统提供数 据服务和统一接口;服务映射模型子系统完成基于数据的建模,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数据模型实例, 最大化网络业务的敏捷性和可编程性;数字李生体管理子系统负责网络李生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可 视化呈现。 3 YD/T6388—2025 6.2.2数据共享仓库 数据共享仓库通过南向接口采集并存储网络实体的各种配置和运行数据,形成数字李生网络的单一 事实源,为各种服务于应用的网络模型提供准确完备的数据,包括网络配置信息、网络运行状态和用户 业务数据等。数据共享仓库主要有以下4项职责。 a)数据采集:完成网络数据的抽取、转换、加载,以及清洗和加工,便于大规模的数据完成高效 分布式存储。 b) 数据存储:结合网络数据的多样化特性,利用多种数据存储技术,完成海量网络数据的高校 存储。 数据服务:为服务映射模型子系统提供包括快速检索、并发冲突、批量服务、统一接口等多种 C) 数据服务。 d)数据管理:完成数据的资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元数据管理。 作为数字李生网络的基石,数据共享仓库中的数据越完备越准确,数据模型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就 越高。 6.2.3服务映射模型 服务映射模型包括基础模型和功能模型两部分。 基础模型是指基于网元基本配置、环境信息、运行状态、链路拓扑等信息,建立的对应于实体网络 的李生网络体的网元模型和拓扑模型,实现对实体网络的实时精确描述。 功能模型是指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充分利用数据仓库中的网络数据,建立的网络分析、仿真、诊 断、预测、保障等各种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构建和扩展:按网络类型构建,可以有服 务于单网络域(如接入网、传输网、核心网、承载网等)的模型或者服务于多网络域的模型;按照功能 类型划分,可分为状态监测、流量分析、安全演练、故障诊断、质量保障等模型;按照适用范围划分, 可以划分为通用模型和专用模型;按照网络生命周期管理划分,可分为规划、建设、维护、优化和运营 等模型。将多个维度结合在一起,可以创建面向更为具体应用场景的数据模型,例如,可以建立园区网 络中核心交换机上的流量均衡优化模型,通过实例服务于相应的网络应用。 基础模型和功能模型通过实例或者实例的组合向上层网络应用提供服务,最大化网络业务的敏捷性 和可编程性。同时,模型实例需要通过程序驱动在虚拟李生网元或网络拓扑中对预测、调度、配置、优 化等目标完充分的仿真和验证,保证变更控制下发到实体网络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2.4网络李生体管理 网络李生体管理完成数字李生网络的管理功能,全生命周期记录,可视化呈现和管控网络李生体的 各种元素,包括拓扑管理、模型管理和安全管理。 a)拓扑管理基于基础模型,生成实体网络对应的虚拟拓扑,并对拓扑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可视 化展现。 b) 模型管理服

.pdf文档 YD-T 6388-2025 数字孪生网络 架构及技术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D-T 6388-2025 数字孪生网络 架构及技术要求 第 1 页 YD-T 6388-2025 数字孪生网络 架构及技术要求 第 2 页 YD-T 6388-2025 数字孪生网络 架构及技术要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8-30 21:40: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